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姜伯约狂飙蜀运 » 105、竖威信!退五丈原

105、竖威信!退五丈原

    忽见杨仪一头栽倒,在场之人不无吃惊。

    马岱轻微地抽气,而王平则睁大了眼睛。幸好杨仪平时为人还算凑合,这会子人忽然瘫倒在地,立即就有两个兵卒们上前,一左一右地扶起杨仪,低声地唤道:

    “中军师?中军师……”

    就见杨仪双目紧闭,疑似当场昏厥。

    然而,搁在武将们眼里,则是杨仪受惊过度,一下子没能喘上气来,再加上年纪渐大……总之,杨仪需要休息片刻,才能缓过劲来。

    见状,姜维率先地看向马岱,说道:“马岱将军,还请你命令全军撤回五丈原,勿要与前方的魏军交战!”

    ——是的!没错!姜维他压根没考虑过甚么全军原地歇息,养精蓄锐,待到杨仪中军师醒来,再议退军一事也不迟!

    他快言快语不说,还使个眼色,让姜虎把那文书拿回来。

    那份文书,仍被杨仪攥在手里……杨仪似被这文书的内容打击得不轻。

    姜虎拱了拱手,二话不说地跳下马来,蹲在杨仪的眼前,伸手一拿,微微地使力,就把文书给夺……拿了回来。

    姜虎将文书还给自家将军。

    姜维拿回文书,又见杨仪躺在地上,着实可怜,遂让那两个兵卒们找来担架,把人放在担架上,再由对方把人抬着!

    同一时间,马岱听清了姜维的要求,至少呆滞片刻,才飞快地回过神来,思量片刻,也没理会王平是何想法,径直道:“好!就依姜将军!”

    马岱扭头,对王平使个眼色,低声地吩咐王平赶紧联系亲兵们,让亲兵们不停奔跑,传令,令全军撤退,退回五丈原!

    王平拱了拱手,表示领命。

    王平还朝姜维简单地行礼,得到姜维的颔首后,方才迅速地离去。

    片刻之后,姜维和马岱站至一角,目视数名骑兵们来回奔波、打手势,大喊“全军撤退,返回五丈原,不要慌乱”云云。

    而五万蜀汉大军听从指令,肉眼可见地调转方向,迈步,向前走去。

    却是与先前的方向相反,远离陈仓……

    在此期间,抬起杨仪的那两个兵卒们,也自觉地跟随大军,稳步地走远。

    目送杨仪仍未醒来,暂时闹不出幺蛾子,姜维趁机把文书递给马岱,让马岱看清谁才是目前蜀汉军实质上的主将。

    姜维不出意外地瞥见马岱也流露三分惊奇,大约没想过陛下会如此信任他姜维。

    而眼前的五万蜀汉大军就算往回走,且要一口气地撤完,也要花费好一会儿工夫。是以,马岱还在把文书细读了好几遍,王平都归来了。

    王平先朝王平抱拳,后向姜维汇报道:“将军,事情我已经办妥了。”

    把手一摊,王平摊向正在排队走路的浩然大军,以明结果。

    马岱默不作声,而姜维则不吝啬地夸道:“王将军辛苦了!”

    王平顿了一顿,再向姜维行礼,默默地退回马岱的身边。

    这时,马岱忽然将文书递给王平,示意王平看文书。

    王平愣了一愣,接过文书一看,略有惊讶,却不动声色,并把文书交还马岱。

    马岱看了一眼王平,终把文书还回了姜维。

    只是这次,马岱的态度明显恭敬不少。

    哪怕马岱的年龄和资历明显高出姜维一截还不止。

    马岱都表态了,作为副将的王平自然也没反对——

    亦是默认了姜维在军中的主导地位!

    姜维收好文书,暗地高兴不已,不由地忆起诸葛亮丞相还在世的时候,姜维他曾刻苦地训练自己,以便自身能尽快地适应军旅生涯……其中,他不停地寻找营中的将军们进行单挑,切磋武艺,就包括了马岱和王平。

    更妙的是:他的实力不逊于马岱和王平,甚至可以说,稍微比马岱和王平更强。

    因此,马岱和王平也认可了他的才能。

    如今,又有陛下的亲笔允诺,诸如“自行判断行事”,姜维可不就轻轻松松地获得马岱和王平的拥戴和维护,很快在这五万大军里竖立了……

    “威信”二字尚未落音,姜维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熟悉的嚷声,嚷道:

    “放我下来!快放我下来!将军!不能辙啊!不能辙啊!!”

