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姜伯约狂飙蜀运 » 027、近乡怯!见到姜母

027、近乡怯!见到姜母

    经过几天几夜的赶路,姜维一行人成功地抵达目的地:天水郡冀县……的附近。

    当然,姜维他自然不会大张旗鼓地率领三千兵力前往冀县——

    也不怕招摇太过,引来魏兵的注意力!

    事实上,他在路过魏郡之前,不但换下魏军的兵服,还果断地把三千蜀兵们分成数十支队伍,扮作多年不曾联系的远房亲戚、进货商贩、行脚大夫等,以便顺利地进出城门,减少阻力,最终驻扎于冀县城郊外的偏僻山林里,会由亲兵姜牛负责带队。

    还有,真如魏延调侃得那般:当他和梁绪、梁虔、尹赏、上官雝,外加姜虎、姜豹等亲兵们,刚刚经过临渭水村,魏郡某一小小村庄时,便见有一村民见了他,登时瞪大了眼睛,尖叫“来了——”,便狼狈地后退,然后连滚带爬地跑走了。

    看得他一头雾水。

    甚么情况?

    后来,他派姜虎和姜豹前往村庄里探一探情况后,才知村庄不知何时,到处贴满了他的画像!

    以至于他稍作乔装,就没法逃过对方的辨认。

    简直不晓得该不该夸那幅人像画得十分传神?

    另外,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姜虎和姜豹有记得威胁那一村民,若敢胡言乱语,被人察觉,就小命难保。

    吓得那一村民连连地点头,保证绝对乱说。

    总之,因这小小插曲,姜维他不得不低调行事:现在,他们这一支队伍,领头者换成上官雝,人狠话不多,乃天水冀县的大户人家,雇佣几个游侠如阿维、阿绪、阿虔和阿赏等护卫们,一起回老家探个亲,也没毛病?

    还别说:他混迹在护卫们当中,不常露面,使他安全了不少。

    至少人人的视线都落到上官雝的身上,而不是随随便便地打量如他、阿绪等普普通通的护卫们。

    只是……

    只是,看着记忆里越发熟悉的故乡天水郡冀县,他心跳扑通扑通,越来越紧张。

    仿佛有一抹名为“近乡情怯”的情绪涌上心头。

    这一刻,他忽然意识到:他并不是甚么当了三年兵的孤儿,而是离乡六年之久、没与母亲联系过的不孝之子——是了!是了!他家有老母!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他却为了远大的志向,投奔了蜀国,都没赡养母亲了!

    这会子,他回来了……当他见到姜氏,他名义上的母亲时,他该怎么做呢?

    母亲会原谅他吗?

    他思绪万千,却保持淡定的表情,与梁绪等人并排走着。

    并且,他看到眼熟的冀县人们一见上官雝时,纷纷地揉了揉眼,满脸不可置信,直觉眼花,看错人了!

    接着,当冀县人们确定那真是上官雝本人时,皆抽了抽气,惊道:“你?——你是阿雝吗?”

    上官雝目不斜视,点了点头。

    于是乎,冀县人们四处奔走相告,喊道:“阿雝回来了!阿雝回来了!……”

    顿时,隔三差五的冀县老乡们赶来,直朝上官雝打起招呼。

    上官雝被一群老乡们亲切地问候,一时忙得不可开交。

    “真佩服啊!”姜维说。

    老实说,能让一向沉默是金的上官雝忙不迭地讲话,也确实厉害。

    他和梁绪等人自觉地后退几步,远离热情的老乡们,以免被缠上。

    幸亏他有先见之明:作为护卫之一,他并没受到太多关注。

    盖因没人会察觉他好端端的将军不当,非要给同乡当护卫!

    简直不合理嘛?

    正常情况下,不该荣归故里吗?

    注视一直少言寡语的上官雝难得露出几分笑容,丝毫不觉得冀县人们聒噪……他忍不住地咧了咧嘴,轻声道:

    “阿绪,阿虔,阿赏,你们不回家一趟?”

    梁绪、梁虔和尹赏齐齐地侧目。

    梁虔性格最是急躁,不耐烦道:“我们走了,你又该怎么办呢?”

    “你们不必担心,我会照顾好自己。”他摆了摆手,才不想带众人去自己老家见妈妈,这实在太尴尬了!

    他对姜母……有点心虚啊!

    再者,梁绪等人也都六年没回家了,哪怕家里没人,也该回去看一看啊?

    何况梁绪等人的眼底都划过一丝渴望。

    果然,梁绪道:“那么,我等先回家看一看,稍后再来阿维家的府上,可否?”

    “可以。”他点了点头。

    就这样,当上官雝被好客的冀县老乡们带走谈话时,梁虔急忙地出声道:“阿雝!我们先走一步了!稍后,我们再去阿维家汇合!”

