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仙闻轶事 » 第二十一章:白刘土地

第二十一章:白刘土地

    吃完饭之后江乘长出一口气,端起碗筷走到院外溪边刷洗起来。

    刷碗之后对水自照,又觉得身上道袍经过数日颠簸,未免太脏。

    于是便摘下脖子上的岳山玉,脱下身上道袍放入水中,只穿白色里衣开始搓洗起来。

    这身道袍江乘已经穿了十多年了,自有记忆起便穿在身上,随着他身形长大自动变宽边长。

    当然,该脏还是会脏,该旧还是会旧,穿久了异味什么的同样难闻,只是破洞什么的到不须担心,道袍自动便会长好。

    结实、不用换,便是这件道袍的唯二优点。

    道袍易洗,过水之后无须太用力搓动,衣服上的脏黑臭烂便都跟着水流冲了下去。

    将道袍一展,也不在乎衣服上的水,江乘将道袍披在套在身上,而后又脱去里衣鞋袜洗了起来。

    这倒不是怕被别人看到身子,只是师父约束的习惯使然。

    此时太阳和煦,阳光被树影裁的斑驳,一阵微风吹过,江乘身穿道袍的身影立在水边,远远看去像是出水黑龙。

    “只是看着无妨,但不要动。”

    江乘扔下手中柳叶,自顾自的接着洗衣。没有回头。

    而江乘身后一只又肥又壮的大黑老鼠正蹲在岳山玉前。

    这只老鼠体型硕大,几乎有成年大狗那么大。

    倘若旁人夜间看到定会骇的半死,口呼:“妖孽。”

    “谨遵上喻。”那老鼠口吐人言,毕恭毕敬,形似人立。

    而在开了阴阳眼的江乘看来,那老鼠连样貌其实也是人形,外貌举止颇为酷似村中磨盘边上小小土地庙里的土地。

    这老鼠一早便蹲在了白姓磨房边上不远,江乘早就发现他了,没有去搭理,直到这老鼠凑近观玉,江乘方才开口点破。

    里衣洗好,江乘扫了眼四周无人,便脱下道袍,穿好里衣。

    而后拿起半湿的道袍躺在了溪边的一块石头上。

    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江乘舒服的“呻吟”了一声,缓缓开口:“这白刘村土地不是人身土地吗,你一个灰仙怎么占上了人家的位置。”

    那大灰老鼠再行一礼,“启禀尊上。我本是白姓家中老鼠开智,后又被当保家仙供奉。最后白姓长老死了,由于德行俱佳获得公认,便被一村两姓村民供奉了起来,立了土地庙。”

    说到这那大黑老鼠说到这似乎有些感叹,脸上做出了极为人性化的表情,“可惜那老儿阴福薄,正好赶上阴差收魂,便正好给他顺手带走了。”

    那大黑老鼠长长一叹,“要是那白老儿再晚上一会儿,住进土地庙,凝了泥胎金身,便是实打实的土地公了。可是就晚上那么一会儿,那阴差就给他带走了。”

    听到此处,江乘不由转过了头,好奇道,“此处阴差如此不近人情?”

    那大黑老鼠摇了摇头,胡须跟着动了几下,“不是,那阴差是附近辛家村的,和白刘村之前大旱时争过水,彼此间有些仇隙。此次算是秉公报怨。”那老鼠没有说假公济私,因为确实算不上。

    江乘“嘿”了一声,“这阴间人的性情也这么复杂了?”

    “没办法。阴阳本是一体,人寿多少,鬼寿就有多少,人鬼两隔但联系颇深,这种事也是没办法的事。”

    见江乘点头示意,那大黑老鼠就接着

    “当时那阴差见我是半妖不邪的,出于阴司分内本分,便想将我一并捉了投到鬼城里去。情非得已之下,为了保住肉身和自由,我便凭借着白姓保家仙的香火,窃据了这土地位置。”

    “嗯,看的出来你干的挺好的。”早上肯定是要帮忙找牛的,他倒是不白拿供奉。

    “谢过尊上夸奖。”

    “尊上?这个称呼倒是没变,跟书里一样。”江乘嘀咕了一下。

    “行了,别盯着那玉看了,那玉确实是岳山神的东西。”

    “果然是那位大神。”老鼠土地心想,将头埋得更低了。

    “行了,我也是刚下山,住在这就是为看看。你无事也不用理会我。”江乘换了个大字形姿势,这样衣服能干的更快些。

    “是,那我便告退了。尊上有事可去土地庙唤我,只要我在村子不远,都能听到的。”那老鼠又施一礼,缓缓告退。

    江乘也没有还礼,因为书上人物说人作为天地灵长应该对妖物下意识有些轻视······虽然江乘觉得这大黑老鼠比人还好一些,好说话,不算计,可他一时间还是按书上做了。

    过了一会儿,衣服干了。江乘起身捡起岳山玉挂在脖子上。

    他对白刘村土地的到访毫不意外,毕竟是岳山山脚下的土地,对自家神道内的最高神灵气息敏锐些也是正常。

    再加上观察自己半天了,发觉自己对他这个窃据土地庙的老鼠也没什么恶意,肯定会来拜见一下。

    而在洗完衣服之后江乘觉得热,也不想再进村了,就坐在枯树下翻阅起那本《术录》打发时间。

    直到四野昏黑,夕阳入山,他才合上了手中书本去升起炉灶热饭。

    而吃完饭后他休息了一会儿,随手卜卦一下,算定今夜无人打扰。

    边自顾自地沉沉睡去。

    直到第二天早上村民到访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