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反清小秀才 » 第九章,府试

第九章,府试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聚到了四月府试开考的日子。

    这一次和上次不同,这一次赵继来没有带上假书童赵狗蛋,也没有带自己真正的书童田勇。主要是田勇现在才八九岁,要是带上那到底是谁照顾谁啊?(至于赵狗蛋那个兼职的吃货书童早就下岗了)

    田勇这个新上任的书童这段时间来也赵继来混熟了。赵继来还时不时的给田勇讲一些在前世看过的武侠小说,什么七侠五义,射雕英雄传什么的。田勇这些日子除了给赵继来当书童磨墨、换宣纸外,就盼着赵继来闲暇时给自己讲武侠故事。

    跟随着赵继来赴考的是新晋韩老太太的贴身大丫鬟田晓娥。田晓娥温婉文静、知书达理,医术又好,一个多月来深得老太太喜爱。韩老太太也有意让田晓娥将来做自己这个保成孙儿的通房大丫头,便派了田晓娥来照顾赵继来府试时期的饮食起居。赵继来这些年几乎每天早上都要去给韩老太太处请安,陪着聊会天;要是哪天不去,韩老太太就要念叨了。就这样,赵继来和田晓娥已经是熟的不能再熟了,时常一起哄老太太开心。

    而赵继来的母亲邓婉,也于上个月被接到咸宁县去和父亲团聚了,赵府中除了几个婆子丫鬟外就剩下祖孙三人。(还有赵继来是四姐赵嫣然)

    进了客栈房间,赵继来在桌子上看书写文章;田晓娥在边上磨墨,添茶。闲暇时还可以聊聊天、逗逗美女,倒是惬意无比。

    第二天卯时,赵继来随着人群来到考场,大街上人声鼎沸,络绎不绝,荆州府也抽调了不少衙役和绿营兵站在大街各处维持持续。明显比县试要高几个档次。

    府试的考场是一座大宅院,而不是县衙边上的简易棚子,上面挂着一张牌匾,书“荆州府试院”。卯时三刻,院门开启。前面满蒙八旗和汉军八旗的学子在八旗兵丁的带领下先进府试院。等前面八旗学子进去后,各位汉族学子考生们才在衙役和绿营兵的指挥下按照考引分作两排,依次接受检查,除考引外任何东西都被档在院门之外。

    进入大门后,汉族学子们在手持灯笼的衙役的带领下,分别去了各自考场,在考场外有个简易的布幔围栏,每一位考生要先去布幔围栏你们接受检查后方可入内。这次检查也特别的严格,要脱鞋脱袜敞开衣裳检查,严防夹带。至于八旗学子,赵大少爷表示没有看到。

    八旗考生们去了另外单独设的考场,不在这里。清朝从入关之初就有一项严格的制度叫“旗民分制”,这项制度伴随着清王朝始终。这项制度也就决定了八旗考生与汉族考生不会同场考试。而地方上八旗学子参加科举考试的考官是各地驻防八旗的将军。比如荆州,荆州附近的八旗学子们参加的科举考试由管理荆州驻防八旗旗务的荆州将军府来负责,其考场、考试内容、考官皆独立于地方官府之外。

    进入考场后由专门的衙役负责引入考座,考座是个小小的隔间,仅能容下一张桌子和一张椅子,左右及身后是三面墙,只有前面敞开。这个格局和赵继来前世去南京江南贡院游玩时所建的情形很相似。

    赵继来坐下后就有人将本次考试所需的笔墨纸砚和试卷送来。

    本次府试共三场,第一场考四书,时长一天,只有两题,第一题主要是四书的背诵考默写。第二题是根据四书中的一句话,写一遍八股文,题目叫“为政以德”。

    这个题目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看完试题后,赵继来便胸有成竹了。

    这府试不能像县试那样还可以自带食物,中途休息时是有专门的人送来饭菜和清水。一点也不好吃,勉强果腹而已。

    临近黄昏,考生们就开始陆陆续续的交卷了。赵继来将所有试卷仔仔细细的检查了一遍后才拉动了身边的小铃铛,有人过来询问何事,得知是交卷后,便有两人过来,其中一个就一张长条形的白纸将试卷上考生的个人信息糊住,然后讲试卷放入一个长方形的匣子内;另外一个人负责将桌上的笔墨纸砚等所有物件都收进一个手提篮子里面。这一切做完后,巡场小吏才示意一个衙役引着赵继来离开。

