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刚到东汉和曹操结死仇 » 25,给李儒种一颗种子

25,给李儒种一颗种子

    东汉授官是个艰难的事情,咱们看刘大耳的发家史。

    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从184年黄巾乱开始奔波了4年才干了个安喜县尉,结果188年朝廷下令,因军功而成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选淘汰,憋不憋屈?

    后来与盗贼交战立了功又被任命为下密县丞,后来是高唐县尉,到了这里刘大耳依旧不是官只是吏,直到做了高唐县令后才真正挤进官员行列。

    最后又投靠了老同学公孙瓒最后才成了平原县令,再然后才是平原相。

    8年啊!你总不能说刘备政治智慧不高吧,你总不能说刘备不善于用人吧。

    再看看曹阿满,因为有个好家世,这个B在20岁(熹平3年)的时候就被举了孝廉,然后就在雒阳跟一帮二代肆意消耗着青春,这帮人常年厮混在宫中或者内城的二代又被称为闾中少年。

    从174年孝廉郎开始,到雒阳北部尉,到得罪宦官明升暗降为顿丘县令,到受牵连回老家闲居,到再被征调为议郎,到黄巾起义后被任为骑都尉,到因为立功直接被升为济南相。

    过程曾有坎坷,因为之前的县令权力不包括军权,到了黄巾大乱后县令的权力才急剧膨胀,还有就是受了牵连耽误了太久时间。

    吕靖为什么要火中取栗?就是因为“正名”太重要,乃至于他在接触戏俊之后决然同意西进雒阳。

    投资大不大?

    这个投资简直比买个官的代价还要大数倍,但是平民是没有资格买官的,从根子上就给你断了做官的可能。

    吕靖从李儒手中接过印章,东汉县令铜印墨绶,就是用铜铸刻的印,印柄系墨黑色的绶带。

    “董相欲让小民何时离开?”

    “立即动身”

    吕靖不动声色,他巴不得立即离开,这段时间用现代的眼光看李儒这个人,怎么感觉都是那种怀才不遇愤而投董卓的那种。

    得陇望蜀大概就是吕老板现在的心态吧,都忘了自己前一刻还在想怎么体面的去死。

    “小民欲让李博士亲自送至城外,不知博士...”

    李儒的想法就是此人怕死,怕董卓把他嚯嚯了,想了想相府,董卓正高兴着呢肯定没事,便点头答应道:“如此也好”

    ......

    从内城到郭区,从郭区出郭门出外城,这就是好几里路,吕靖提前让1护卫带着他的手书去北邙山通知戏俊带人前来接应,而李儒呢?

    这厮挺同情吕靖,所以讲了不少为官之道,能不能听下去不是他的事,心中的一丝怜悯罢了。

    外城外10余里,此时刚刚过了古人送别的正常距离,一般都有个亭子叫送别亭,李儒道:

    “吕县令就此别过,他日有缘当把酒言欢”

    吕靖摇头,“李博士再送5里吧,我当你是挚友,有些话欲同你说”

    李儒心中大惊,吕靖语气转变的太快,他是带了两什护卫来的,吕家这边也不过8人,当即就要调转马头想跑,再下令围了这伙人。

    “李博士太过谨慎了,此地是雒阳周边,你看往来百姓商贾无数,我怎敢对李博士不利”

    老阴逼惜命这没办法,李儒对比了下双方的战斗力心中安定,道:“幼安有何话但说无妨”

    “弘农王能活的性命吗?”

    “丞相曾亲口说不杀...”

    话说了一半李儒呆住了,弘农王是废帝,谁家的废帝能安稳度过余生的?这不是搞笑嘛,哪怕后世也没几个人能做到“此间乐不思蜀”的境界,即使能别人也要利用他搞事。

    想到这里凛冽的西北风也不能阻止李儒的冷汗。

    “董相欲用何人之手?”

    这又是个大问题,董卓会不会亲自动手?

    大概率不会,脏手,所以必然是心腹,谁动手谁将来能不能善终真不好讲,这事影响太大。

    即使能善终只要董卓不篡位这大汉依旧姓刘的话,动手的人一辈子也就那样了,上皇或者朝中其他大臣绝不会让一个手上沾染了皇帝之血的人出头的。

    “博士若成了董相贤婿则必然为心腹,众西凉人中博士又是心思最缜密之人,又是与弘农王最熟悉之人,博士以为动手者该是何人?”

    两人的马不快,护卫都跟在后方,李儒惊的落了马,摔倒的疼痛也不能掩盖心中惊恐。

    “博士”

    有护卫眼疾手快赶紧下马上前扶人,这人可是董相的心腹,有个差池这帮人性命不保。

    “博士”“博士”

    李儒回过神来,骨头有点疼,应该无大碍,毕竟马只是慢行不是奔跑。

    “我无碍,请吕县令过来一叙”

    “唯”

    大冬天的,一个书生一个少年,二人不顾形象的在官道边席石而坐。

    “幼安就不怕儒抓你回雒阳?”

    吕靖笑道:“即便博士能抓了我也回不了雒阳”

    李儒觉得雒阳兵变之夜受到的惊吓都没这短短半炷香来的多,打量了下周边,原来不知何时不远处有一粮队暂停歇息。

    “吕家粮队?”

    看到吕靖点头李儒有点麻,原来自己才是对方的盘中菜。

    “儒以幼安性命威胁呢?”

    “我与博士无前仇,无后恨,我亦不留博士,为何博士非得以为我欲害博士性命?”

    “还请幼安替儒解惑”

    吕靖笑道:“无它惜才耳”

    “???”

    “博士病了,呕血卧床命不久矣”

    李儒眼睛一亮,好计策,脑子转动的飞快,要如何完善这次谋划。

    “不出3个月雒阳必为是否之地,博士当早做打算,靖以辽西为根基5年内必能肃清北方之患,到了那时若博士前路无望可来幽州,靖必扫榻以待”

    “幼安就不怕儒将此事禀与董相吗?”

    吕靖起身,“博士坏了袁槐好事此行回雒阳当隐秘行踪进城,袁氏必杀博士”

    再然后翻身上马,“壮志饥餐鲜卑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靖在幽州等博士”

    不过一炷香功夫吕靖只给李儒留了个影子。

    他的猜想是对的,这厮果然有所图,幽州怕就是此人所图之地吧。

    最后一句话能感到此人当真好志向。

    等等,李儒回想了下方才对方所说的话,如果心思真缜密到了这个地步难不成都是肺腑之言?

    雒阳,袁氏,董卓,刘辩,李儒的脑子如果CPU一般高速运转。

    “完了”

    “左右何在?”

    “执我令牌去郭门守城之将处调一百人队前来此地,要快”

    如果吕靖说的是真的,这次外出必然是袁氏袭杀他的最好时机。

    毒士也怕死,哪怕只是可能。

    吕家粮草队也看不见踪影,李儒急匆匆与侍卫更换了衣物然后位于侍卫中,短短的10余里路感觉是如此的漫长。

    斥候也派出去了,现在除了等别无他法,他不敢往回走,恐有埋伏。

    不一会儿众人看到了斥候的影子,队正一看旗语,高喊:

    “敌袭”

    李儒脑子都不够用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吾命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