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太孙到皇帝 » 第四十五章 朱允炆的忧心

第四十五章 朱允炆的忧心

    奉天殿内。

    朱元璋刚刚批阅完一摞奏折,捶了捶有些发酸的腰,便对一边站着的陈洪说道:“去将吴惠妃叫来!”

    不多时,一个三十岁左右,风韵犹存的中年少妇走了过来,身边还带着一个四岁的孩子。

    这个孩子是目前朱元璋最小的孩子,名叫朱栋。

    “臣妾参见陛下。”吴惠妃飘飘万福,给朱元璋见礼。一旁的朱栋则是呆立着看着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

    见朱元璋没有回应她,吴惠妃赶忙拉了一把站在身边的儿子,示意他也赶紧跪下。

    对于大明后宫里的各位妃子,他们的地位其实都不高,皇后之下,只有被皇帝宠幸的妃子才有资格对其他秀女吆五喝六,不然她们大多都是从外地选入宫里的秀女,基本上没有什么地位。

    要知道朱元璋称帝后,有好一段时间都是沉浸在后宫里的,其实他当时就只有一个想法,能给自己留有更多的子孙。

    就比如这个叫朱栋的皇子,都已经排到十四位上了....

    就在吴惠妃一拉扯之时,朱栋竟然哇哇哭了起来,而且还直接尿裤子了。

    赵惠妃赶紧跪地道:“皇上,这孩子...”

    朱元璋见状,却哈哈大笑道:“这个臭小子,一点也不像朕!让陈洪把他送回去吧!”

    对宫里这些庶出的孩子,朱元璋也没有指望他们将来能为大明做多大贡献,只求能安稳的活下去,将来做一个闲散的王爷也就罢了。

    吴惠妃见朱元璋心情竟然如此大好,也就放松了警惕,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陈洪抱着朱栋出去,朱元璋便招招手道:“来,坐到朕身边来。”

    这是吴惠妃第一次享受这种待遇,其实对于她的出生,她根本就没有资格坐在皇帝的身边。

    朱元璋一只手搭在吴惠妃的肩膀上,用专情的目光看着这个中年妇女。

    “陛下...”

    吴惠妃深情的看着朱元璋,似乎在找回当年被选为妃子时的羞涩感。

    “惠妃,你可知道朕为何要宣你过来?”

    吴惠妃摇摇头,她觉得陛下后宫佳丽那么多,偏偏选中她,肯定有事。

    “陛下,臣妾身为后宫之人,从来不过问陛下的任何事情,臣妾只负责养育好栋儿,这是臣妾的责任。”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这其实就是他的意图。

    “朕这次找你过来,是听说你娘家那边有一个不错的女娃尚未成婚,有吗?”

    吴惠妃一听朱元璋的话,心脏顿时突突的猛然跳动了几下。

    她的脑海里首先并没有想到朱元璋所说的那个女孩儿,而是先想到就是这个男孩子是谁?竟然能让当朝天子亲自为他选媳妇?

    吴惠妃知道,朱元璋的后宫妃子非常多,而朱元璋又特别勤政,连她们这些妃子见朱元璋一面都很难,更别说是朱元璋亲自召见她们了。

    今儿个突然被朱元璋召见,不知在后宫会引来多少人的妒忌?

    “回陛下,我娘家倒是有个侄女,性子温柔贤淑,落落大方,臣妾看来很适合!”吴惠妃赶紧回道。

    朱元璋沉思了一下问道:“那她的父亲是什么人?”

    吴惠妃赶忙回答道:“寿春的一名都司指挥!”

    朱元璋点点头道:“兵马都司到不是什么大官,这样符合他的身份!”

    “人长的咋样?有没有小姐脾气?”

    吴惠妃一愣,陛下这可是事无巨细的都打问到了,看来陛下对此时还是十分上心的。

    她虽然这么想,但嘴里却一个字都不敢提,甚至她连多余的一个字都不敢说,生怕说错话。

    要是陛下为一般的王爷选妃,绝对不会是这么用心,这也说明陛下对这个后辈还是非常照顾的。要是以后攀附上这个后辈,估计吴家就会升天了!

