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剪辑十大忠臣,各大帝王起立 » 第183章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张大将军

第183章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张大将军

    天幕之上,简单的做了一段背景介绍!

    北方的突厥一直蠢蠢欲动,图谋恢复祖先的霸业和荣光。

    突厥被打下去后,又冒出回纥来补刀。

    东北方有契丹在谋求地域霸权。

    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也正值鼎盛时期,他们走下雪山,积极探索四川、新疆的新世界。

    为了守护疆土,大唐必须维持庞大的常备军。

    崩溃的府兵早已不能为国争光,甚至连保卫长安都做不到,

    于是,延续200年的府兵制被彻底抛弃,大唐实行募兵制。

    这其中有一个问题。

    府兵制下,装备需要士兵自己准备,国家是不管的。

    但是募兵制就不同了,国家需要准备好刀枪、马匹、粮食来武装士兵。

    唐朝可怜的财政收入,根本不足以维持庞大的常备军。

    不过不要紧,不给钱可以给政策嘛。

    在开元、天宝年间,李隆基先后设立十个节度使。

    每一个节度使都相当于军区司令,其实也没什么稀罕的。

    可是朝廷没有多余军费,只能允许节度使在辖区内收税。

    为了保障军队管理权和财政权,朝廷又把地方监察权赋予节度使。

    军权、财权、监察权集于一身,节度使已经是土皇帝。

    旧秩序已经崩溃,李隆基又没有能力建立新秩序,只能对破损的旧秩序修修补补,节度使就是一块大补丁。

    大唐内部的补丁也很多。

    要想让长安摆脱饥饿,就必须重新疏通水利,才能让江南的粮食运到关中,这个无底洞需要无数钱。

    皇帝亲军、中原驻军虽然打仗不行,但也是一群吞金兽。

    李隆基和杨玉环长年累月的撒狗粮,不要钱?

    再加上奢靡的宫廷、腐败的朝堂、迷醉的社会,繁似锦的盛世中总是飘荡着一股霉味。

    而维持这一切的,只有日渐缩小的税基。

    为什么李林甫能专权19年、杨国忠可以爬到宰相高位,绝不仅仅是搞斗争和裙带关系换来的,只有一个原因:

    他们能在老百姓身上压榨到钱。

    和其他将军不同,安禄山的情商也很高。

    他不仅作战勇猛,还特别会来事。

    搜刮的军费、战利品经常被送入朝中,上至皇帝宰相,下至中层官员,基本都收过安禄山的好处。

    有能力、高情商、又有政策红利,安禄山成为风口上的猪。

    直到755年,安禄山已经是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全方位负责大唐东北方的战争。

    而大唐也只有十个节度使。

    也就是说,安禄山麾下有大唐三分之一的兵马。

    历史到这里已经很明朗了:

    国有土地制度崩溃,导致国家财政体系永远不健康,和兵役制度的涣散。

    为了应付复杂的边境战争,李隆基不得不把军事、财政、监察权力赋予节度使,培养了一堆土皇帝。

    朝廷为了挽救财政危机,不得不让李林甫、杨国忠独掌相权,才能集中力量捞钱。

    李隆基的本意是玩跷跷板,让宰相和节度使相互制衡,自己高高在上充当裁判。

    可这样的模式,玩崩盘是迟早的事。

    人一旦尝到权力的甜味,就很难放下。

    李林甫死的早,算是得了善终,杨国忠就不一样了。

    他仅仅做了三年宰相,迫切需要建立功劳来证明自己,安禄山就是最大的肥肉。

    安禄山坐拥东北,早已培养了嫡系小弟。

    李林甫手腕高超、资历深厚,足以让他感动恐惧,可杨国忠算什么东西?想拿我当垫脚石,看我不先干死你。

    该来的,终于来了。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乱,把大唐腰斩为两段。

    那个让人只敢谈复兴、而不敢说超越的大唐盛世,永远留在历史的刻痕中,越来越梦幻。

    唐玄宗李隆基之前的大唐才配称之为大唐,李隆基之后的大唐,空有国名而无国基。

    靠着太宗李世民的名声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最后被扫进了历史的尘埃里,悄无声息。

