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谋之演义 » 第二百七十四章 虚实摸不透 高歌猛进

第二百七十四章 虚实摸不透 高歌猛进

    擂场比武,分出高下,点到为止,就行了,怎么就取了人家性命呢,这么做着实有点过了。

    但如果知道八王爷之死,与潘大人绝脱了不干系,那就别怪昆仑邱痛下杀手了,杀的是潘大人的同伙,要的就是他潘大人的命。

    有人看出来了,这刘彦贞处处用狠,要至人于死地,也就怪不得人家了,这就来而不往非礼也。

    潘大人颤抖的双手指着荣阳公主,还有那昆仑邱。

    “你,你众目睽睽之下,竟敢杀朝廷命官,皇上亲命之九门提督,该当何罪?”

    潘大人咬牙切齿。唉,他要是知道这个李谋的来头,怕是不敢造次,巴结还来不及呢。

    众臣子,一个个拱手,附和了荣阳公主。

    “当得,当得,我等佩服,佩服,皇上英明,大唐有救了,大唐有救了!”

    唐主一摆手,让人敢紧将刘提督的尸体拖下去,看的让人揪心。

    “李大将军,那以你看,什么时候誓师讨伐宋贼呢?”

    唐主和颜悦色。

    李大将军一抱拳。

    “陛下,臣意以为,三日之后,也就是大限的第二天,筑高台,举行誓师大会,出师北伐,在这之前,工部,户部,兵部需协同,备粮草,兵马,一下齐心,务求战必胜。“

    就这么办了。

    鉴于水战的经验,昆仑邱为北路都部署,节制长江岸各州府军政,李谋为兵马大元帅,直接指挥西路,节制湖州,毫州,鄱阳各州府军政,而其对面就是石守信的军队,而南面吴越方向,考虑到吴越王每每都是唯汴梁之命是从,一方面秘密派出使者,既是积极争取,又是虚张声势,派出由原尖刀团成员为都部署的南路军,迫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汴梁,宋之皇上先是乐了。

    哎呀,这唐真是没人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生拉硬拽一个从未带兵打仗的毛头小子,做什么兵马大元帅,取建康,只在朝夕了。

    那人的同伙把建康的九门提督给收拾了,那又怎样,那个刘彦贞,除了会拍马屁,送银两,并没有什么真本领,被手撕,不足为奇。

    不过,这个人也的确有两下子,竟然说服唐主,公然复皇帝名号,大唐国号,还自称为正统,要兴兵讨伐汴梁,胆子确实不小,其勇在功夫,更在智谋,将我大宋描绘成了天下之敌。

    赵匡胤命亲随再探再报,最好能摸清楚这个人的底细,为此不妨捅一捅马蜂窝,另外飞马告诉石守信要稳扎稳打,不可轻敌冒进,注意利用好小股部队,或者是小打小闹,一探虚实。

    其实,这件事,赵普也是知道的,在他看来,建康横空出来一个厉害的大元帅,让唐主言听计从,像打了鸡血,绝对不是心血来潮,他应该想到这个人会是谁,但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怎么会如此大张旗鼓,而不是修身潜行,以待更好的时机,以现在建康的实力,绝对不是汴梁的对手啊。

    这又是为哪般,破釜沉舟?

    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此人已将建康看透了,君王不王,朝臣不臣,国库空虚,兵弱城破,而汴梁步步紧逼,时而不多了,只有天下结盟,孤立汴梁,或许有一线生机。

    但赵普在这件事上保持了沉默,没有主动向皇上禀奏,他并不能确认自己的真正想法,也没有更好的建言,因为他并不能说服自己相信那个人到底有多大的能耐,足以扭转乾坤。

    静观其变吧。

    这事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潘大人了,血溅朝堂,似乎受了惊吓,一病不起。九门提督的死,打乱了他的计划,最重要的是,这皇上怎么就,像给人灌了迷魂汤,这个李谋到底是何许人也,就靠点功夫,不对,还有些手腕,怎么看,都是他裹挟了皇上,他潘大人也算是建康手眼通天之人了,怎么竟没有这个人的半点消息,哎呀呀,会不会和那个王爷有关,不是说他偷梁换柱,欺瞒了皇上吗?

    不过,这事儿,好像只有皇上知道怎么回事。

    哼,此人是谁,不重要,就让他去冲,去伐吧,最好是铩羽而归,折干沉沙,也就没了对手,到时候,他皇上还得指着我。

    甚至可以给汴梁带兵的透露点消息,就是那个钦差大臣石守信,他现在就坐镇于光州呢。

    当然,不能派信使,只能小道消息,不经意的传出去。

    如此,各方面的消息会集于光州,本来大限已到,石守信要向前方的湖州大举进攻,志在必得,汴梁的提醒让他缓了下来,建康的消息,又让他放弃了萎缩不前,厉害不厉害,比一比才知道,想我石守信身经百战,齐逢对手,那才叫精彩。

    石守信对进兵计划做了调整,选一名干将固守光州,做好回撤的铺垫,同时也是紧急时的增援,再派出小股部队前方探路,自己领主力居中,粮草后面跟上,浩浩荡荡向湖州进发。

    前方捷报频传,一路上的小州,小县,一触即溃,与此同时,荥阳一线柳重阳的部队却是处处受阻,南线吴越王派出的部队行动迟缓,忙着喝酒吃肉,这似乎也说的通,吴越王三心二意,甚至为建康所离间,北线,江南之兵习于水战,而柳重阳是个旱鸭子,可西线又做何解释呢,处处都打着李的帅旗?

    难道说那个石头缝里钻出的李大将军,并不在湖州坐阵,而是在北线指挥,玩声东击西?

    还是小心为好,传令下去,每下一城,休整一下,派军驻守,不要留有任何空隙,要连成线,让唐军钻了空子,掐断了补给,主力部队加快行军。

    石守信在想,是否一举拿下湖州,近逼建康西大门鄱阳,声援柳重阳部,形成北南夹击之势,但也许那湖州正做好了埋伏,等着他往那里钻呢。

    背后真的有一点冒凉风的感觉啊。

    举棋不定的当儿,汴梁的圣旨到了,要西路军乘胜追击,尽早拿下湖州,近鄱阳,形成对柳重阳方面的声援,促其分兵南下驰援。

    天子之命岂可违也,再说,怎么能被一个无名之辈吓破了胆,这绝不是他石守信的作派,咱可是大宋五虎上将之一啊,故弄玄虚可是一点就破,且看石大将军风卷残云。

    传令下去,三更造饭,五更开拔,要工程兵检查一遍攻城用的云梯,战车,弩具,先骑兵,后战车,再步兵,全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