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太孙到皇帝 » 第五十七章 试探!

第五十七章 试探!

    除了国家财政这个问题,眼下朱元璋还有一个特别特别棘手的问题,那就是立储的问题。

    在他的心目中,其实已经有了人选,但是他却迟迟没有公布于众人。

    朱英当然也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但是现在一个现实的问题的条件还不成熟,而且自己这几年对于处理政务还尚有精力,暂时对这些皇子皇孙们做进一步的考验。

    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的性格比之前有很大的改变,主要就是对身边大臣们的猜疑上,尤其是上次朱英利用“借贷记账法”查找出几个朝廷之中的大蛀虫,朱元璋又是大开杀戒了次。

    对于现状,他很不满意,唯有每一次悄然出宫,到这个大孙子这里他才能放下所有的俗世尽情的放松自己。

    朱元璋知道,其实这个孙子一直是有他跟马皇后两人亲自抚养,平日里太子朱标跟太子妃常氏也只是偶尔来看看罢了。

    自从断奶后,便一直和马皇后生活在一起,可以说就是有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

    朱标的性格相对的偏向于儒家,讲究宽厚仁慈,这跟朱元璋的教导有关,因为他一直明白一个道理,国家随大,好战必亡!

    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要像自己做一个马上皇帝,而是安安心心的治理国家,造就一个盛世大明。

    朱允炆在这方面跟父亲朱标倒是很像,而且朱允炆的长相跟目前常氏很像,也就很受朱标的疼爱,如此以来,朱允熥的情况就更加尴尬了。

    自己虽然身为皇孙,只不过是缺少些母爱罢了,锦衣玉食自然是少不不了,但是那个诱人的位置,他确实距离还很遥远。

    不过,在这种环境下,尤其是在朱标薨后,能够与朱允炆相互竞争的也只有朱允熥。

    因为在法理上,朱允熥作为前嫡子,哪怕朱允炆被扶为嫡子后,两人的对皇位的继承权,是没有办法区分先后的。

    吕氏在照顾朱允熥的时候,难免会多用些心思。

    把一个孩子养成栋梁之才很难,但是养成一个废物却很简单,虽然不是很彻底,但显然已经不被朱元璋所喜爱了。

    现在太子朱标已薨,所以后宫的吕氏成了笑成最后的一个人。

    ......

    “道衍兄,好几年不见,你倒是胖了不少,想必跟着燕王殿下日子过了舒坦不少吧?”

    在一个庭院之中,姚广孝对面,站着一个儒家模样打扮的中年人,笑着对姚广孝说道。

    “我哪里能比得上子澄老弟啊,贫僧终究只是遁入空门,虚度光阴罢了!”

    姚广孝笑着回答黄子澄,对于这个翰林学士,姚广孝说话非常谨慎。

    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一家寺院出家为僧,精通儒释道三家学问,因此在整个学术领域都有很不错的人际关系。

    他们都曾跟随大儒宋濂学习过一段时间,但是他们所研究的方向终究不同,观点也大多不相同,最终还是没能在一起参加科举考试。

    黄子澄的情况之前说过,他原本是洪武十三年的状元,但是因为在殿试时过于紧张,说话不流利,给朱元璋留下的印象是有结巴,就将第二名留给了他。

    但是这一点丝毫对他没有什么影响,他现在是东宫太子伴读,一直是朱允炆的老师,两人可以说是莫逆之交。

    两人简单的寒暄了几句之后,姚广孝起身道:“看来我还是要祝黄老弟飞黄腾达了!”

    黄子澄微微吃了一惊呆,他不知道姚广孝说出这话的意思,开口问道:“道衍兄,你说这话是何意思?”

    姚广孝假装怒斥黄子澄道:“哎呀呀,我说子澄老兄,连这点事情你都瞒着我!”

    说完之后,他又悄悄的看了下四周,附耳低声对黄子澄道:“太子薨后,陛下许久没有立储,想必皇孙殿下深受陛下宠爱,贫僧看来,不日陛下就会立皇孙殿下为太子!”

    黄子澄听完,不由得倒退一步,赶忙将手放在姚广孝的嘴边,眼珠子滴溜溜的朝四周看了几眼道:“道衍兄,此话可不能乱讲,小心祸从口出。”

    “陛下的锦衣卫可都不是吃素的,尤其最近刚刚提拔起来的那个蒋桓,手段够狠辣,而且办事能力也很强,说话还是要小心些为好。”

    姚广孝一脸满不在意的样子,摊了一下手道:“我大明有严格规定,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

    “朱允炆殿下现在也算年幼,而且孝顺,经常陪伴在陛下身边,陛下不立允炆殿下立谁?”姚广孝这句话说的很认真,显然他是在仔细思考过之后才对黄子澄的一个试探。

    黄子澄则微微停顿了一下,脸上马上绽放出笑意,他有些得意的说道:“果然还是道衍兄能看的透,但是如今陛下对立储的事儿只字未提过,一切尚都不清楚啊!”

    “这是早晚的事,目前情况来开,陛下是喜爱允炆这孩子,那可是铁板上钉钉子的事儿了!”

    其实姚广孝也是在诈黄子澄的消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两人所掌握的消息差不多。

    只不过黄子澄经常在京城,身边有些消息要比姚广孝知道的早。。

    黄子澄当然很受用姚广孝的话,他微微闭上眼,没有回答姚广孝的话,显然他是认可了姚广孝的话,而且内心深处是比较自信的。

    两人都笃定的认为,陛下的选择,只有两种,要么从皇子之中选择,要么从皇孙里选。

    要是按照皇子选的话,那么二皇子朱樉就是最为合适的。

    要是按照皇孙选的话,朱允炆跟朱允熥都有可能,但是朱允炆胜算的可能性很大。

    至于皇子秦王朱樉,基本上不可能,自从上次厨师事件之后,他藩王的位子没有被朱元璋给废掉就算很不错了,心胸狭窄之人,怎么能堪大用?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二皇子德行不行的话,就可以直接立三皇子朱棡。

    不过朱棡虽然很能打仗,但是他生性过于残暴,根本就不是储君的合适人选。

    至于老四朱棣,名声跟军功都很不错,只可惜,他出生的太晚,排名太靠后,也轮不上他。

    前面还有两个哥哥在世,怎么算都轮不上朱棣继位,虽然远在金陵城的朱棣自我感觉良好。

    所以在左右推算下来,其实对于朱元璋而言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姚广孝虽然名声不好,但是他确实后来朱棣靖难之役的大功臣,可以说没有姚广孝,朱棣在夺取皇位的路上至少要走许许多多的弯路,这其中的纵横之术,不是一般人所能具有的。

    而在京师,黄子澄就是姚广孝要攻克的首要目标。

    黄子澄作为朱允炆的心腹老师,姚广孝一开始就对其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来,朱允炆继承了皇位,成为建文帝之后,就开始重用黄子澄,而且听从黄子澄的建议开始大肆削藩,最终却是书生造反,十年不成。

    当然,这其中肯定有姚广孝的影响,至于是大是小,就无人知晓了。

    姚广孝这种润无细无声的手段,黄子澄被卖了他都还帮着人家数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