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唐之我是炼气士 » 第三十七章:扩建林家村

第三十七章:扩建林家村

    武德四年,九月份底。

    霸上。

    现在的林家村热闹非凡,很多工匠都来到村里面,对于村里面所有房屋的改造和扩大建设,林飞相当用心,还有道路上。

    在村子的道路上,林飞看着自家庞大的房子按照自己的设计改造,林飞脸色露出一抹微笑,

    大院的设计是经过他几天苦工设计而出,首先就是大厅的布局,还有东南西北四座院子,每一座院子有四五个房间,中心是花园和练功房。

    林飞对袁天罡说道:“袁大哥,那个水泥和沙子的事情够数量嘛,要尽快办了,再过一个多星期我们酒楼建设还有路就要开动了,现在补充到林家村,后面还需要大量的泥沙,钢筋,到时候如果没有这些的话,恐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袁天罡笑道:“早给你弄妥了,我们在附近一个小村庄建立一个建筑工坊,老爷那边也邀请其它人参股,我们占据百分之三十股份,皇家占据百分之二十,柴家百分之五,剩下百分之四十五是王家,崔家,尉迟家,程家,郑家,秦家,韦家,陈家.你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取!要不要我喊些人弄车给你运过去?”

    林飞笑呵呵的说道:“那就再好不过了,我们要将产品给他们看看,不过工坊的保密性也要做好,要不然,他们可以复制我们的工坊!”

    袁天罡点点头,微笑道:“放心吧,我们在建筑工坊那边安排十几个护卫,有什么事情,我们这边可以赶快支援过去,只要那些士族不是笨蛋,他们就不敢。”

    林飞摇摇头道:“十几个护卫肯定不够,我父亲不是有爵位嘛,也可以招部曲,你跟陈宏叔叔吧说说,我们召集五个队的部曲,一队十二个人,召六十部曲,专门形成一个中队守护林家村和建筑工坊,我们不能够大意。”

    “好的,我亲自去办,给林家村挑选六十几名精锐部曲出来。”袁天罡也是风风火火的性格,说完,立即去办理林飞交代的事情。

    ......

    林家村要发展,产业肯定要有,还有工坊,一棵大树盘亘在他的前面,林飞也需要懂得如何利用大树。

    现在林家村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搞完所有村子的房屋,自家的大院建设起来之后,还有村子中心的庄园也需要重新搞起来才行,林飞将村庄中心里面的庄园建设成别墅这样的风格,到时候林飞也可以在庄园那边居住。

    林家村整体的风格都是以小别墅院子为主,加上新式的椅子,家具等,可以让人眼睛一亮的感觉,做完别墅之后,林飞后面就规划道路。

    还有张家沟那边的鲸鱼沟的水库,酒楼也需要建起来。

    看着几千个关中汉子在忙活,林飞微微一笑,在一处山坡上坐了下来。

    看着这些人忙活的身影,还有欢快的笑容,他也是一阵满意。

    大唐工钱还是很少,帮林家村干活的汉子,林飞给出的待遇就是一天包吃两顿,一天五十文钱,工匠的话会稍微高一些,给七十文钱,至于工部派过来的工匠更高一些,给八十文钱。

    唐朝工资前期实行年俸月俸双轨制,但是实物待遇按日补给,如唐朝前期正三品京官,每日可领取食料九盘,包括“细米、粳米、面、酒、羊肉、酱、醋、瓜等”。

    安史之乱以后基本实行月俸制。

    宋代俸禄按月发放,每月有差遣职务者再加补贴。元明时期官员俸禄都是按年发放,称为“岁俸”,到了清朝,官员俸禄分春秋两季发给。

    每个王朝发放频率不一,大致呈现出,国库充盈时的王朝一般按年发放或按季发放,国库空虚的王朝按月发放。

    俸禄的发放标准也是历代极其关心的话题,它不仅涉及官员的生活水平高低,也涉及政府的开支规模和百姓的赋役压力。

    官员的俸禄主要是以官职大小、品级高低为定,以明代为例,根据《明会典》等记载,洪武二十年(1387年)制定了各级官员的俸禄标准,终明之世,没有改变。

    明代官员的薪俸计算方式是将收入折合成粮食,正一品官员每月87石米,每年1044石,正七品的知县每月7.5石米,每年90石,最低一级的从九品官员每月只有5石米,每年60石。

