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梦奇与元歌 » 阿特拉斯耸耸肩

阿特拉斯耸耸肩

    如果你缺乏挣脱枷锁的勇气,如果你因没有活出自我而痛苦,如果你想要内心坚定、心无旁骛地去实现自我价值,那么我建议你把这本书带回家……

    白马港附近,有一个商贩用多年在人群中锻炼出来的口才与大嗓门卖力地向游客们推荐他手里的新书。

    你不是叫韦小宝的那个小滑头吗?

    胡说啥啊?我叫韦铜锤,你爷爷才叫韦小宝呢!

    兄弟,别跟客人吵架,我们换个地方卖吧!这里的人,没几个读书人,都是苦力强、龅牙珍那种人。韦虎头拿着一些书,拽着弟弟韦铜锤跑了。

    咱们还是去银钩赌坊门口转转吧!毕竟那里有钱人多!

    喂,铜锤你是不是傻?赌徒从来不买书不看书,你忘了。他们怕输,对书就忌讳上了。

    说得也是,那我们就去精灵城或者盖亚之城吧?那里念经的人多,读书的人是不是也多一些。

    两个人走过白马河口、金沙湾和西塞平原、穿过龙脊山和熊猫森林,终于赶到了盖亚城。

    本来可以花钱从驿站直接坐车过来,但为了省钱两兄弟还是冒着生命危险,从野区闯了过来。

    达摩看到这两个小孩子,突然笑了。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模样,生活不容易。自己有过辉煌也有过失落,最后变成一个轻易不会动感情的人。

    你们还有几本书,我全部要了。

    可是铜锤和我的书是重复的,你要么就买一个人的书得了。犯不着全部买,要不然浪费钱嘛!虎头是个老实人,一点不想占人便宜。

    达摩就喜欢这样的孩子,乐得笑出了声。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本,不会浪费的。

    只不过,你先得看一看,这书喜不喜欢看?虎头还在替人家着想。

    放心,我们一定喜欢看。达摩付了钱,认真看了起来。看到这,虎头才放心地带着铜锤走了。

    你还别说,达摩这本书一看就入坑。到晚上才看了一半,却一直没有停下来。

    人都是自私的,但为自私大张旗鼓地呐喊还是少见的。达摩觉得自己的学识还是有所欠缺,从来没有好好思考一下,人性的自私究竟对人类整体有何重大意义。

    是不是摈弃了人性中的自私,人类就能升华了?还是说,去除自私、反对自私本身就是一种道德绑架,是自我扭曲和人性相关的伪命题。

    达摩觉得自己以前想得太简单了,他特别想找一个人跟自己讨论一下。

    比如说狂僧一休,见真法师或者明世隐之类,却没想到他目前能找到的,就只有阴阳师安倍晴明。

    他刚从白马港过来,达摩跟他打了个招呼,拿了两本书就请他喝茶去了。

    人的自私是天性吗?还是说天性被蒙蔽了才会表现出十足的自私自利。

    安倍晴明摇摇头,人的天性就是自私没错!

    中国古代就有一个成语,叫做鸠占鹊巢。

    达摩点点头,两个外国人讨论中国文化,本来算奇怪了,但达摩前身是东吴的孙权,听上去就没那么奇怪了。

    鸠占鹊巢,达摩重复了这四个字的成语。的确,对于这两种鸟而言,一种是天生的自私,一种是天生的善良。

    回到人生上来,是不是天生的善良与天生的邪恶呢?

    达摩觉得这下自己找到感觉了,所谓的天生邪恶与善良,就是因为前世遗留的业力所致。

    安倍晴明也同意这样的观点,就好比《水浒传》里鲁智深的那番话,人就像一件衣服,脏了就得洗,可不是一次就能洗干净的。

    衣服的脏与净,就像业力沾染的程度。而无数次清洗就像轮回,并不是一次轮回就能洗净业力。

    那么剩余的业力,也就是天生的邪恶或者善良了,它就是业力的残留。

    那么,何为业力呢?与因果又有什么关系?

