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唐之我是炼气士 » 第五十六章:野外生存训练

第五十六章:野外生存训练

    大唐,京畿道,太白山北麓

    武德五年,冬去春来,转眼已经到了四月份。

    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时节,困了一个季节,林飞他们出去森林之行!

    这里的太白山可不是罗士信当初去的那个后来改名为长白山的太白山。就是关中境内的太白山,山名取太白金星之意,是秦岭山脉主峰,也是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

    太白山资源非常丰富,山上林木茂盛,血雉、红腹角雉及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禽异兽数之不尽。

    “我们就在这里野外生存训练一个月,加油!”

    林飞看着身边的伙伴,笑道。

    来这里生存训练的有林家五兄弟,还有程处默,尉迟宝林,崔琰,张超,曹玮,张擎,陈山,十几个在这里建立一个生存环境,除了他们十几个年轻人,还有林家的影卫在附近保护!

    “小飞,你也太狠了,也不说来这里干嘛,就忽悠我们过来,这次被你害惨了。”

    尉迟宝林那大大咧咧的声音有些抱怨道。

    没有武器!

    没有食物!

    没有水!

    甚至连一把匕首都没有!

    这特么是什么狗屁的野外生存!

    简直就是要把我们活活饿死在这里,火辣的太阳照射在他身上,让他喉咙干渴,嘴唇干裂!

    “哼,想要打败我,就要经历从从磨难,要不然你父亲放你在我这里干嘛,羡慕我能够打败秦伯伯,你们没有经历我的磨练,怎么行。”

    林飞不以为意,调侃道。

    “好啦,既然是森林野外训练,先找一个营地,然后找一些根棒武器,我们需要寻找一些食物才行。”

    林武看着他们叽叽喳喳的样子,无语到。

    “走,我们不跟弱者说话,想要变强,难道在歌姬身旁锻炼嘛,真的是。”

    林飞斜腻看着程处默和尉迟宝林,没好气道。

    “我可没说,是尉迟宝林说的啊,关我什么事情。”程处默有些像是躺着中枪,反驳道。

    大家一路谈笑风生,有时候尉迟宝林那声音和程处默的声音最多。

    这次袁天罡没有来,林飞给他的任务就是在道门组建一个秘密组织,还有就是寻找孙思邈。

    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孙思邈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只是后来身患疾病,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他便立志从医。

    孙思邈少年好读,天资聪明,7岁的时候,就认识一千多字,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据《旧唐书》载,西魏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器重,称其为“圣童。

    8岁时立志究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

    到了20岁,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精通道家典籍,被人称为“圣童“,开始为乡邻治病。

    北周静帝时,杨坚执掌朝政,召孙思邈任国子博士,孙思邈无意仕途功名,认为做高官太过世故,不能随意,坚决不接受,一心致力于医学。

    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太白山中。他一方面下功夫钻研医学著作,一方面亲自采集草药,研究药物学。

    孙思邈认真研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同时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热心为人治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

    他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新的医药学研究成果,以毕生精力撰成了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唐太宗即位后,召孙思邈入京师长安,见到他70多岁的人竟能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十分感叹,便道:“所以说,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太宗想授予孙思邈爵位,但被他拒绝了,仍回到乡间为民医病。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孙思邈又被接到帝都,拜谏议大夫,这次他虽留住在长安,但仍不愿当官。碍于情面就推荐了自己的徒弟刘神威,说徒弟好学,年轻有为,高宗就应允后立即安排刘神威进了太医院。

    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高宗特赐他良驹等物,还有已故的鄱阳公主的宅邸居住。

    当时的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文学大家都十分尊敬孙思邈,以待师长的礼数来侍奉他。

    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在中医学上首次主张治疗妇女儿童疾病要单独设科,并在著作中首先论述妇、儿医学,声明是“崇本之义“。他非常重视妇幼保健,著《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二卷,置于《千金要方》之首。

    在他的影响之下,后代医学工作者普遍重视研究妇、儿科疾病的治疗技术。

    孙思邈非常重视预防疾病,讲求预防为先的观点,坚持辨证施治的方法,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并提出“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强调“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便为常然。“他提倡讲求个人卫生,重视运动保健,提出了食疗、药疗、养生、养性、保健相结合的防病治病主张。

    孙思邈对针灸术也颇有研究,著有《明堂针灸图》,以针灸术作为药物的辅助疗法。他认为“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积极主张对疾病实行综合治疗。

    在研究医学的过程中,孙思邈把硫磺、硝石、木炭混合制成粉,用来发火炼丹,这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的关于火药的配方。他在所著《丹经内伏硫黄法》一文中,记述了伏火硫黄法的制作方法。

    孙思邈还对良医的诊病方法做了总结:“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胆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气质;“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边落足一样时时小心谨慎;“智圆“是指遇事圆活机变,不得拘泥,须有制敌机先的能力;“行方“是指不贪名、不夺利,心中自有坦荡天地。“

    在临床实践中,孙思邈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阿是穴“和“以痛为腧“的取穴法,用动物的肝脏治疗夜盲症,用羊的甲状腺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用牛乳、豆类、谷皮等防治脚气病;对于孕妇,提出住处要清洁安静,心情要保持舒畅,临产时不要紧张;对于婴儿,提出喂奶要定时定量,平时要多见风日,衣服不可穿得过多等等。这些主张,时至今日仍有现实意义。

    孙思邈对古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中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前人未有。

    ……

    这样的神医,林飞也是非常佩服,希望能够找到,到时候也可以跟着孙神医学习一些医疗方面的东西,为了支持袁天罡寻找孙思邈,林飞投入几千贯钱。

    茂密的原始丛林,看不清楚这个森林到底有多少平方公里。

    找了半天,尉迟宝林抱怨道:“丫的,得找个地下水,要不然,还没找到露营的地方,我们恐怕就得渴死在这里。”

    大家也是点点头。

    “向前走吧,我感觉前面有一阵清凉的感觉,前面应该有水。”林文感觉一阵风吹过,随即狂喜道。

    “那还等什么,赶紧去。”程处默脸色慢慢转变起来,从刚才的死气沉沉到现在的精神奕奕。

    他们进行行走一个小时。

    果然,一个岩石缝隙冒出指头大小的泉水出来。

    “乖乖,还真有水啊!”尉迟宝林马上跑了过去。

    尉迟宝林他们伸出舌头舔了几下,快步冲过去,咕噜咕噜灌了好大几口。

    “艾玛!清凉爽口,比农夫山泉还好喝!”程处默开心道。

    “嗯,我们身上有些装水的东西,我们喝完,装一些水才行,至于营地就在附近一处山坡吧,你们感觉怎么样。”

    崔琰看着大家喝完水,笑道。

    “可以。”

    众人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