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吴砦传说之拯救秦腔 » 第三十八章 秦腔自乐班

第三十八章 秦腔自乐班

    没有人知道秦家村的秦腔自乐班成立于那一年,只能说古来就有之。

    李公明和秦五爷年轻的时候都是自乐班的成员,据说他俩在自乐班里因为私人恩怨好几次差点打起来。

    张宝民分别请了他俩,请他们各自唱上一段年轻时最拿手的秦腔助兴。

    李公明和秦五爷都不知道对方要来,不然他们或许就不会来,他们本意是想来给张大拿家撑点场面,没想到宝民这小子是存心给他们添堵。

    他们分别坐在屋子两头,横眉冷对,互不搭理,却暗中较劲。

    因为人多,张宝明便到邻居家借了两个火盆和茶具来,分别给大家熬罐罐茶喝。

    老旱烟、罐罐茶、蒸馍馍,这是那个年代秦家村里每位中老年人的特别爱好,也是李公明和秦五爷的爱好。当然了,他们最大的爱好还是听秦腔,看秦腔,唱秦腔。

    秦腔是三秦大地特别是秦家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当地人眼中,秦腔是大戏,板胡响处,锣鼓起时,高亢的唱腔响遏行云,那种气势豪情,与软语呢喃的剧种绝对是两重天。千百年来,他们以唱秦腔自娱,以唱秦腔自豪。

    自乐班里几个人,不需舞台灯光,伴着铿锵锣鼓几件简单的乐器便可演绎人间悲欢。

    秦腔是这个村子的灵魂,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秦腔,这千百年来,秦家村,吴砦乡,乃至整个三秦大地的人们便如行尸走肉一般。

    李公明和秦五爷身边各围了一群人,听他们讲关于秦腔的历史,关于吴砦的传说。在讲吴砦传说的时候,这两个倔脾气的老头都有意避开秦李两家先祖义结金兰为保卫吴砦英勇无畏的事情。

    吃饱喝足之后,自乐班就要开唱,但却不知道该唱啥,因为这每一出戏都是有讲究有内涵的,而不是随便乱唱的。

    每逢喜事,通常自乐班会唱《龙凤呈祥》、《花亭相会》、《喜宴开》、《小开门》、《大拜寿》、《赶坡》,等等。

    丧葬的话,演唱的秦腔曲目跟祭奠、孝道有关,常见的有《祭灵》、《女祭灵》、《二十四孝》、《哭坟》、《柳青娘》、《灵堂》、《王祥卧冰》,等等,都是约定俗成的。

    可盖房唱戏这在秦家村还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唱错了传出去可是会让人笑掉大牙的。这也是秦五爷和李公明愿意赏脸到张大拿家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自乐班已经传承好几辈人了,在这方面可不能栽了跟头,让大家笑话秦家村人没文化。

    张大拿和张宝民父子自然没想到这一点,只以为现在他家有钱了,富裕了,这些人便屈尊降贵都来捧场了。

    轮到主家点戏,父子俩推让了一番,张宝民便点了《柜中缘》,是想着许翠莲把逃避追捕的李相公藏进自家柜子里躲过一劫后喜结连理的故事,暗和要通过盖房迎娶桂英的意思。

    谁知他话音刚落,秦五爷和李公明便异口同声的说《柜中缘》不能唱,众人不免吃了一惊,请他们说明原因,秦五爷理由很简单,盖新房又不是结婚,唱什么《柜中缘》,对此,李公明没有意见,自乐班也都表示赞同。

    张宝民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形一下子给打懵了,赶紧推给张大拿,张大拿想了想,就点了一曲《打镇台》,也算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想着把平日狗仗人势看不起他张大拿的人通通都打一顿。

    谁知他话音未落,秦五爷和李公明又异口同声说《打镇台》也不能唱,这次轮到李公明说原因,李公明就一句话“盖房是好事,打打杀杀不吉利。”