    上官雝得个空闲,勉强地扭头应道“可”字,便和众冀县老乡们抢先地走了。

    而众冀县老乡们则愣了一愣:先前听到有人喊上官雝为“阿雝”——看来对方是上官雝的朋友呀?但是,“阿维”……

    众人怀带一丝不可名状的心情瞥了过去,瞥见的是一介平平无奇的青年游侠背影。

    所以说,阿维啥的,只算巧合罢?

    ……与梁绪等人分别之后,姜维他独自地走在前往姜府的小路上。

    待到真的走到了,他惊讶地发现姜府一如回忆里那般,依旧冷冷清清。

    姜府的大门紧掩。

    迟疑了一下,他见周围无人,便默默地迈上前去,敲了敲门。

    尔后,开门者,乃是一位白发苍苍的中年妇人,赫然是……

    “你?你是……”中年妇人见到他,明显地吃了一惊,后又板起脸来,一副不想与他多说话的模样,却架不住心软!抿了抿嘴,中年妇人低声地问,“你……你怎么回来了?”

    “母——”

    “亲”字尚未落音,中年妇人便抻手一拽,拽住他的衣角,飞快道:

    “站在外面做甚?还不进来!”

    言罢,他被对方拉进门里。

    随后,中年妇人把门一关——

    “你为甚么回来了?”中年妇人直视他,又惊又喜又急,说话都有些颠三倒四,“当初写信给你,让你回来,你却不回来,现今你又怎地……”

    中年妇人咬了咬唇,眼圈都红了。

    见状,他的身体不受控制地跪了下去,颤声道:“母亲!……”

    不错,此中年妇人,正是姜维的母亲——姜老夫人!

    姜老夫人连忙地扶他起身,所有的怒气和怨恨通通消失得干净,柔声道:“起来,快起来!你——唉!都说孩子是来讨债的,父母则是还债的……也罢,你现下回来了,就好好地休养几天!

    这几年你在那边过得如何?可曾受伤?瞧你,都瘦了一圈!”

    上上下下地观察姜维,姜老夫人眼底泛着泪花,极为激动,总有千言万语要说,但却汇成一句话,关心道:

    “赶路辛不辛苦?饿不饿?——为娘这便给你做饭去!”

    “母亲!”他又好笑又感动,内心满满的温情,亦问,“之前收到你的家书,说甚么身染重病,时日不多……母亲,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好笑,以后千万别说了。”

    闻言,姜老夫人冷静下来,沉声道:“为娘有一事,本不想问你,听你这么说,倒想问一问……此次我儿回来,只是想探望为娘吗?”

    他沉默了一下,答道:“还想接母亲去成都,母亲意下如何?”

    “不如何。”姜老夫人摇了摇头,直白地拒绝,“为娘在冀县生活了大半辈子,实在不想搬家,更何况搬去陌生的地方,一年到头还见不着儿子几回。”

    耳根子倏地红起,他明白姜老夫人是在抱怨他,都不敢反驳,小心翼翼道:“母亲,孩儿非常担心你的安全!你是不是被魏国逼迫了?不然你怎么会写出那样的信来?……”

    言下之意:母亲,冀县不安全了,还是去蜀国生活罢!

    姜老夫人道:“我儿,为娘真听你的建议,迁往成都,可知这意味着甚么吗?”

    “甚么?”他心头一跳,隐约不妙。

    姜老夫人叹道:“为娘这些年之所以能在冀县过得如此安稳,主要还是因为你……昔日我儿为魏国将领,后因一些事情,才不得不降于蜀国!

    说到底儿,是魏国对不起你在先,是以才会善待为娘,一方面是出于补偿,另一方面也未尝不希望你能回来。

    如今,你不回来也就罢了,却反要让为娘抛弃故土,这岂不是表示你要与魏国彻底地决裂了?

    一旦你与魏国势如水火,可曾想过后果?——为娘虽然见识不多,却也清楚魏国势大,而蜀国弱小,你若兵败,一家老小可就没法善终了!”

    所以,母亲你是打算继续地留在冀县,死活不挪窝,对吗?

    如此一来,我再为蜀国效力,岂不是……有所顾忌?

    毕竟下手太狠,得罪了魏国,不就该担心母亲的安危吗?

    是以,保持低调,亦不失为一项好的选择?

    可是……可是……

    脑中一片空白,他有心想反驳甚么,却是甚么话也说不上来。

    不过,他对姜老夫人嘴里提到的“一家老小”这个词儿表示嗤之以鼻:有老是真,这小……抱歉啊!他暂时还未成亲呢!

    “我儿,你欲在冀县住几天?”姜老夫人问。

    想了一想,他回答:“顶多只有一个月。”

    “一个月?那可太好了!”姜老夫人两眼弯弯,转忧为喜说,“刚好,刚好!你和阿莺的婚事,也该办了——你都拖了人家姑娘六年,难道不想负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