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太孙到皇帝 » 第三十二章 风声

第三十二章 风声

    朱元璋的话问的模棱两可,朱棣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但是,他心里猛然闪现出一个不好的念头,那就是自己想要坐皇位的梦想,估计已经被朱元璋察觉到了。

    这个该死的道衍和尚姚广孝,老子回去后定要将他碎尸万段!

    朱棣在心里暗暗骂了一句。

    他大致以为是要造反的计划被朱元璋知道了,这次还专门进来训斥自己,估计这一次是有来无回了,朱棣心里有些绝望。

    朱元璋见朱棣一直站着没有回答自己,还以为朱棣没有听清楚自己的问题,于是又抬高了嗓门,大声问道:

    “朕是在问你,你大哥刚刚薨去,你暗中没有派人做什么见不得人的动作吧?”

    朱棣赶忙抱拳躬身道:“爹,您就是给孩儿一百个胆子,孩儿也不敢做有悖良心的事儿!”

    朱棣这话说的很不走心,但从他嘴里说出来,却变得斩钉截铁。

    朱元璋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下,他设置的锦衣卫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对各地藩王有监视作用。

    以前他就听说朱棣在暗暗招兵买马,为此朱元璋派出去了很多锦衣卫眼线,却都无功而返。

    “你大哥既然已薨,你看这眼下的形式?”

    这一问,刚好问到了朱棣的心上,这个问题在他离开金陵城时,姚广孝早就对他有所交代,在朱元璋面前,他可千万不能强行出风头。

    朱棣赶忙拱手道:“爹爹英明,儿臣对大哥这件事也实在是没有想到,眼下,儿臣继续讨逆北元余孽,守候好儿臣的藩地。”

    “至于储君,儿臣相信父皇的决定!”

    朱棣这话说的滴水不漏,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过的,他深深记得姚广孝给他说的话,一定要隐忍。

    因为他们都不是朱元璋的对手!

    ......

    大明皇宫外。

    有一个叫雁声居的地方。

    这里既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任何没好的景色,一切看上去都是如此的稀松平常。

    可这个地方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如他的名字一样,京城的很多人都会来这里打探消息。

    往往朝廷里还有很多没有公开的消息,来这里便能最早得到,而且传播的速度很快,准确率又高。

    因为这个原因,来这里打探消息的人络绎不绝。

    比如吏部要选官员了,哪里有个空缺,哪里有肥差,因为消息要快人一步,所以这里吸引了很多升官的人。

    比如一个官职,你率先打通了上级关系,要是获得人家的承诺的话,别人就抢都抢不走。。

    这就是大明朝出现的一个成语:捷足先登。

    而来这里买消息的,往往就是官宦人家的管家或奴仆,那些官员们自持身份高贵,往往不会在这里抛头露面。

    此时,一个中年老者来到此地,拿着手里的葫芦喝了几口酒之后,开始大声吆喝:“我有一条消息,五百文一千。”

    旁边的食客们见怪不怪,都鄙夷的看着这个中年老者,是想钱想疯了。

    “我说你是谁家带出来的?莫不是想钱想疯了?”

    “就是,什么破消息,一条能卖五百文?”

    这个老者也不气恼,继续朝嘴里灌了几口酒后,朝着他身边围观的十几个人说道:

    “我是应天府朱府的管家,我姓方...”

    此话一出,整个地段都安静下来,但是,很快,周围人群就开始哄堂大笑起来。

    “哈哈哈,原来是那个败家子的管家啊!”

    “哈哈哈,这人是想钱想疯了...”

    不过,很快就有人注意到,这个管家是一副镇定自如的样子,而且看他眼神,他能提供给众人的一定是一条很有价值的消息。

    况且,能来这里卖消息都是当地很讲信用的人,要是出卖了假消息,这些人来找后账,那可就十分麻烦了。

    对于这些个前两买消息的人,大多都是有功名的人,谁闲的没事干跑这个地方来?

    因此,很快就有人凑齐了银子,放到这个中年人面前,这人中年人便将银子全部装进布袋,咧嘴笑着道:“你们不用这么看着我,我这个消息绝对货真价实!”

    众人拥挤到一块,便听见这个中年人小声说道:“我家老爷得到的消息,当今天子要整顿吏治,全国上下不论勋贵武将还是文职官员...”

    “未来防止他们贪腐,朝廷推出了一条迅速记账的方法看,前期应天府府尹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听闻了吧,就是利用这个方法查出的。”

    “所以,当今天子为了彻底查清当今天下的账务,最近就要开始了”

    “如果没有贪腐,那以后查的时候就更容易了...”

    听到这里,众人都是一愣,有个管家模样的人继续说道:“你能不能再解释清楚些?”

    中年人撇撇嘴道:“都已经解释的够清楚了,举个例子,你家有一千两银子,怎么进入的,怎么样支出的,有么有别的什么收入,这位都会查出来。”

    “如果查出你家老爷还有别的灰色收入的话,你就要问问他这是从哪里得来的?”

    “嘶...”

    众人不禁都倒吸了一口气!

    这个消息,绝对是最近一段时间他们买到的最有价值的一条消息,而且,这件事,说白了,就是要跟他们那些官吏秋后算账。

    作为大明的官员,除了了自己的家产以外,还有很多灰色收入。

    比如将老百姓的田产挂在某个官吏名下,只要这个官吏缴纳一部分的粮食就可以,只要可以使得很多地里的收入归入这些当官的,

    当然,这时候朱元璋是对这些官员有品级划分的,品衔越高的官员,拥有的土地就越多,相应的获得的灰色收入也就越多。

    不过,这件事全天下也只有瞒着老朱一个人了。

    方管家所说这个,就是后世的巨额财产不明来源罪!

    这个时代官员们又没有什么来钱的路子,朝廷发给官员的俸禄也实在是低的可怜,如果不是靠着其他灰色收入来补贴家用,那一家人吃饭都成问题了。

    千里路上做官,为的就是个吃穿,在任何年代都是至理名言。

    要是朝廷开始彻底查验官员的财产,这无疑断了他们的财路,这可不是一个开玩笑的说法。

    因此,这些管家们一听到这个消息,一个个都震惊不已,看着方管家不像是在说笑话,他们一个个转身都朝着自个儿家里跑去。

    老方抱着一堆银子,嘴角早就咧到耳边了,这是一大清早朱英给他出的主意。

    一开始他是极不情愿来这个地方的,因为他在朱府里的地位实在算不上什么,而且,朱英的名声在外面一直不好,这个做法会不会再次招致别人的唾骂。

    当他抱着一堆银子时,老方早就忘记了朱英患有脑疾这件事了,他现在最开心的就是能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报告给朱英,以显示他的才能。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不到半天时间,就在整个京城传遍了。

    “什么?这个居然是吏部尚书詹徽想出的主意,难道他没有挂靠邻居家的土地?”

    “詹徽简直就是个混账东西,这是在自掘坟墓!他难道不知道当今陛下的脾气?”

    “没有人给本官送东西,让本官喝西北风去?我看吏部这是在讨好陛下,是该跟他们叫板了...”

    各个管事将打探到的消息禀报给主人的时候,京城里各级官员都是一致将此事矛头指向了詹徽!

    众人都知道一个道理,朱元璋平身最痛恨的就是贪官,这要是被查到的话,估计会被扒皮充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