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活开元 » 第四十一章 相谈

第四十一章 相谈

    普通人家需要整个家族一起过年,皇家更是如此了。

    李家人汇聚一堂,一起拜见天下之主,也是李家的大家长李隆基。

    按照亲疏远近以及在朝中任职地位依次排序,有一定地位的宗室们有资格拜见李隆基,献上新年礼物和接受赏赐,其他宗室们则是只能在大殿下混顿饭吃了。

    宗室们进入大殿,看到上面坐着的是皇帝和武惠妃两人,不少地位较高的宗室王爷们都开始直皱眉头。

    由于元献皇后前年已经去世,武惠妃虽无后位之名,但是地位以及一应用度都已经是皇后的标准了。只是由于众多大臣和宗亲的反对,没有得到皇后之名。在众多宗亲眼里,武家窃取神器的时代才过去不足三十年,经历过武则天血腥镇压者大有人在。对于武家任何人的上位,几乎所有的李唐宗亲都抱着极为警惕和排斥的态度。

    李隆基对这种情况都习惯了,干脆装作没看到。一通隆重的礼乐环节过后,该到献礼环节了。

    通常都是皇帝带着皇后主持这个李唐大家宴,若没有皇后,则由皇帝带上最喜爱的妃嫔暂代皇后主持和接受献礼。

    这妃子是谁宗室们无所谓,唯独这武家的女人他们完全不能接受的。

    献礼皇帝是必须的,给不给另外一人则有说法了。通常宗室们都会给面子,献上两份礼物。

    接下来的献礼中,前几个宗室在献礼都是给皇帝行礼后,省略了武惠妃,只说献给皇帝礼物。

    武惠妃见状也只好苦笑,李隆基轻声安慰,然后吩咐内侍把唱礼单的小太监找理由撤了。

    李林甫见状,马上感觉到自己的机会来了。本身李林甫就准备了两份礼物,要是众人都献一份,他自然不好自绝于宗室。

    此刻不报礼单了,他准备的两份礼物可以都用上了。

    等到轮到李林甫的,李林甫用恭顺的态度献行礼后,献上了两个礼品。得知李林甫献上两个礼品以后,武惠妃的脸色顿时阴转多云,好看了许多。

    李隆基本身对宗室们不给面子是很不高兴的。在李隆基看来,武则天后期能做大完全是因为祖爷爷李治身体差,后期对朝局的掌控能力弱导致的。但是自己春秋鼎盛,武惠妃也完全没有参政的可能,宗室们担心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甚至这让李隆基感觉到宗室们在小看他对武惠妃的掌控能力,小看他对帝国的掌控能力。

    宗室们越是反对,李隆基就越想要立武惠妃为后。他渴望让这些小看他的宗亲臣子们看看,他一定可以做得比祖爷爷李治更好。只是这些有地位的宗室们经历过武则天和武三思气焰滔天的黑暗年代,他们会扑灭任何武氏再次掌权的机会。

    宗室们这么不给面子,这让李隆基感到很不快。而李林甫携如此恭顺的态度表示自己支持皇帝,让李隆基龙颜大悦。李隆基心中对李林甫的印象又好了一分,而后严令内侍们不得将李林甫送了两份礼物的消息传出去。

    另一边姚阀还是在让颜真卿帮忙实验和记录制备绿矾油的数据,而自己则是在制备穿越古代攀科技树中的重要来源--玻璃。

    玻璃器件在唐朝是属于非常贵重的物品,由于制备困难,工艺落后,唐朝上层的玻璃制品不少是从波斯、大食等地运输过来的。而这些上好的玻璃器,即便是在原产地也不便宜,如此易碎珍贵的东西,跨越山海运送到大唐,更是炒到了天价,一件从大食、拂菻(东罗马帝国)等地制作的玻璃器,便可以价值数万钱乃至数十万钱不等。

    由于其稀有易碎,达官贵人们将拥有来自大食、拂菻的精美玻璃器具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另一方面,佛教有七宝,分别是珍珠、玛瑙、琉璃、琥珀、玻璃、珊瑚、砗磲、琬琰(无棱角的玉器),佛教徒们认为它们是世间最珍贵的七钟物质。

    玻璃被认为有透明、无垢、圆满、法性等性质,各地寺庙也会购买玻璃器皿装圆寂高僧的舍利子,或是用作供奉佛祖等等。

    权贵中的佛教徒也会购买玻璃器皿来让自己更加圆满。

    这种种原因导致玻璃器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一些权贵人家也将玻璃器具作为家族财富传承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姚阀在制备肥皂的时候准备了大量的纯碱。纯碱除了可以制作肥皂,也是制作玻璃的重要一环。

    没有真正制备过玻璃的姚阀,弄了点石英砂和木炭便开始烧石英砂。只是不管怎么烧,怎么吹风,加入多少纯碱,石英砂没有一点要融化的迹象,应当是温度不够。

    后面姚阀在家里的土灶里又试了煤炭,温度也还是达不到,姚阀知道这个东西应该不是自己能用土灶就搞定的了。

    姚阀将自己在做什么,以及需要一个铁匠铺子告诉了姚弈,姚弈惊呆了。

    姚弈直接让姚阀熄了自己去做这个事情的念头,“此事干系太大,你不要轻举妄动!还好你来找我,若是你擅自去做此事,或许我们家不知哪一日就会被灭口!”

    以为这只是一个暴利生意而已,姚阀被吓了一跳,“大人何出此言?”

    “这玻璃器干系甚大,或许牵扯的财货价值数万万钱乃至更多。若是你这方法让玻璃器价格贱下来,不就是在割各大家族和寺庙的肉?届时,我姚家便是所有权贵的敌人,此事谁碰谁死!你没有和别人透露此事吧?”

    “不曾。”

    让姚阀暂时不要再碰琉璃的事情,姚弈则是打算写一封信让人送给高力士,想办法间接地觐见皇帝。

    姚弈马上就意识到,这种制备琉璃器的方法,如果被透露出去,或者被人知道是姚家人弄出来的,姚家一定是死路一条。只是将这制玻璃的法子隐藏起来,也未免太过可惜,不如将这方法叫给皇帝,由皇帝来做抉择,姚家也能卖个好。

    思索了一番最近的公务,姚弈在信中写到,岭南道一批贡品运送途中出了事故,姚弈夸大了一番损失,要和高力士这个大总管汇报一下。

    正月初三,高力士收到信后,压根没有当回事,无非是一点贡品,犯不着需要他这个级别的人管。见高力士没有回信,姚弈又多写了几封,言辞迫切。

    可能是高力士终于空了,直到正月十二,才约了姚弈正月十四与他相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