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我来了 » 第一百一十一章 提点

第一百一十一章 提点

    徐州下坯,巴祇和阳球接到天子诏书,听完宣读后,二人不自觉对视上,不禁齐齐一笑。

    这一关,算是安全过去了!

    天子虽说比之夏收之时,从重处罚,可没明言斩杀。

    最终是没杀,但判决是由二人判诀的。

    他们本来就是瞒着天子,自作主张,将这些徐州豪族和官员斩首示众。

    虽然也曾考虑到了将会面临的后果,但也愿意搏一搏。

    直到现在,接到了天子诏书之后,他们这才真正放下心来。

    这次过了关,且,有把柄给天子掌握着,益过纯洁无瑕。

    当了位高权重的官员,既要有能力,又要有缺点,最不能的就是比天子更完美!

    看着最后一车粮食被运进了官仓,巴祇感觉一身轻松,眉眼舒展地看向阳球。

    “阳校尉此行辛苦,此间事已了,您也应当回洛阳去,向陛下复命了吧?!”

    阳球扯扯嘴角,少有笑的人笑起来给人的感觉怪异。

    “是啊,该回去了!”阳球望一眼洛阳方向,回头看着巴祇:

    “巴刺史,虽然你我相识日短,却是一见如故。

    以汝之才能,将来定可步入朝堂,吾在洛阳等你!”

    “好!将来咱们洛阳再见!”阳球、巴祇又相视一笑。

    然后,阳球整装,率领着巡查组的人离开了徐州返回洛阳。

    前后时间相差不远,各个州郡的税收也落下帷幕。

    刘郃身为大司农也开始安排属下整理各地税收账册,开始统计大汉今年的税收情况。

    经过几日的整理统计,刘郃看着账册上的国库收入,终于忍不住的朗声大笑起来,引得官署内的官员频频侧目。

    崇政殿,以三公为首的文武百官,分文武两列站在大殿中。

    每个官员脸上都带着轻松愉快的表情,因为前几日,所有人都领取到了朝廷拖欠日久的俸禄。

    如今秋收已经结束,所有人也从不同渠道了解了一些今年税收的情况,结果喜人,所有人都安静的等候天子驾临。

    “陛下驾到!”随着张让一声高唱,身着衮服的天子从后殿走出,所有朝堂官员齐齐躬身行礼。

    “拜见陛下!”

    “众卿免礼!”

    “谢陛下!”

    君臣之间行礼完毕,天子看向刘郃:“大司农,今年秋收赋税,可整理完毕?”

    刘郃于文官中持笏出列,向着上方躬身一礼,朗声道:“回禀陛下,除了幽州、并州、凉州三地,其余州郡赋税已经整理统计完毕,除了各地官仓已经全部补足,其余已全部收入国库!”

    “好!具体收入数目帐单,还请大司农宣读一下。”

    “诺!”

    刘郃从袖袋之中掏出统计报表,满面红光,开始高声宣读今年的赋税收入。

    “大汉统计在册耕地四亿亩,预计产粮为八亿石,实际产量七亿四千五百九十八万石。”

    (大汉此时,统治面积大约五百八十万平方公里,实际耕地应该是七百三十二万多顷,八分之一左右。人口,五千三百多万。)

    预收赋税收入一亿八千六百九万石,加上抄没匿税豪族所得,实际收入粮食一亿九千九百八十七万石,钱九十七亿…

    其余实物尚未统计,其价值估计不低于二十亿,盐铁收入有所下降,只有八十亿七千万钱!

    除去填补往年的亏空,各地官仓,军费支出和官员俸禄,总计结余粮食一千六百七十九万石,钱二十亿三千万!”

    随着大司农报出来的一连串长长的数字,朝堂之上所有的官员也都面露喜色。

    从孝桓帝时期到现在,连续七八年了,每年的国库收支都一直处于负增长的状态,开支越来越大,收入越来越少…

    导致亏空也是越来越大,照这样下去,说不定哪天国家财政就会瞬间崩溃。

    如今天子刚刚登基大半年,国库收入就有所好转,朝堂上下运转顺畅,辞官的少了。

    他们这些辅政官员也是与荣有焉,终于不用再面对世人的指责和谩骂了。

    或许天子使用了一些他们不知道的手段,但是面对多年的财政赤字有所好转,也没人再去关注那些细枝末节。

    毕竟朝廷补足了以往拖欠他们许久的俸禄,天子还赐下了赏赐,他们也都落下了实惠。

    可喜可贺!

    “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汉贺!陛下万年,大汉万年。”

    所有官员纷纷开始道贺,财政有了好转,国库有了存粮、余钱。

    他们的压力也就小了许多,只要接下来的几年按部就班下去,国力恢复也就指日可待了。

    “哈哈~朕与诸卿同贺!”华耀也是满面红光,站起身来与文武大臣同贺。

    稚嫩的脸庞,明亮的黑眼,爽朗的笑容,这是华耀登基了大半年来,最最开心的一天。

    虽然这点结余相对于大汉这个庞大的国家来说并不多,但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拼尽全力挣扎,手段齐用之后的成功,无疑最能坚定信念。

    “尚书令!”

    “臣在!”

    “尚书台拟旨,将今年赋税收入公布天下,朕要与众卿和天下臣民一同庆贺!”