    声音之大,嚷到最后,竟是夹杂凄惨的语气,仿佛大军辙了,就会发生甚么不好的遭遇似的,直令姜维、马岱和王平面面相觑。

    “是杨威公。”姜维说。

    且连掩饰都不掩饰了,直接称呼对方的全名。

    姜维暗道晦气,心想果然没法顺利地接管五万大军的指挥权,哪怕是临时的。

    马岱目光闪了一闪,并未纠正姜维的说法,只是附和道:“好像是。”

    ——甚么叫好像?明明是肯定!

    姜维嘴角抽了一抽,招呼道:“走!我们上前瞧一瞧。”

    于是乎,姜维一行人牵马的牵马,走路的走路,来到杨仪的面前。

    便见杨仪醒来,挣扎地想要站起,一见姜维等人来了,气愤地叫道:“姜将军,是不是你非让我军逃跑的?!”

    嗯?

    姜维挑了挑眉:逃跑?

    这话从何说起!

    简直是给他乱扣罪名。

    “中军师,请你慎言!”姜维义正辞严说,“本将军若没记错,尔等收到陛下的旨令是驻守五丈原,为何要擅自离开?莫非是篡有自立之心,想叛我大汉吗?”

    这……

    这次,姜维问得比杨仪还夸张,直把抬担的两名兵卒们吓了一跳。

    两名兵卒们吓得打个哆嗦,小心翼翼地放下担架之际,果断地低头,行跪拜之礼,表明立场,免得将军盛怒之下,一言不合拿小兵开刀。

    两名兵卒们私底下,虽与杨仪平日交好,却也不敢一条道上莽到底,丢了性命。

    杨仪被颠簸一阵,狼狈地爬起,瞠目结舌地看向姜维,手指姜维的鼻子,颤抖道:“你……你……伯约小儿,你竟敢诽谤我等,信不信老夫即刻返回都城,禀明陛下,让陛下严惩你?”

    姜维真想叹气: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宁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

    快瞧,杨仪这小人真挺难缠:姜维他与杨仪进行口舌之争,真觉自个儿争不过!好在他是武将,而不是文吏……故此,他觉得用武将的方法更省事。

    他寻思杨仪这厮对当前的蜀汉、对军队重不重要,思量半晌,他想起杨仪此人虽有才华,奈何心胸狭隘,是真小人……啧!

    这么说,直接弄死杨仪也没关系罢?

    可是,他又记起杨仪最初是曹魏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然却背叛了傅群,投靠了蜀汉的关羽。关羽任命杨仪为功曹,将杨仪送到还不是汉昭烈帝的刘备那里。

    刘备和杨仪进行交谈,两人一起谈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结果刘备十分高兴,立刻提拔杨仪为左将军兵曹掾。

    由此可见,刘备对杨仪的能力十分认可。

    就只后来,刘备进位汉中王,任杨仪为尚书,惜叹杨仪与另一尚书令刘巴不和,被刘备降职,担任弘农太守,且是虚职,直到诸葛亮上位,任用杨仪为参军,代行相府事宜……

    侧过脸来,他懂了。

    他朝杨仪咧嘴一笑,忽然出手,以手为刀,轻轻地击打一下杨仪的脖颈。

    下一刻,仍在叫嚣的杨仪戛然而止,两眼一翻,昏了过去。

    又倒在担架上。

    众人见之,无不侧目,瞅向姜维。

    姜维甩了甩许久不曾使用手刀技能的手腕,风轻云淡道:“从今天起,降杨仪中军师之职,只作普通的随军掾属即可,由我亲自监督。”

    相信无依无靠的杨仪就算嘶竭底里,无人帮忙,也只有无能狂怒了。

    既然不杀杨仪,那他无论如何,亦是决计不会放杨仪回都城的。

    就在他的麾下,好好地改一改秉性。

    遥想刘备和诸葛亮,都能看在杨仪才华的份上,容忍杨仪的心性,他怎就做不到了?——做不到也不打紧,反正他不会放走杨仪,确保杨仪不会给他造成麻烦的前提下,他真不介意杨仪像跳梁小丑似的,在他的眼前蹦跶!

    他就拿杨仪的气急败坏当乐子了。

    解决好杨仪一事,他摆了摆手,宣布道:“全军速回五丈原!”

    他丝毫没察觉到,众军对他的眼神,逐渐变成敬畏。

    他,不知不觉,立威了。

    五万蜀汉军的临时变卦,直令对面的七万魏军,包括司马懿,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