    业力,梵文为कर्मन्,英语为Karma,是直接推动生命延续的力量。

    业力有善业、恶业、无记业之分;有定业、不定业之分;有共业、别业之分;

    根据受报差别,有引业、满业之分。其中,善业、恶业分别由不同行为构成,比较容易理解。

    《正法念处经》卷七之偈曰:“非异人作恶,异人受苦报;自业自得果,众生皆如是。”

    婆罗门教、佛教都有这个词语。就是那种不可抗拒的善恶报应之力。

    南朝梁沉约《佛记序》:“分五道於人天,设重牢於厚地,各随业力,的焉不差。”

    宋陆游《西林傅庵主求定庵诗》之二:“业力驱人举世忙,西林袖手一炉香。”

    清谭嗣同《仁学》十三:“不知业力所缠,愈死且愈生,强脱此生之苦,而彼生忽然又加甚焉,虽百死复何济。”

    佛家的三业:身、口、意三业,主要指身、口、意的行为、以及随此行为而来的延续的结果。

    佛家三业中的不正当的具体行为如下:(1)身之孽业:杀、盗、淫(2)口之孽业:两舌、恶口、妄言、绮语(3)意之孽业:贪、嗔、痴

    佛家的戒律就是用来防止我们身口意三业造恶。

    《妙法莲华经》较早记载:“尔时一切大众皆蒙佛授记,舍利弗身口意三业清净,而生大欢喜......“密宗的修法三善业:“教人口诵咒,手结印,心作观,身口意三业相应,自然能使人明心见性。“

    佛家的皈依仪式中有如下发愿:“皈依佛法僧三宝,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瞋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

    发愿的时候师傅说一句,弟子跟着学说一句。拜佛之际,也要求身口意三业清净。

    恶业有所谓十恶业,分别是三身恶业、四口恶业和三意恶业。

    身三恶业:杀生、偷盗、淫欲,此三业皆是生死轮回的根本;

    四口恶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此四业不但是生死轮回之根本,而且是一切天灾人祸的根本;

    意三恶业:贪嗔痴三毒,此三毒是无量无边之烦恼根源和三恶道的直接业源,这是致人身体疾病的根本原因和水灾、火灾、风灾的直接原因。

    如水灾的业因是贪欲,火灾的业因是嗔恚,风灾的业因是愚痴。

    另有大恶业,就是“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业又根据动机或道德意志分为:善业、恶业、无记业。

    善业有“有漏善”和“无漏善”。

    无记业则是不善不恶,可又分二种:“有覆无记”与“无覆无记”。

    不善不恶可能遮住本性的,叫“有覆无记”;分不出善恶,可不会遮盖本性的,则叫“无覆无记”。

    安倍晴明道:众生因为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所造业力千差万别。又由业力差别,使其不断在六道轮转。

    达摩点点头,从佛法观点来看,世间万象,种种差别,既不是由神决定,也不是由物质或精神派生,更不是偶然出现的。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众生的心念差别。

    《华严经》有一著名偈颂,就为我们揭示了这一原理: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无论是佛菩萨,还是罗汉圣者,还是天道、人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究其根源,都取决于有情心念、业力的差别。

    这也正是《阿含经》所说的“心种种故,色种种”。因为心有种种差别,所以,显现出来的世界才有种种不同的变化。

    没想到一本书竟然引起了这么长的一番长谈。虎头和铜锤两兄弟早就走了,但两人意犹未尽,继续点灯长谈,小沙弥给两人奉上茶水、点心,默默告退。

    佛教中,将众生行为归纳为三种,分别是善的行为、恶的行为、无记的行为。

    一种行为发生后,它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会随着行为终结而消失。事实上,每种行为都会形成相应的生命经验,保存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中。

    这些经验又称种子,将继续引发新的行为。如是,“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生命就是这样,被无始以来积累的业力推动着,生生不已地流转。

    安倍晴明一时间有着感慨,他仿佛在追问自己。安倍家族走到今天,又是被何种业力推动呢?

    日本这个国家都灭亡了,是不是也是日本人众生共业的结果?

    自私带给人类的,究竟是生存还是毁灭?

    如果不懂得保护自然、尊重生命,只是不计后果地盲目开发,将生态环境破坏殆尽,那么,最终的受害者还是人类自己。

    受业力制约的恐怕不仅仅是日本,而是所有的国家,全体人类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