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鱼贩,认朱元璋干爹 » 第十一章 新思路

第十一章 新思路

    朱元璋看这马兆,大为不解。

    刚才马兆说到土地兼并等各种问题时,朱元璋便在思考如何解决。

    因而在旁边沉默良久,一直没说话。

    可左思右想,都没有什么对策。

    朱元璋自信,不止他没有对策,其他人也不会有对策。

    这就是个死局。

    自周朝之后,每个朝代,均逃不过三百年而亡的命运。

    当时唐如此兴盛,万国来朝,也不过二百余年。

    症结就在此。

    如果历朝历代谁能破这个局面。

    便不会有王朝更迭了。

    不过从马兆刚才的话来看,这人确实见识高远,不是常人能比的。

    甚至远超李善长与刘伯温。

    现如今朝廷的官员们只能看到眼前的对错。

    马兆却能看到百年之后即将出现的危机。

    从而防患于未然之间。

    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大才。

    不过,能看出问题所在,不代表就能解决。

    多少大贤都没能解决,秦皇汉武也无可奈何的事。

    马兆居然说有办法。

    也难怪朱元璋不敢相信。

    马兆看着朱元璋一脸不敢相信的表情,缓缓开口道:“这事得兵行险招。”

    “兵行险招?”朱元璋兴趣更浓了。

    “你给咱好好说说,怎么个兵行险招。”

    朱元璋聚精会神的听着,全然忘记了这是在一个逼仄阴暗的牢房里。

    狱卒们早已喝的烂醉,其他犯人也昏昏欲睡。

    只有马兆这间牢房内,朱元璋聚精会神的听着。

    孙强坐在靠近牢房门口的地方,嘴里叼着一节干草。

    孙强对这些丝毫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听不懂,只知道马兆现在聊得很开心。

    马兆顿了顿说道。

    “如果我是皇帝,会安排一个信得过的人,隐藏身份。

    以黑面的方式,整合商行。

    继而拿出一部分利润,买通各级官员。

    形成一个利益集团,为我所用。”

    朱元璋听完,眉头紧皱。

    抛开别的不谈,单是整合商行,便已经难上加难了。

    每个商行都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

    在一个领域做到龙头老大的,必然不是一代人的努力。

    比如浙江的丝绸行当,最大的几家商户都是几十甚至上百年的从业者。

    祖上世世代代养蚕缫丝,一步一步发展壮大。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在丝绸行当里有一席之位。

    商界比朝堂还要凶险。

    不仅如此,这些商户后面的势力更是错综复杂。

    不少勋贵世家在里面都有股份,暗中扶持,每年分红。

    只是见不得光,秘而不宣罢了。

    若安排一个人,以黑面的方式进入这些行业,恐怕连融入都不太可能。

    一个外来户,绝对会被其他商户联合抵制。

    马兆居然轻飘飘说出一句整合商行。

    口气滔天。

    放眼整个大明,这种人才凤毛麟角。

    不,可以说万中无一了。

    既然是以黑面的方式行事,那么朱元璋不能堂而皇之的用权利帮助这个人。

    就那么把一个人放到商界,单枪匹马,爬到顶峰太难太难了。

    更不要说整合商行。

    一个行业获得一席之地已是几乎不可能。

    整合商行更是难上百倍。

    而且还要买通官员,形成利益集团?

    听马兆的意思,是要把大明的官都变成贪官?

    朱元璋最恨贪官,自从大明成立,因为贪污斩杀的官员不计其数。

    一旦发现贪污,不仅立刻杀之,还要剥皮实草,把这些贪官的尸体摆在府衙门口。

    让其他官员进进出出都看着。

    让他们不敢再贪一分一毫。

    朱元璋眉头紧皱,“如此一来,岂不是贪官横行?”

    马兆摇了摇头:“这只是过程,并非结果。

    惩处贪官为的是让百姓能安居乐业,让朝廷能日渐富强。

    只要这个目的达到了,几个官员贪与不贪,又有何要紧?”

    朱元璋一边听着,一边紧皱着眉头思考。

    “有些官员虽不贪,却不为百姓做事,尸位素餐,这样的清官是好官吗?”

    朱元璋默默点点头。

    马兆的话一下说到了朱元璋的心里。

    满朝堂这些人揣测朱元璋的想法,只知道朱元璋对贪官毫不姑息。

    却没一个人知道朱元璋因何容不得官员贪一丝一毫。

    一方面,确实是因为眼里容不得沙子。

    更重要的是,希望官员都能踏踏实实为百姓做事。

    而不是整日里想着捞银子。

    马兆接着说道:“很多时候贪官并非什么坏事。

    反而是那些清流。

    用那些之乎者也,来反对国家想要推行的政令。

    这些人看似不贪,实则最贪,不过贪的不是银子。”

    朱元璋一愣,清流世代受赞誉,文官们哪个不以清流自诩?

    马兆却说清流最贪,这个说法倒是闻所未闻。

    朱元璋眯起眼,眼前这个马兆越来越有意思了。

    “他们贪的是名,要的是名垂千古!”

    朱元璋一愣,随即重重的点了点头。

    贪名的清流们,更不把百姓放在眼里。

    在他们心中,百姓过得怎么样根本不重要,最重要的事自己的名声不受损。

    满口的仁义道德。

    皇帝拿他们毫无办法。

    若是因劝谏被斩,留下直臣的称号,可谓死得其所。

    一个文官倒下去,便有无数个文官前仆后继。

    脖子一横,大有死得其所的架势。

    最终便是皇帝无可奈何。

    又能怎么办呢,能把他们全杀光吗?

    贪官则不一样,有把柄,好掌控。

    握住了贪官的把柄,便有了和利益集团谈判的资本。

    如果掌握了这个利益集团,以后任何政令都可以完美的实行。

    至于让他们贪多少,就看朱元璋的心情了。

    如此一来,变法将再无阻力。

    朱元璋心中大受震撼,这种方法真是闻所未闻。

    忍住不称赞:“小兄弟,你真乃万事罕见之奇才!”

    马兆客气的笑笑,谦虚着说:“我也就是随口和老伯聊聊。

    想要整合这整个利益集团,谈何容易。”

    朱元璋眼中一丝精光闪过。

    确实不容易,不过既然已经有了治国的新思路,后面的事情可以慢慢稠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