    ……

    天幕上雄浑的声音传来!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冬,安史之乱爆发。

    数月后,安禄山就攻陷东都洛阳,称帝,国号为“大燕”。

    由于大唐王朝承平日久,而安禄山早有反意,声势浩大,

    于是一些州县的太守、县令早被燕军的气势吓得手足无措,望风而降。

    天宝十五载,燕军将领张通晤攻陷宋、曹等州,谯县太守杨万石投降燕军,而真源县正是在谯郡地内。

    杨万石降敌后,又逼张巡为长史,并令其向西接应燕军。

    张巡得知后很气愤,率吏民大哭于真源玄元皇帝祠,然后起兵对抗燕军,响应的有千余人。】

    这时的雍丘县令令狐潮已经率全县投向燕军。

    燕军任令狐潮为军将,率兵向东驰援襄邑。

    令狐潮击败在襄邑的淮阳军,俘虏了百余官兵,并将他们囚禁在雍丘,准备杀害。

    令狐潮先去见燕军大将李庭望,淮阳兵俘虏乘机杀掉守卫,雍丘城内顿时大乱。

    贾贲、张巡等得以乘乱攻入雍丘,令狐潮弃城逃跑。

    最后天幕之上,播放着安史叛军包围雍丘的画面。

    安史叛军如同滚滚洪流碾压过河北大地,以泰山压顶之势,兵临富饶的河南,至雍丘。

    张巡守雍丘之时不过三千人,对手令狐潮有一万五千兵马。

    午时刚过,正是叛军犯困之时,清河城的城门打开了。

    张巡亲自统帅一支兵马出城,而且是雍丘最精良的一支。

    副手说道:

    “贼人兵马两万,我军不过数千,敌众我寡,难以取胜!”

    张巡嗤之以鼻!

    这种想法也是雍丘县诸多官员和武将的想法。

    可是张巡力排众议。

    张巡给出的结论也让众人震撼:

    “若是叛军没有招募更多人,我们出城与叛军精锐作战,十有八九会战败,

    但此时叛军在短时间内裹挟无数降军,人数增加到数万,

    突然增多的人,不但没有让叛军的战力更强,反而大大减弱。”

    张巡上了,直接莽上去了!

    擦,哄小孩玩呢?巡哥,您这样做真的合适吗?

    这话狗听了都得摇头啊!

    巡哥,你耍我们开心呢!

    这个说法,所有人都反对。

    但张巡力排众议,他觉得自己的判断是对的。

    于是他坚持带着人出城了。

    要不怎么说,知兵和不知兵天差地别呢?

    军队的战斗力,是通过相互协作,才能爆发出来的。

    叛军阵营中战鼓声和喝呼声起来,尘埃滚滚,声势浩大。

    张巡的兵马这边,有人神色胆怯,但张巡的旗帜却在最前面,人们见到张巡的旗帜,都鼓着勇气站在原地。

    等叛军冲杀过来的时候,藏在大军后面的八百骑兵突然绕道出动了。

    这些骑兵是张巡手里所有的骑兵。

    叛军哪里料到雍丘这种地方居然还能杀出骑兵来,真是见了鬼了!

    主力冲击被骑兵从侧翼冲得惨不忍睹,本来就被强行抓来的一批壮丁,很快就崩了。

    叛军一崩,就出现了人撞人的乱象。

    张巡站在高处,振臂一呼:

    “建功立业,就在当下,全军随我冲杀!”

    张巡自称河南都知兵马使吴王李祗的先锋使,亲率精锐冲入敌阵!

    鳌战一个时辰,张巡亲自带着三百甲士直奔帅旗而去,令狐潮大惊失色带头逃跑,燕军直接被击溃。

    在张巡指挥下,击退燕军多次冲锋,累计杀伤近万人,而唐兵也死伤一千余人;

    面对唐军的抵抗,令狐潮不得已退兵。

    吴王李祗闻之,举荐张巡为委巡院经略。

    【于是乎,令狐潮迎来了他的宿命之敌“张巡”】

    天幕上的声音如雷贯,张巡的彪悍却让人耳目一新,这位大唐的进士,让所有观看天幕的人为之震撼!

    靠!这县令也太凶残了吧?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张大将军?

    巡哥,别杀了,别杀了,妈妈害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