    众人一时无话可说,就让张家父子重新点戏,张宝民和张大拿又重新点了几个秦腔,却都被李公明和秦五爷给否决了。

    场面一时显得十分尴尬,张宝民便暗自思量,这两老头今天莫不是故意来拆台的。好在他还不笨,立即把包袱给推回去,请秦五爷和李财神帮他们点秦腔。

    于是,秦五爷点了《张连卖布》,并给出了理由,说张连嗜赌成性败光家业,气的环四姐要跟他离婚,后在王妈的劝解下改邪归正,踏踏实实过日子。这戏热闹,正适合张大拿。张大拿觉得也是,要不是自己好吃懒做,日子实在过不下去,当年宝民的妈也就不会跟人跑了。

    李公明随后点了《拾黄金》,理由是内容诙谐幽默、引人入胜,且劝化乡人,让大家少做白日梦。也是他知道,张家盖这房就是在打桂英的主意,劝他们趁早死了这份心,别以为自己捡到了黄金,最后得到的却是砖头。

    然而,张大拿父子那明白这些,他们只要这冷清了多年的家里越热闹越好。折腾到大半夜,兴奋的睡不着觉,好不容易睡着了,张宝民却又做起了娶桂英的美梦。

    “大拿、宝民,快开门呢,太阳都晒屁股了你们爷儿俩咋还睡大觉呢,不去吴砦拉砖了,不盖新房了?”直到秦守仁扯开嗓子前来叫门,宝民和他爹张大拿才慌忙起身,把村长迎进了屋里。

    守仁见这瓦房多年失修,屋顶上被烟熊火燎的乌漆麻黑,屋子和院子里经过昨晚的折腾更是一片狼藉,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咋着,你们不着急啊,也不知道提前把卫生收拾一下,这来个人怎么招待啊?”守仁有些气愤,这父子俩真是一个比一个懒,盖房子这么大的事情,他们竟然不重视,还能睡过头。

    大拿和宝民父子俩赶紧把卫生收拾了一下,在火盆里生了火给村长煮罐罐茶喝。起初还有说有笑的,快到晌午的时候父子俩便有些急了。

    宝民提前都给大家打过招呼了,今天要动土,还要到吴砦砖厂里去拉砖,怎么除了村长和王二娃到现在还不见左邻右舍来帮忙,最主要的是说要给他家帮忙做饭的婶子也没来。

    “大拿,你应该早知道会有今天了。”守仁借题发挥起来,接连数落大拿的不是,说“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村里红白喜事喊你去帮忙,你一个劲儿偷奸耍滑,混吃混喝,轮到你自己了,傻眼了吧。最重要的一点,盖房就盖房,非要请自乐班唱大戏。你这是唱戏吗?你这是显摆,这是炫富,这是瞧不起村里人,都说了做人要低调,你这样子还指望有人来帮忙?

    张大拿和儿子一时无地自容,没想到家里穷的时候经常被人看不起,现在成村里第一个万元户了,大家还是瞧不起他,别人家盖房一家最少出一个人,关系好的全家去帮忙,轮到他家了,竟然只来了村长和王二娃两个人。

    张宝民有点生气,也有点委屈,当着守仁的面有点无奈的说:“是的,我爸给人帮忙确实没怎么出力,但总归人是去了的,可大家呢……这秦家村的人可真是没一点人情味!”宝民苦笑着摇了摇头。

    守仁赶紧劝说道:“话也不能这么说,这俗话说人狂没好事,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说不定大家就是想借此给你们提个醒,让咱们不要太张狂了。要想赢得大家的尊重,光有钱可不行,还得会做人呢!”

    “做人,那、那现在该怎么办呢?”张大拿急得像陀螺一样在原地打转。

    守仁建议他挨家挨户再去请人,他再帮忙说说好话,毕竟不能让这事成了全村人的笑话。

    “那好,我现在就去,我挨家挨户再去请一遍。”张大拿说着就要起身去请人。

    张宝民突然喊住了张大拿,说:“爸,不用去求他们,这房我不盖了。”

    “不盖了,不盖那这破房烂院的你怎么娶媳妇,咱们不就真成了秦家村的笑话了吗?”张大拿急得又跺脚又挠头,只怪自己平日里没有好好跟大家打交道。

    “想看我笑话,我要让他们知道谁才是笑话!”张宝明突然一声冷笑,眼睛里放出两道异样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