    比起“上班”的官僚们来,明代的各行各业里,“上班族”的群体,也是不停扩大。比如工匠们,明初的工匠们,还要承担繁重的劳役,甚至要轮班到京城服役。

    明代中期起,“服役”的口子越来越松,工匠们能“自由趁做”,手工业也就加速发展。

    古代的打工待遇还是比较低,年收入是20两白银。

    赶车的马夫待遇高,年收入能有四十两白银。装钉匠每天“工食银”七分,装炭匠要好得多,每天可以拿到三钱。比较惨的是衙门里的“更夫”和“铺兵”,辛苦一年也就三四两银子。

    在大唐里面,敢苦力的汉子都是给粮食,或者十几文钱,要是邻居请帮忙的话也是没有多少钱,可以说是互相帮助,要是能够包吃两顿就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因为大唐的人一般就吃两顿,只要有钱的人,才吃三顿以上。

    有技术,才能拿得多。

    看完村里面的建筑风格之后,林飞就带着几个人去村尾那边逛逛,现在村尾已经有大量的百姓建房子。

    张家沟的几十户人家,基本上都是住的窑洞,这里虽不是陕北高原,白鹿塬的黄土层一样很厚。

    尤其是张家沟所处的位置,正是南塬和北塬之间的沟边上。那道被称为洗澡沟的山沟,其实很宽很深,就是称为山谷都不为过。

    从塬上到沟底,起码有好几百米。因此沟北就成了一道山坡。这种沟坡地形,十分方便修建靠山窖。比起地坑窖和独立箍窖,省心省力。

    修窖是大事,对于许多村民来说,一辈子能修一座新窖,然后娶妻生子,无疑是人生最大追求。

    现在他们一边建自己的院子,有些还是去挖一座新窖,林家给的补尝非常高,他们在张家沟的房屋,窖,还有一些地,都是给出补偿,看着这些孩子嘻嘻哈哈的玩闹,林飞也是笑了。

    他们有些人还是去一些山坡那边挖窑,新窖就是靠山窖,利于塬下沟坡的崖势,先把崖面削箍,然后挖窖。

    ……

    张家沟的新窖,林飞也会派人重新弄,这些新窖林飞打算给保安军居住,当然,也有些不想离开的村民,林家也不会强求。

    保安军的住房问题,也是需要搞好,这个任务被林霄派给林飞设计,搞得林飞白眼连连。

    ......

    林飞看完村尾的房屋布局,在那边转几圈后,就去张家沟看看新挖的窑。

    现在保安军的新窑就是这样,窑洞前取土平空,然后做一个大院子,修围墙再建一个大门门楼。

    三孔窑洞则一门三窑洞,每孔窑洞进门一个正间外,两侧开门各有一间侧房,三间房都建门窗。

    这样一来,三孔窖就实际上有九间房,等于是三个套间。

    每间窑洞的大小他都已经设计好了,高一丈三,宽一丈,深三丈。正面的那个中间主房比其它房略高一些。

    三套房子主间都修暖炕,虽说窑洞里冬暖夏凉,但这里冬天还是很冷的。三个主窑洞坐炕,自然能更舒适。

    窑洞是主窖坐东,按八卦可称为东震宅。大门朝西,主窑在东。南北两侧的院墙,则会沿院墙搭建牲口棚、柴屋、茅房。

    看着工匠搞出来的房屋,林飞逐一检查好,看着窑洞敞亮的房间,还有外面慢慢新建的道路。

    在检查上,他也没有偷懒,看完一座院子,就去其它院子而去,林飞要检查所有的院子才行。

    保安军是娘子军平阳公主麾下的府兵,还有秦王府的人也是安排下来,林飞要检查好,到时候给他们一个安稳的住所和好伙食,到时候也可以让平阳公主记住这个人情。

    张家沟有六十八座院子需要建起来,每一个院子居住一队人马。

    有些是窖洞房,也有在外面建立的房屋。

    检查完之后,林飞才满意的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