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刚到东汉和曹操结死仇 » 37,忙起来的肥如县

37,忙起来的肥如县

    150余颗脑袋落地狠狠的震慑了一番小3W的百姓,吕靖通过这个操作向这些人证实他不仅仁义,砍起人来也毫不手软。

    肃静的郊外只有立春后的北风呼呼刮过,刘荃适时上前递上两面折叠的旗帜,吕靖接过后不废话直接展开。

    左书:“今年全民皆吃饱穿暖”

    右书:“明年家家有余钱余粮”

    骑马的私军都是从司隶带过来的人,最有体会旗帜上简朴的文字有着怎样的魔力,两骑重重的向吕靖敬了个礼然后带上旗帜翻身上马。

    宣传思想这是我D能站住脚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实吕县令一开始是想搞一个更大的诱惑那就是均田制,肥如只有6W亩地这一客观制约让他换了个思路,等他吞了西南方约百里距离的令支县后就可以重点宣传了,那里不仅田多,更是处于滦河的冲积平原上游,不担心用水问题。

    “吕县令向所有百姓承诺,只要勤苦劳作者,今年皆能吃饱穿暖,明年都有余钱余粮”

    “吕县令向所有百姓承诺,只要勤苦劳作者,今年皆能吃饱穿暖,明年都有余钱余粮”

    当骑马的私军带着期制高喊着旗帜内容时百姓开始茫然,然后难以置信,最后兴奋的呼喊声仿佛冬日炸雷响彻所有人的耳旁,冲散了刚才砍头后心中的畏惧。

    在汉末这种兵荒马乱的年代,这些麻木的赤贫黔首,曾经饱受胡虏的侵扰,官僚世家的压迫,吃饱穿暖就是奢侈了,现在有人跟他们说还有余钱余粮?

    不少人顿时摸了摸饥肠辘辘的干瘪肚皮,脸上露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神色。

    一场作秀成功的让吕靖在百姓那边的声望达到了新高度,等将来他真能做到的时候他就是百姓心中的明灯。

    眼下首要问题就是粮草问题,带过来的只有9000余石,肥如抄家抄出来1.4W余石,按照吕靖给人的供给量在3W余人的吃喝用度下,这点粮食只能支撑2月不到,其中吕家人和私军就要干掉1W石,剩余的1.3W石分配给2W余百姓,日子嘛肯定要比之前好,但是离吃饱穿暖还远的很。

    一条条政令和指令从县衙发出:

    李荣带着500私军和购粮车队西去幽州富庶之地渔阳广阳涿郡这三地购买粮草。

    这段他怕是闲不下来,会一直这么来回的跑,等把名声打出去后,有的是投机的商人自行组粮队来肥如,回去的商品肯定是矿产。

    戏俊暂代县丞一职,带着数十吕家识字的家丁管理原肥如5000余百姓,他的任务比较多,这4000多老弱指望他们种地意义不大,先抽一批经验之人把吕县令心中能容纳1000人的学堂造出来。

    再然后就是等北地青草茁壮时放牧,其他时间跟着6位造纸大师学习造纸、制作粉笔和烧制学堂要求的砖制“黑板”。

    造纸技艺复杂,大体上有几个重要的步骤,伐树砍庄家秸秆等,用石灰水浸泡,清洗,打槽,抄纸,烘干(晒纸),揭纸。

    粉笔就简单了,就是石膏粉和熟石灰粉按比例混合再晾干,之前他做出来的效果不理想,现在有的是人和时间来完善这里面的工序。

    还有600青壮,戏俊按照吕县令的意思是训练组成肥如县兵,吕家的私军将会组成正规军,不掺和整个肥如的防务和秩序管理。

    肥如原有的6W余亩地自然的就分给了跟随他北上的百姓,2.1W人种选出稍微体弱的3000人专门耕作,所有税收加一起只有2成,其余的愿意卖的只能卖给县衙,且按300钱1石收,不愿意卖自己留着,很是羡慕了一把其他人,农忙结束还能做其他事增加收入。

    这些人也明白,既然吕县令这么安排,那么其他百姓能得到的绝对不会比这3000人的收成少,否则他的思想宣传就会有大问题。

    吕靖自己带着私军一遍练军一遍传授他得到的军体拳,剩余的百姓安排修路由刘荃负责,每人每月提供吃喝发月饷300钱先把肥如到矿区的这120里地修一条东汉顶级官道出来。

    虽刚过立春不久,北方却还是冻土修起来很难,但需要给这些人找事做不是吗?

    人不能闲着,否则就会出事。

    ......

    右北平。

    营帐中坐落案几后面的将领翻看着绢布上的字迹不断思索,严格来说这不是一份信而是一份檄文,东郡太守乔瑁倡导发给各有实力的“军阀和诸侯”的。

    帐外有脚步声传来,随后帐帘被掀开,有三人鱼贯而入。

    “大兄”

    “主公”

    “蓟侯”

    将领招招手示意三人坐下,然后起身将绢布递给为首的文士。

    文士姓田名豫,接过绢布后翻了几遍,惊愕抬头道:

    “主公,此信真伪难断又无三公私印或明证...”

    大帐内来回走动的身影挥手打断道:

    “董贼在雒阳所行之事幽州可闻,这老匹夫算什么东西,也敢窃丞相之座,本侯决议南下讨贼,国让以为如何?”

    田豫没立即搭话而是把绢布递给了下一个坐立之人,思索了不短时间道:

    “名分之事乃首要,不过若大汉13州有半数以上之地皆有人响应,主公再南下便不会有非议,再者信中并未提及粮草一事,难不成需要主公自措粮草?最后即便有数支义军响应,群狼围猎当有头狼,这盟主之职该让何人担任?”

    第二个看信的人正是公孙瓒的从弟公孙越,他把信递给了最后的将领后道:

    “幽州地处北地,离雒阳近2000里,这一来一回至少一月之久,如此岂不是延误时机?”

    公孙越说的也有道理,就是等相隔数千里的众人约定好了后几个月过去了,还谈各屁的结盟讨贼?没准人家都有了防备。

    最后的将领便是公孙瓒最得力的领军大将严纲,白马义从便是公孙瓒交与他率领,看完了信不做他言只道:

    “末将但凭蓟侯吩咐”

    田豫看公孙瓒南下之意不容改变,作为谋士又是天赐良机的情况下当为主公出谋。

    “既然主公得了信,想必大汉有名望者皆有书信,主公在北地威慑胡虏,然于中原各地名声却不显,袁氏乃天下士族之首当为盟主,且袁本初近在渤海,主公可手书一份,土垠距南皮县不过600余里,800里加急不过数日功夫,袁本初若是得了主公书信举其为盟主,主公必能得偿所愿,粮草之事未尝不可解决,袁家可不缺钱呐”

    公孙瓒决议是有,困难很大也知,田豫提到盟主一事时他心痒痒的,不过实情摆在眼前,他在北地吊打乌桓不代表天下人都认可他的实力和名望,在东汉没名望你做个锤子的头头,田豫这一策几乎解决了他所有的困境。

    走到案几旁的公孙瓒龇牙笑道:“国让此言大善,真治世之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