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活开元 » 第6章 震惊,河南尹要纳妾?

第6章 震惊,河南尹要纳妾?

    姚奕和户部的几位高官关系不太行,用了厚礼请一位户部员外郎代为搜寻,一时半会是出不了消息了。

    至于河南尹那边倒是好说话,直接就发话下去帮忙找了。早说姚家与河南尹关系很好么?那应当是没有什么关系。

    原因无它,河南尹卑微惯了,不止河南尹,京兆尹和太原尹也是这样。开始

    后世有一句话对这种情况总结得好,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这东西北三都,遍地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京兆、河南、太原三地的尹,按制高低也至少是个从三品大员。只不过这朝堂地位可不单单看品级,京兆尹品级甚至比张九龄这宰相还高,实际上却差的远了。京兆尹成为侍郎一级都算是升迁,例如当朝宰相裴耀卿就是京兆尹升的黄门侍郎,然后又拜的宰相。

    这种都城的最高长官要开展工作,可不就得低眉顺眼地求着这些高门大户配合么。遍地都是惹不起的,又不得不管,突出一个几头受气。日积月累下来,三都的府尹都卑微习惯了,只求任上没有大事发生好早日调走。

    姚弈的请求也不是什么很麻烦的事情,态度也是客客气气的,也没有要求马上把人带过去。河南尹当即往下面传了一波话,让下面的州县、司马、兵马使和六曹寻找一下官宦人家中的名为杨玉环的女子。

    可能是由于河南尹帮权贵办事太多了,这次只说是找人,也没有规定什么时间完成之类的,传话的官吏听河南尹说得也很随意,他也没有太当回事,消息也就这样一级一级传到了下面。这也众多官员也没有太当回事,只是将消息通知给了杨姓官员,消息本身也从“太仆卿要找一名为杨玉环的官宦人家女子,若有消息可书信通传”传成了“河南尹寻一名为杨玉环的官宦人家女子,欲其为妾。”

    一天之内,调解完了一起婚姻案件、两起官宦弟子斗殴案件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以后,脸都笑烂了的杨玄璬回到了家中吃饭。

    作为一名从七品下的衙吏,杨宅可谓是过于豪华了。四个大院子,二十余间房屋,在洛阳里坊里面也算是上等的宅邸了。这既不是机缘巧合,也不是士曹参军这等官职有多少油水可捞,仅仅是因为祖上真的阔过,留下的遗泽不少。往上数三代,杨家先祖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戴国公,杨玄璬的爷爷杨令本也做到了金州刺史,到了他父辈这里边

    心事重重的杨玄璬,毫无滋味的扒拉着汤饼,时不时看向自家的侄女。

    他的夫人杨刘氏注意到了这异常,回到房中便问道“夫君心中可是有什么事未说?”

    杨玄璬面色低沉,眉头紧锁,“河南尹在找玉环,说是要纳妾。”

    杨刘氏听闻大喜,“那便将玉环赶紧送去,搭上了河南尹,你这日子也会好过些,铦儿和鉴儿的差事也有着落了。”

    “胡闹。那河南尹都半截身子入土了,六十的人了把玉环嫁过去,这不是让人笑话我杨家么?”杨玄璬一听这话就不愿意了,“我再怎么说也是弘农杨氏之后,戴国公之后,做出此等献女邀官之事,哪里还有一点颜面可讲。”

    “好哇,你倒是讲起颜面来了,你做这芝麻大的官的时候你杨家的颜面在哪里,整日赔笑的时候颜面又在哪里。铦儿和鉴儿两人也快二十了,你又能给他们找些什么差事干?莫不是要让这戴国公的玄孙去织席贩履,到那时杨家的颜面何在?你说你是弘农杨氏的,那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听了都要笑你,你也配姓杨?”杨刘氏一顿数落,让杨玄璬一时气结。

    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快刀。杨刘氏说的难听了点,但是就没一句是假的。他一个管些地方政府婚假、斗殴之类杂事的官员,品级虽然是从七品下,甚至还不如一个正九品的县丞县尉来的权利大。杨玄璬的两个儿子都快要二十了,祖辈的恩荫也到头了,他又能给两个儿子安排点什么差事呢?

    虽然如此,杨玄璬还是嘴硬道,“那也不能害了玉环,大哥早亡,就这个幺女还没有人家,至少我得给他找个好人家。”

    杨刘氏听闻杨玄璬这么说了,语气也不再那么尖酸刻薄,开始分析道,“给玉环找个好人家倒是容易,玉环姿色品性都是极好的,只是你又认得哪些合适的公子?你和二哥便算是玉环的娘家了,你二哥整日和人胡闹,也没个正经事,钱都赚不来只能吃老本。你又是这么个赔笑的小鬼儿,家中这么大的宅子开销又大,也不知咱们这老本还能吃几年。娘家一点帮助也提供不得,甚至钱财都给不出,哪家公子肯明媒正娶做夫人?还不是只能去做个妾看人脸色。去那里做妾不是受气,不如许给河南尹,那等荣华富贵的日子,怎的也比现在这好,铦儿和鉴儿两人的差事也有着落了,这才是保全了你们杨氏的门楣才是。”

    杨玄璬听罢,一方面还是觉得这样对杨玉环不起,另一方面,他心动了,家族脸面都还说,两个儿子的事情他是真没有啥办法了。

    纠结好一会后,杨玄璬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只说他在合计合计。

    熟知自家夫君软趴趴性格的杨刘氏知道,这事多半是成了,便也不再逼迫自家夫君。

    第二日上午,杨刘氏见大儿子杨铦又找他要钱要出去做耍子,便呵斥道“你就不能学你弟弟好生读读书,整日去外面同你那些狐朋狗友胡闹,不像话。”

    “我那是在给自己找出路,家里又不能给我安排差事,考科举也没人提点怎么过的了?今日秦三哥要给我们介绍尚书左司郎中家的公子,娘多给我些钱,此次我做东,把他陪高兴了,说不得我的职事便有着落了。”杨铦一幅滚刀肉的模样,核心思想只有两个字,打钱。

    杨刘氏知道儿子是在狡辩,便将杨玉环可能要许给河南尹做妾的事情和杨铦说了,并和他说道,“别去和那些人来往了,你在家安心等着便是,这职事少不了你的。”

    闻言过后,杨铦大喜,钱也不要了,丢下一句“晌午我不回来了”便跑了。

    杨刘氏露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笑容后,便哼着小曲回了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