    赵继来出了考场就回到客栈,田晓娥早就准备好了饭菜等着那儿。快速吃完饭菜,就开始准备第二天的第二场考试了。不得不说清朝科举考试不但是个脑力活,同时也是个体力活,这样一场接着一场的真心累人。

    第二场考五经,时长一天,也是只有两道题。第一题主要是五经的背诵考默写。第二题是根据五经中的一句话,写一遍八股文,题目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

    这个题目这个题目出自《尚书·洪范》。意思是没有偏心,不结朋党仁义之道就会更加宽广,国家会治理得很有秩序。可以从“治理国家贵在以天下为公”来破题。

    不得不说赵继来这几年读书还是很用功的,基本上这些题目对赵继来来说就是送分题。赵继来略微思考了一小会儿便开始认真答题了。

    紧接着是第三天的考试,这天只考策论三篇。所谓策论就是在时事中挑一个问题,让你出主意,想办法,并且祥述利弊,自圆其说。

    乍一看,觉得古代科举考试还是很注重实际的嘛,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这类考试文章根本没有什么卵用,仅仅只是考试而已。清朝是八股取士,策论也不例外。要知道八股文是有严格固定的写作模式的,在格式、内容、语言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而且文章观点还必须是代古人言,不能有自己的思想,这有个毛线的价值啊。

    试卷下来,巡考小吏举着红纸覆盖的木板,上书策论题三道。这三道题目涉及面的挺广的,第一道牧民,第二道是赈灾,第三道是匪患。

    在赵继来看来策论文章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会拍马屁歌功颂德。赵继来在策论题上引经据典,通过古人的观点来论述,而且违心狠狠地拍几下满清政府和八旗绿营兵将的马屁。三篇文章写出来也是中规中矩,辞藻并不华美,没有太出彩的地方,也没有什么错处。八股文嘛?就看谁的文章错处少,谁少犯错误谁就能“高分”不是。至于自己的观点那是不可能写的,写出来就是找死。

    下午赵继来将草稿从头至尾检查一遍,确认没有纰漏后,便开始仔细的将草稿一字一句、工工整整的誊抄在答卷上。誊抄得很慢,一笔一画的写着,费力一个多时辰,终于将三篇策论誊抄完毕。这要是放在后世就是三份馆阁体书法作品。

    赵继来觉得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后,收获最多的是自己这毛笔字书法水平,绝对能秒杀当年的自己。(这不是废话吗?专门有人几乎是一对一的系统辅导,天天提笔写字,还写不少,能不好吗?)

    赵继来抬头一看,天色已晚、日暮西斜的;又发现已经有不少人交卷了,自己也考完了,也就拉动了手边上的小铃铛,示意交卷。

    今天刚出考场居然看到李冒正,他也是刚刚交卷,站在门口目视前方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李冒正朝着赵继来拱拱手道:“赵贤弟,此次府试若何?”

    赵继来拱手回礼,淡笑回道,“尚可。”

    李冒正闻言笑道:“贤弟还是如县试放榜时那般风轻云淡啊。贤弟真只有十四岁?”

    赵继来笑道:“李兄,莫非看起来我长得很老么?”

    “呃?~~~哈哈哈,贤弟笑煞我也!没想到贤弟竟如此风趣。”李冒正愣了一下,然后大笑起来。

    “不得不说这个年代的人笑点真低”

    李冒正走了几步,突然停顿了下来,转头对赵继来邀请到:“赵贤弟!明日贤弟可否赏脸与我小酌几杯?”

    赵继也没有推迟,约定次日中午在悦来酒楼吃酒。

    来到客栈楼下,赵继来发现客栈今天热闹非凡,不少学子们还沉浸在考试中,谈论着今天的考试;一个说自己的策论是这样破题的,另一个说自己策论是那样破题的,还有人将自己的策论背了一篇。相互品评,一瞬间大家都成了考官。更多的学子则认为这府试三天终于熬过去了,可以放松放松,在一起高谈阔论,吟诗作赋,把酒言欢。

    这怎么这么像当年高考后的场景啊!只不是当年高考后的放松是大伙一起去网吧包夜开黑,现在只是变成了相互喝酒、对诗、吟曲儿。

    不过赵继来先生还是觉得在网吧包夜开黑玩游戏比喝酒好,更有利于大考后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