    吴惠妃压住心里的激动,对朱元璋道:“回陛下,咱都是本分人,哪里来的大小姐脾气?咱吴家可是一个比一个贤淑啊!”

    朱元璋喜欢什么样的女子,这些后宫里的女子就是典范。

    朱元璋点点头道:“没有就好,那你有空将那闺女召到京城来!”

    吴惠妃赶紧笑道:“是,陛下!”

    朱元璋含笑看着吴惠妃婀娜的身子道:“朕饿了!”

    吴惠妃并不懂朱元璋的意思,但是两颊绯红,含情脉脉的对朱元璋说道:“陛下,臣妾...”

    ......

    南京燕王府里。

    “殿下,据贫僧派出的探子来报,陛下每三天就要去一趟朱英的府上,和朱英会面。”姚广孝说道。

    “这事孤早就知道,每三天的早朝,父皇下朝的特别早,那些大臣们最近很是高兴。”

    “这半个多月时间,听说陛下处死了原户部尚书夏元吉。”

    朱棣听罢,略微叹息了一声,他觉得这一段时间父皇的性格变化很大。

    尤其是在杀人这件事上,好像判若两人。

    前几年有灾荒或者流民军,朱元璋就会先处死好大一批朝廷官员,他觉得这都是这些官员不爱惜天下子民所致。

    现在,朱元璋似乎不是那么奢杀成性了,对于地方上的官员,最多的就是流放,其余的也就杖责。

    不过,他生平最恨的还是贪腐之人。

    “殿下,贫僧觉得事情要远远比我们预料的好很多,而且事情进展的很顺利。”

    姚广孝所说的这个事情,自然指的是他们密谋已久的造反计划。

    “贫僧以为,先要多抓住一些朱英这小子的把柄,也好牵制凉国公。”姚广孝有些迟疑的说道。

    “据贫僧观察,陛下对朱英这小子有一种盲目的信服,殿下,这一点咱们可不可不防啊!”

    朱棣点点头,没有说什么,但他始终觉得有什么地方被自己遗漏了。

    但仔细想想,好像有没有。

    “不必了,朱英这小子在京城还翻不起什么大风大浪,倘若以后真的能登上大宝,文臣武将们定然也不会承认这么一个死了十几年的人,再度复活。”

    “朝廷随便的一点风言风语都会捍卫到他,况且这小子还患有脑疾,现在只不过是被父皇罩着罢了,父皇在的时候,当然他敢肆意妄为。”

    “将来要是父皇不在了...”

    说道最后,朱棣竟然得意的笑了起来。

    他想说的是,到了那个时候,诸多的皇子,还有谁能与之相争。

    摆在他眼前的,唯一的竞争对手就是还住在东宫里的太孙朱允炆。

    虽然朱棣也暗中在东宫里安插了人手,但东宫里的吕氏是个非常能干的女人,她望子成龙的心比任何人都要迫切。

    东宫春和殿内。

    “皇先生,你说说皇爷爷最近,他到底怎么了?为何一出宫回来,就会对我变本加厉的体罚,是不是被朱英那小子迷惑了”

    朱允炆的面部有些扭曲。

    自从上次他献了刊印银票的计策之后,他发型皇爷爷对他是疏远。

    不但疏远,他觉得皇爷爷似乎还在打压他。

    虽然他每天早晨很到就到华盖殿内跟随诸位大臣上早朝,但下朝后他发现皇爷爷基本上不再叫他一起批阅奏折。

    虽然他也跟自己的恩师黄子澄一起探讨过这个问题,但黄子澄终归只是个臭皮匠,压根就想不出什么对策。

    而每天下朝之中,皇爷爷似乎显得力不从心,就要换上便装去外面转悠。

    黄子澄当然知道朱允炆的心思,于是开口说道:“殿下请放心,臣定然委托好友,查清这里面的缘由”

    “殿下切莫如此,这都是臣的本分,殿下要是再过意不去,臣可就是死罪了。”

    黄子澄知道朱允炆心里很难受,他这般作态,实在是有种想死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