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太孙到皇帝 » 第三十章 阴 谋

第三十章 阴 谋

    春和殿,这里是大明皇宫里东宫的所在地。

    之前便是太子朱标的住所。他的妃子吕氏,俩个儿子朱允熥,朱允炆,还有两个弟弟都是在这里长大。

    当然,曾经的朱雄英不是在这里出生。

    他是出生在乾清宫,却睡在皇帝的寝宫,从出生到早夭,他一直都睡在那里,可以说一辈子都是当皇帝的命。

    现在太子朱标已薨,早前伺候太子的太监跟丫鬟们也都殉葬,这是礼仪制度。

    朱元璋在万般无奈中,确定了朱允炆太孙的地位,这里便是他的主持地段。

    春和殿有正殿,后殿和大量殿组成,正殿跟大量殿是他们这些太子学习和处理一些政务的地方,后殿当然是休息的地方。

    此时,黄子澄正在跟朱允炆交谈。

    作为翰林学士,又是洪武年间的探花,黄子澄当然是有资格进入东宫,给朱允炆做伴读,不过这也仅仅是被限制在正殿之内。

    “黄先生,你上次在母后面前提及的那个制作精盐的方法,不知你买到了没有?”

    上次黄子澄心血来潮,头脑一发热准备给朱允炆献一副大礼包,好让朱允炆在朱允炆面前更加有底气。

    可是谁知安排孔对昌前去购买人家的方法,不但羊肉没有吃上,而且还惹了一身骚。

    黄子澄想通过孔对昌的死,去应天府府衙告状,将朱英拿回狱中,然后他再派高明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后,就可以水到渠成的拿到制作精盐的方法。

    但时候在狱中再将朱英以莫须有的罪名,让他消失不见,他就能将此事做的天衣无缝。

    哪曾想,那个应天府的府尹竟然是个夯货,将他们精心设计的卷宗都拿出来,还准备屈打成招。

    黄子澄也从侧面了解到了朱英,尤其是朱元璋给了他一张免死铁劵,他更加确定朱英后面有很大的背景。

    黄子澄眼看形势对他们不利,吩咐高明礼的管家,要是事情败露,他千万不要出卖了自己,尤其是他背后的主人。

    条件是只要高明礼不出卖他们,在监狱里咬舌自尽就行,他们的家人全部发给抚恤金,妥善安置。

    黄子澄许诺给高明礼的所有条件对高明礼而言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因为黄子澄的背后是太孙朱允炆,他高明礼后面却没有人。

    就这样高明礼被关押起来的当晚,就在狱中咬舌自尽,而他的家人在第二天也悄然的得到一笔抚恤金后离奇的在顺天府消失了。

    “太孙殿下,臣办事不利,到现在还没有将那个方法弄到手,不过很快就会有结果的。”

    朱允炆无奈的看了一眼眼前自己的这个老师,他知道黄子澄对于做学问是一把好手,但对于宫廷里斗争,他还是稚子。

    朱允炆越想越生气,定为太孙的他,现在正是春风得意马蹄急的时候。

    一个贱商如此不给他面子,这让他很是不开心。

    黄子澄将这件事没有办好,脸上早就挂不住了,他在心底里暗暗盘算着怎么花费最小的代价,才能取得制作精盐的方法。

    他知道自己现在的一举一动一定要小心谨慎才对,毕竟现在的朱允炆还没有继位,朱元璋还活着,他手下的锦衣卫可都不是好惹的。

    这锦衣卫的名头,尤其是在上一任毛骧的手里,已经臭名远扬了。

    朝廷之中被屈打成招,被陷害的忠良大臣不在少数。哪怕现在锦衣卫的指挥使换成了蒋桓,风气有所好转,但他们骨子里已经让人毛骨悚然。

    眼见朱允炆正在生闷气,黄子澄好心上来安慰道:“殿下,这事儿好办,那朱英既然有免死铁劵做护身符,那我们就不能给他来明的。”

    朱允炆现在年纪还清,但他基本上能听懂黄子澄话里面的意思,既然对方不给自己面子,那他暗地里下个扣,他朱英从有上套的时候,那时候免死铁劵是用不上的。

    大明建国之初,朱元璋为了大封功臣,给很多有功劳的人都颁发了免死铁劵,但这些人最后除了徐家,基本上无一幸免的都被清洗了。

    可见那个免死铁劵也不能保护他们一辈子。

    朱允炆听完黄子澄的话,心里稍微舒坦了一些。不过对于那个在外面经商的朱英,他的心里也开始暗恨起来。

    “你说,派谁去搞掉定那个小子?”朱允炆眯着眼,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黄子澄摸了一下下巴,略微思索一下道:“以臣只见,要搞定这件事,还需要凉国公亲自出马。”

    “他?”

    朱允炆脑海里迅速想起现在正直壮年的蓝玉,这个无论是智谋还是武功现在都是大明第一猛人的武将,他是打心眼里佩服的。

    “是啊,殿下,只有不断的让凉国公去给他灌输殿下将来有一天要克继大统的事实,他才能从心底里将制作精盐的方子献给殿下,这叫攻心术!”

    朱允炆听完,满意的点点头,他在东宫这几年,一直读的是儒家书籍,对于俘获人心这种方法,他很赞同。

    这时候,有太监过来汇报。

    陛下已经回宫,在华盖殿内。

    “殿下,现在过去一趟,好好安慰安慰你皇爷爷,这个时候最好,记住,对你皇爷爷的每一句话都要言听计从。”

    朱允炆点点头,最近一段时间,朱元璋曾经给他交代过,自从他出人朝堂。

    早点熟悉一下朝廷里的事情,免得以后发生什么事情手忙脚乱的。

    黄子澄陪伴着朱允炆,一直朝着华盖殿方向走去...

    华盖殿内。

    朱元璋的心情这一段时间一直不太好。

    自从马皇后去世后,基本上再没有人能劝说得住这位大明英主。

    虽然他现在已经年过六旬,头发大多都已经斑白,但他眼不花,耳不聋,而且思维也是愈加的敏锐。

    对于应天府的朱英,他最近一段时间再也没有去照料,儿子朱标去世,让他的心伤透许多。

    他精心培植的大明王朝的接班人,没想到最终却死于风寒病。

    更让他伤心的还不是这个,毕竟朱元璋是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早就习惯了生死别离,对于失去儿子,他也是爱莫能助,而令他更伤心的则是他的心仿佛死了。

    即便是住着应天府里的朱英,给了他那么多的惊喜与不一样,可他的心依旧冷冰冰的。

    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而亲情就能验证一个人。

    当一个人心失去了活着的状态的时候,那该是如何的悲催?

    经历了这件事,朱元璋的心变的更加冷酷,而且脾气也变得暴躁了许多。

    眼下能好好跟他说话的,除了他在身边的几个亲人,再也就只有汤合这个小时候的玩伴了。

    这件事对朱元璋的打击也很大,他一直怀疑朱标是被人暗害死的,为此朱元璋不但让春和殿里的所有太监跟丫鬟陪葬,还无辜的杀害了很多与朱标有关系的大臣。

    不过,朱元璋的猜疑也是对的,至少他觉得自己是皇帝,他最信任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他还能信任谁呢?

    也许,他身边的人,一个个都不怀好意,都像隋炀帝一般,居心叵测。

    太子朱标去世,对朱元璋的打击,可以说是致命的!

    最近一段时间,他一个人独自待在谨身殿内,想了很多。

    从各地赶来吊唁的藩王们也都一个个离去,他们都知道朱元璋的性格。

    而且这个时候这个孤僻的老头对他的孩子们都很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