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活开元 » 第三十七章 缺粮

第三十七章 缺粮

    和颜真卿说好以后,颜真卿立即回去写了一封信后交给姚阀。利用太仆寺卿公子的身份以及一些赏钱,姚阀将信从驿站寄出去了。

    此时已经是隆冬腊月,信件的传递速度也变得更慢了。在姚阀焦急等待的时候,长安也在悄悄发生一变化。

    首先是张九龄拜相,迁中书侍郎,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是成为了宰相。姚弈在此之前,也决定了彻底倒向张九龄。

    然后姚阀的肥皂生意越发的红火了。只是板油、木炭等等价格也都在涨,不得已之下姚记肥皂只好暂时涨价为原先的一倍。而各地的客商还是不顾严寒天气,纷纷前来长安进货。供不应求之下,大批的肥皂已经开始价高者得了。

    大寒的时候,李隆基搜罗了长安的六诏会馆所有辣椒,请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吃了一顿火锅,白汤为羊汤,红汤为红锅清油。一时之间,爱之惧之者皆有。辣椒这种不同于茱萸、大蒜的辣味作料,正式进入了唐人的餐桌当中。

    除了这些之外,长安的米价,从十月的斗米十六钱,到十一月的二十钱,再到如今已然四十五钱一斗了,几乎是每天一个价。每天在粮铺门口,都有不少人等着买粮。

    到了这隆冬腊月,运粮不便,粮食大多却又囤积于府库和大户之中。高门大户七八月就知道粮食可能不足了,纷纷开始以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屯粮。老百姓见粮价比往年高,纷纷将粮食都卖出去了,仅留下少量储备以及种粮。

    而此刻,粮价已经是原本价格的两倍多了。普通人只得开始节衣缩食,然后高价掏钱买粮。诸多高门大户沆瀣一气,此刻高价卖粮,甚至还限量卖出。

    一时之间,底层缺粮挨饿,中上层却好似什么也没有发生一般,接着奏乐接着舞。

    直到有一天,张九龄率先打破了高层的这个默契。

    腊月二十二日,张九龄休沐出游赏雪,回家路上发现有大量面有菜色的百姓,不顾严寒的天气,团团围住粮店仿佛在等待什么。好奇之下张九龄派随从去打听情况,得知粮价已经涨到了足足七十三文一斗,而且随时还有上涨的趋势。老百姓们只好拿上钱等待粮铺开门,好多买点粮食回家。这种粮价疯涨的情况已经持续二十多天了。

    张九龄听罢,紧闭双眼,内心却不平静。“七月大司农便说过可能会缺粮,早已令河南道山南道准备运粮过来。裴相也在做运粮的事情,怎么粮价还会涨这么多?这太府寺都是在做什么?此事朝堂上竟无人上奏?”

    平复了一下心情之后,张九龄立刻写下奏疏,请求皇帝开仓放粮,平抑粮价,而后便是弹劾仓部郎渎职。皇帝收到了张九龄的奏疏也吓了一跳,粮价涨这么多倍,一定会出大问题的。李隆基立马让宦官将两位宰相以及户部尚书侍郎以及太府寺卿和太府少卿前来议事。

    很快朝堂就做出了决定,太府寺卿和太府少卿罚俸半年,太府录事全部罢免。西仓中尚余九十多万石粮食,全部放出,平抑粮价。

    按说九十多万石粮食投放下去,长安的粮价应当快速恢复正常,毕竟六十万石粮食,够百万人吃不止一个月了,粮价应该飞快的跌下去才对。可是一直在关注这事的张九龄,发现放粮三天后,粮价居然还是高达六十文一斗。

    张九龄马上派人去查怎么回事,然后西仓就火龙烧仓了。

    这下张九龄哪里还不明白,西仓根本就没有多少粮食了,看粮价只下降了这么点,恐怕实际放出来的粮食不足一成。

    张九龄马上将此事告诉了李隆基,盛怒之下的李隆基直接让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带兵去查抄了剩余的南仓和永兴仓,两仓实际粮食竟不足二十万石!

    一番审问拷打过后,仓库的主事们什么都没有交代,只是大家实在是懂得都懂了。

    裴耀卿有心提出打击奸商,抄家放粮,话到嘴边,想起这些粮商是怎么回事,裴耀卿又放弃了。

    三个大仓粮食就这么没了大半,是谁做的真的追究不得。若是查这些奸商,最后恐怕宫里、户部、太府寺、乃至几位以前的现在的宰相屁股底下都不干净。甚至查到最后可能自己都不干净,即便自己不知道,谁知道家族里有没有人参与此事?

    众多官员默契之下,仓部主事和巡官全都被推出来斩了,太府少卿没有什么背景也被推出来背锅了。户部、太府寺官员全部罚俸半年。然后便是着太仆卿、太府卿继续调粮食支援长安,此事便过去了。

    最后,便是大小官员一起谏言,暂请陛下就食东都,李隆基见情况已经如此,便同意了前往东都的建议,二月科举放榜后,就食东都。

    事情就这样以官员们自罚三杯的情况过去了。

    隆冬腊月,从最近的大仓,洛阳含嘉仓运粮过来,运力有限的情况下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外地商贾有心运粮赚钱,只是路途遥远,且损耗颇高,等运到以后价格便不好说了,利润无法保证之下也没有多少商贾愿意这个时候运粮到长安。长安的粮价,仍然居高不下。

    姚阀知道这个消息其实也挺早的,主要是颜真卿第一个先绷不住了。

    盘缠本就不多的颜真卿,经历了这一波粮价暴涨,又没有抄书的生意了,他母亲身体也不太好需要吃药,很快便感受到了形式的严峻。

    这人生地不熟的颜真卿,第一时间便想到了自己的大户朋友姚阀,来姚府上化缘来了。

    “呦,这不是我们颜大进士么?什么风把你吹来啦?”

    颜真卿伸出双手,正气凌然的说道,“之前说的佣金还能先给我么?”

    “哎?之前谁说无功不受禄马上给我拒绝了来着的?”姚阀挤眉弄眼的说道。

    无奈谈了一口气,颜真卿光棍地说道,“此一时彼一时也。这粮价都涨到六十文一斗了,肉价我都不敢想了,这不刚好来你这儿蹭顿饭吃。我还得打包点走带回去给我娘呢?”

    “啊?我前面夏天来长安的时候好像粮价才十多文一斗吧?这也太夸张了吧?这没人管啊?”姚阀掏出一块银子甩给颜真卿,“喏,不够再来找我。”

    颜真卿马上喜笑颜开的结果银子,“哎,谢谢您嘞,姚大老爷,祝您早生贵子,一胎生八个!”

    “你可拉到吧,话说回来,这粮价真没有人管啊?怕不是要出事哦?”

    一听姚阀这么说,颜真卿马上开启了键政模式,严肃起来了。

    “听说是因为今年大雨减产所致。而且一说开仓放粮平粮价,结果没啥效果,一查就火龙烧仓了,这帮贪官污吏怕不是把粮食都卖到那些奸商手里,也不知长安今年多天有多少百姓要舍不得吃饭了。只是真卿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奸商掏出粮食来,朝堂诸公或许有什么计谋?”

    “确实我今年来长安的时候下大雨来着。部过你说的计谋我已经提前听说了,二月份就食洛阳。至于现在,那可管不得那么多了,就是让下面忍忍呗。”

    “唉~”两人对视叹了一口气。

    两人唉声叹气的时候,姚阀突然想起来了一个神奇的金融产品,或许还真可以从奸商手里可以弄点粮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