    天子大袖一挥,并宣布今晚举行皇家宴会,文武百官以及士人大儒皆可参加!

    长乐宫,朝堂之上的热闹似乎并未影响到这里。

    身为太后的窦妙已经多日未曾临朝,一应政务也不再多过问。

    在女官的服侍下,每日里或是帮助指导尚衣局制衣,改良款式,或是在后园种花种菜…

    偶尔应朝堂需要,召见一下朝堂官员的女眷入宫叙话,使得深宫之内的生活,也不再显得无趣。

    就在前几日,华耀过来吃饭时提及了侍中大夫荀爽。

    窦妙一下子就明白到了华耀的用意,所以才将阴氏诏到长乐宫以示皇室对荀氏和阴氏的友好。

    窦妙看着略微拘谨的阴氏,明媚笑道:“荀夫人乃阴氏名门之后也,姿容端庄,才广博识,汝夫慈明先生亦是。

    慈明先生之父,乃儒学鸿儒、知识渊博、不拘一格、扶危救困、教子有方。

    荀氏,书香门第。”

    “多谢太后赞誉!”

    “不必多礼。”窦妙让阴氏安坐:“咱们随意闲话罢了!”

    但她脑海之中,却有荀氏的史料。

    荀淑,汉代颍川荀氏的代表人物之一。

    颍川荀氏,是汉晋士族的主要代表家族之一。

    荀氏家族载入史料的人物多达一百多人。

    荀淑是先秦儒学集成大家荀子的十二世孙。

    荀子对于儒家思想的发展贡献,主要是在人性问题上。

    他主张人性有恶,强调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对于人性的影响。

    华耀和华昭是相当认同这个思想观点的。

    “荀神君先生生有八子,个个文采飞扬,合称为“荀氏八龙”。

    荀氏八龙,慈明无双。慈明先生学识令人敬仰也。

    荀先生今为大汉尽心尽力,可谓是劳苦,其中少不得荀夫人这般贤良妻子之辅助也!”

    阴氏有些受宠若惊,转而大方说道:“太后过誉,持家教子,乃是妾身的本分。荀家能有今日,全赖大汉养士多年!”

    “呵呵~荀夫人过于谦虚了,相夫教子亦不易也!

    你我身为妇人,虽然不宜插手朝堂,但既要让他们后方得以安稳,又要顾外戚安稳,其中之辛酸又有几人知晓?

    想必世祖太后在天之灵,能明白一二。

    慈明先生能有今日自然离不开荀夫人之相扶。相夫教子,妇人之至德也!”

    “太后言之有理,太后赞誉,妾身愧受!”阴氏不仅仅是名门之后,还广读典籍,善察言观色,自然听得出窦太后的话外之意。

    那就是回去告诉自家夫君,儒家能有今日,依靠的是孝武帝的尊崇,大汉几百年养士。

    儒家因大汉而地位尊崇,汝要时时相夫,提醒荀氏如今这个士族之首,莫要有负。

    “嗯!”窦太后沉吟几息,扭过头去,看向身旁的女官:“尚女史,传朕懿旨,阴氏贤良持家,相夫教子有道,特封康诚夫人!”

    “诺!”

    “妾身,谢太后隆恩!”

    阴氏刚要起身,就被窦太后拉住,莞尔笑道:“不必如此,朕为太后,你为侍中夫人,自当为天下女人做个表率,让天下人看看,咱们女流之辈,也是可以为大汉为陛下分忧的不是?”

    “妾身,谨记太后教诲!”窦妙笑着点了点头,“如此甚好!”

    就在两人叙话间,又一女官来报,张让求见。

    “奴婢张让,拜见太后!太后万安!”

    窦妙微微点了点头,轻声问道:“嗯!汝来此何事?”

    张让恭声说道:“启禀太后,今年丰收,陛下大喜,下令大宴群臣,特令奴婢前来禀报,请太后参加今日的晚宴!”

    “嗯!这是好事,汝且回去禀告皇帝,朕定会前去。”

    “奴婢告退!”

    张让退出去之后,窦妙看向身旁的阴氏:“皇帝大宴群臣,必然允许大臣携女眷参加,你今晚陪朕一起去吧!”

    “诺!”阴氏不由大喜,能得太后相邀参加宴会,她还是第一个能够获此殊荣之人。

    不管太后是顾着谁的情面,对自己而言,对荀氏、对阴氏而言,皆是大利。

    崇德殿。人多,却并不喧闹。

    由于天子提倡节俭,所以晚宴也并不丰富。

    天子的案几上也只是比平常多了二道菜而已,但其中的寓意却是不言而喻。

    现下国事好转,不仅是天子,他们也终于可以明目张胆的改善一下伙食。

    不然整日的粟米青菜,这日子实在是过于清苦了一些。

    不然,偷偷摸摸吃肉,也无甚趣味。

    肉与酒,与二三友人相合,方是趣事。

    华耀自然也明白众臣心思,他不是苛刻之人,自己节俭,也没要求大臣顿顿青菜。

    国事艰难大家节俭一些,如今有些好转自然可以放松一下。

    他只加两道菜,也是希望大家明白,经济好转不多,还需要继续坚持节俭之风。

    当窦太后领着阴氏一起参加晚宴之时,众官员不由得对荀爽投去羡慕的目光。

    这荀家,能得天子和太后如此重视,地位怕是可比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