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活开元 » 第三章 过继

第三章 过继

    这么久的辛苦赶路,一行三人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东都洛阳。

    三人从城北的建春门进入了洛阳城内,很快就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位于惠慈坊的姚府。

    家中仆人将两位府兵领走安顿下了,另外一个仆人则是将姚阀带到了姚异的灵堂。

    距离姚异去世已经过了一个月多了,丧礼其实已经结束了。但是由于唐朝的丧葬制度和习俗,姚异的尸身棺椁现在还在灵堂当中。

    姚阀实际上对父亲姚异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不过出于礼貌,无论如何姚阀还是应该表示一下。

    姚阀到了灵堂马上哭喊着说:“爹,孩儿不孝,孩儿不孝啊。“一边说一遍跪下,头不点地的磕头。或许是心中确实不够悲伤,又或者是姚阀的演技太浮夸了,这个场面显然有些格格不入。

    还好同在灵堂的一个姐姐打断了姚阀的表演,“小弟节哀,稍后大哥来了,会告诉你一些事情。“

    才说完就有仆人来通知姚阀,让姚阀先祭奠父亲,之后随仆人去找他,有事要告诉他。

    之后仆人把姚阀领到了姚宏的书房,而这也是时隔十多年来,姚阀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哥哥。

    事实上洛阳姚家大宗,自从大伯姚彝和父亲姚异去世了以后,由于大伯姚彝和叔叔姚弈都没有儿子,实际上姚家就是叔叔姚弈和大哥姚宏说了算。而自己还没有成年,大哥就是自己的监护人了。

    姚阀实际上已经不记得大哥的长相了,见到以后只觉得,简直是和姚阀记忆中的父亲长得一模一样。见到大哥后姚阀愣了一下,而后恭敬的喊了一声“阿兄”后便立在边上。

    姚宏见了姚阀以后,称赞了一下:“不愧是我姚家儿郎,器宇轩昂,一表人才!”随后开始说正事了。

    “我兄弟三人也名为闳,閈,閥,取阀阅之家之意。然自阿爷薨后,伯父和阿爹相继去世,我堂堂洛阳姚氏,朝堂上竟只余三叔一人。人走茶凉,三叔也管不到许多。而我现在也只是一个小小御史,这番守孝回去后还不一定是什么情况。你二兄又生性浪荡,眼看是指望不上。唉,难呐,算了先不说这些了。”

    姚宏感叹一番以后又严肃的说道:“还有一事要告知你,阿爹先前便和三叔商量了,将你过继给三叔,你不要有怨言。”

    姚阀内心其实是无所谓的,不过还是装作沉思了一番以后说到:“并无怨言,本就是一家人,倒也没有什么太大分别。”

    “如此就好。说来你年岁倒也正合适,去了长安以后三叔应该会安排你去两馆读书,去了长安要好好用功啊。”

    姚阀愣了一下,面露难色道:“大哥,我这些年在山上,无非也就是认了认字,跟着师父学学道,四书五经连熟读都算不上,现在让我去两馆,怕是第一月的考核都过不了,也学不出什么名堂吧?”

    姚宏倒是毫不意外:“你自幼便去了山上,也无名师指导,不通经义是正常的。至于进学之事,勉力为之即可,倒不必有负担。无论如何先混个出身便是,剩下的事情,自有三叔和我为你安排。”

    随后又自嘲感叹道:“我尚且不过御史,又怎会将振兴家族的重任压在你肩上呢?家族振兴,须得靠三叔了。只是三叔家中无子,你过继过去继嗣罢了。去了以后,要与婶娘和两个妹妹好好相处,她们都是极好的人,不必担忧。”

    过继给三叔姚奕这个事情,父亲三叔大哥他们都定了,而且姚阀本身对此事倒是也无所谓,过继过去了还不用守孝,于是姚阀回应道:“全凭大哥吩咐。”

    姚宏又吩咐道:“你许久没有回家了,这几日可在城中走走,也去见见族亲,去万安山祭拜一番,过几天再去长安找三叔罢,等会去找管家支取五缗(一缗钱为1000钱,也叫一贯)作为用度。”

    姚阀去找管家支取了钱以后,分了一贯钱给一路随行而来的兵士。又令府中部曲安排两位兵士在家中客房休息了一晚。第二日清晨在两员兵士的千恩万谢中将两人送走后,姚阀兄弟三人和几个仆从一起去了万安山的祖地祭祖。

    姚阀的二哥姚闬倒是一个妙人,一路上不停的和姚阀介绍着洛阳好吃的好玩的,然后强烈的向姚阀推荐了长安的平康坊,颇有不去平康坊是人生大缺憾的意味,又是什么胡姬什么奴的,直到姚宏漏出了想刀他的眼神后才讪讪的闭嘴了。

    姚阀见二哥如此健谈,便也和二哥开始胡侃。姚闬表示他这辈子也没啥本事了,最大的喜好就是吃喝玩乐,也没有什么别的本事,以后能当个富家翁就很好了,振兴家族的重任便交到了其他人身上云云。

    而大哥姚宏似乎对这话听得都没有感觉了,以一个看废物的眼神瞥了了一下姚闬,话都懒得说一句了。

    姚阀心想:“谁还不想当个米虫呢?安史之乱都不知道多少年以后去了,我现在又干不了啥,咱就是说,先作为大唐帝国交通部部长的公子潇洒一番,这应该没啥问题吧?“

    姚宏似乎看出了姚阀也想摆烂的心思提醒道:“三叔儿做官出了名的谨慎小心,对你恐怕也会比较严格,你可不要像你二兄那般,不然可有苦头吃了。”

    姚阀嘴硬道:“没有没有,我只是在想二哥怎么样才能为振兴家族出一份力。”

    姚宏嗤笑了一下:“他出力?呵呵,他少败点家就算给家里出力了。”

    姚闬自己也表示认命了:“算了算了,后面我玩够了,补个县令啥的就差不太多了。“

    姚阀开始大谈资本收购,比如把好吃好玩的店都买了或者掏钱想办法占份子,再雇一群人,专门散传单,搞推荐吃喝玩乐业务等等,似乎颇想来一个美团大唐分团。

    然而姚宏听完表示,三弟想法很好,下次尽量还是在梦里想。“咱们姚家你当祖父还在当宰相呢?姚家是什么地位就敢去占份子?收店铺?还是那个问题,人家压根就不会卖,就算卖排队也轮不到咱家啊。散那个什么传单,这个想法倒是挺好的,但是纸现在多少钱一张啊?你推荐了郑家的酒楼,没有推荐李家的,那你是什么意思?李家来人找你你怎么办?你顶得住?反正我顶不住。”

    一番连环提问后,姚阀叹了口气:“你想的倒是挺好的,但是家里没有足够的势力,你想这些不过就是空中楼阁罢了。反过来说,要是有这地位有这势力,恐怕不过也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姚阀表示自己更顶不住,只好道:“是我太想当然了。”

    “先别想这么多了,去了长安好好读书,过几年让三叔给安排好些的官职,日后若是三叔当上了宰相,说不得你说的这些就有着落了呢。”

    姚闬也颇为戏谑的说:“那我可等三弟以后拉哥哥一把了啊。”

    “好说好说。”

    几人在万安山祭祖,一番仪式过后,将姚阀的名字写到了姚奕名下过后,过继这事就定下来了,随后几人在祖宅住了一夜之后就返回了洛阳。

    而姚阀,也终于可以好好逛一下这大唐的东都了。

    洛阳作为大唐的东都,是当前全国唯二的百万人口大都市。在前隋时期,隋炀帝迁都洛阳后人口便已突破了百万。隋朝灭亡后,唐朝定都长安,然而则天大皇帝又再次迁都洛阳。虽然后续国都又迁回了长安,洛阳也仍然作为大唐的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长安的粮食压力较大的时候,唐朝的皇帝们就会时不时去往洛阳。皇帝带上他的皇子皇孙、三宫六院、侍卫侍从、仪仗军队以及随行大臣和他们的部曲僮仆等等,乌央乌央的几十万人就去往洛阳吃饭了,长安的压力一下就小了。

    而洛阳为什么没有粮食问题呢?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时候,洛阳作为大运河的中心,北边通济渠直到河北道的涿郡,南边的通济渠则直到淮河,连接了山阳渎和江南运河。由于漕运的优势,粮食以及丝绢麻布等物资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运输到洛阳,则一般不用为了粮食发愁。

    此时的洛阳,繁华程度大概是和长安不相上下的。长安有两市一百零八坊,而洛阳在数量上还要压长安一头,有足足三市一百零九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