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御剑之路, » 第八章 可再充元石

第八章 可再充元石

    在去往下一个视察地点的途中,李道言觉得自己必须迎头赶上,搞个小发明让他们也惊讶惊讶。突然,他眼睛一亮,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李希然,你这又元气钻,又浮空车的,再加上那么多元气灯,消耗的元石不少吧?”

    “还是老爹您有见识,一开始还不觉得,这时间长了,日积月累的,确实也不是个小数。”李希然竟然没有抬杠。

    “那需不需要老爹帮你呀,我有一个……”李道言正要咧嘴……

    “不用了,爹,这个问题我已经解决了。啊?爹,你要说啥?”李希然装傻。

    “没,没说啥,怎么解决的,跟爹说说呗。”李道言有种上当的感觉,却又忍不住想知道。

    “其实也挺简单的。有一次我看到赵有德吩咐人把一些采出来的石头又埋回小元山上去了,就了解了一下,爹你之前管理矿山这么多年一定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嗯,知道,有一些开出来的石头元气丰度不合格,但里面确实也储存着不少元气,所以扔了有些可惜,把它们埋回去既不浪费又能延长元石矿山的寿命,这是当初我下的命令。不过,这跟元石又有什么关系?”

    “爹,别着急嘛。不管是元气钻、矿车还是元气灯,这些器具消耗元石里的元气和修行者吸收里面的元气是不一样的。修炼的人会把元石里的元气全部吸收的一点不剩,元石自然跟着化成粉末了。但是这些消耗元石的器具,比如元气灯,等到元石里元气储量不足百分之一的时候,元气灯就点不亮了,但元石还在,里面还有微量的元气支撑着元石的结构。所以,我就想,把之前采出来的不合格的矿石粉碎,把里面储存的元气提取出来,然后想办法把这些提取出来的元气灌输到元气不足的元石里,这样元石就可以循环使用了,我叫它“可再充元石”。所以,我跟陈师傅合作,打造了一台给元石充能的机器,机器会把填进去的不合格矿石粉碎,然后通过密闭的管道把元气转移到一个带活塞的坚固汽缸里,汽缸里放着元气枯竭的元石,然后用活塞加压,将元气强行压进元石里。这样充能的元石里的元气储量一般会恢复到原来的八成,而且可以多次重复,非常方便。我把这个机器叫“元石充能器”,爹,你说我这个名字取得怎么样?”李希然明显就是想炫耀。

    李道言在旁边听的目瞪口呆,突然就朝李希然偷袭而去:“来,让我看看,你这小脑袋瓜到底是怎么长的!”

    “娘,救命啊!爹这是蓄意报复!”

    李道言的计划胎死腹中。

    他们从山后面转回来又回到庄园前。庄园的正前方是一大片的灵田,灵田被横横竖竖的线划分成一小格一小格的,几条主路和很多小路穿插其间,与这些小路作伴的还有一条条灌溉的沟渠。

    “李牧知,接下来就是你的地盘了,咱们边走边说说情况吧。”李道言对在后面跟着的其中一个管家招了招手,叫到前边来。

    “是,家主。”这是一个文质彬彬像一个书生一样的男子,是李姓的本家。其实,再算上后面跟着的五个人,这六个庄园的核心管理成员都姓李,而且都是李道言的本家,从祖辈开始就一直跟随李道言李氏这一支,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是可以信得过的人。

    “这片灵田一共有1012亩,其中371亩旱田种植灵谷,641亩水田种植灵稻。一共有129户人家负责种植灵田,52户种灵谷,77户种灵稻。灵谷一亩地产谷500斤左右,灵稻一亩地产稻800-1200斤,这个与灵田有关,好一点的灵田有的可以一亩1300斤,最差的一般也不会少于700斤。灵谷和灵稻都是一年两熟,所以,这些灵田一年可产灵谷37000斤左右,灵稻128000斤左右。不过,今年的情况跟往年有些不同,产量可能会高一些,具体会高多少还不好估计。”

    “嗯,不错。一千多亩,就是开荒速度有些慢了,怎么回事?可是遇到了什么困难?还有,你说今年的产量会高一些?仔细讲讲清楚。”李道言点一点头,提出疑问。

    “开荒田的事情,除了这些,其实还有200亩左右的灵田种着聚元草,产量增加也和这个聚元草有关,这个少爷比较清楚,还是让少爷给家主讲讲吧。”李牧知有点无奈。

    “怎么哪都有你?”李道言又瞪眼。

    “没办法,谁让我就是这么多才多艺呢。”李希然摊手。

    “少贫嘴,快说。”李道言追问。

    “好吧,就是你们离开不久,我出去浪,啊,不对,是我出去视察工作的时候,注意到一片草地。奇怪的是,这片草地只有一种草,没有任何其他杂草,而且这片草的周围有一层淡淡的薄雾,我就研究了一下,爹,你猜那薄雾是啥?”

    “啥?”李道言面无表情。

    “是元气。原来这种草可以将空气中的元气聚集到附近,但它又没有办法吸收太多,你说神奇不神奇。我就想,这是个好东西呀,在种粮食的灵田附近种上一两亩,那元气岂不是要浓郁很多,那灵谷灵稻的产量肯定会增加。所以,去年的时候我拿几亩田试验了一下,还真有效,所以今年就推广了,就是这样了。”李希然见他爹认真起来,就赶紧解释。

    “走,去看看这聚元草。”李道言神情缓和。

    李牧知前头带路,来到了一片青绿色的灵田,说:

    “家主,夫人请看,这就是聚元草。”

    李道言挥动手指斩了两棵,把其中一棵递给素华,夫妻俩仔细观察起来:

    “还不是灵草。”

    “嗯,但也不是凡物。否则不可能聚集元气。”

    “也对,但是许多灵草像筑基用的九品灵草玄冰花也不能把周围元气的浓度聚到如此程度吧?”

    “说的不错,确实有其神奇之处。”

    “这下今年的粮食产量确实会增加不少。”

    “嗯。这是好事。”

    “怎么样,我没说错吧,这可是我先发现的。我打算今年在庄子周围也种一下。”李希然突然插嘴。

    “去去去,一边去,少烦我。”李道言挥挥袖子。

    这时候,他们其实已经到了灵田了。一眼望去,灵稻和灵谷都已经开始抽穗,一片翠绿色的海洋随风波动。众人静静地望着,一时竟不想离开。

    灵田里疏疏朗朗的有一些人正在劳作。

    有人在将身上贴满各种符文的类似地球上的稻草人有分布的插进灵田,这些符文有发出某种声波的,有散发出某种气味的,有模仿某种鸟叫的,还有模仿其他动物叫声的,用以驱赶有关的害虫、凡鸟等。

    还有人拿着一些小小的具有筛选功能的简易阵图向着周围的庄稼随手一拍,就把灵谷、灵稻间冒出的各种杂草一斩而净。

    空中还有人驾驭着一些元石驱动的简易飞行器来回地喷洒着稀释过的元气药液,用以补充水、元气和一些其他的微量元素。

    这129户种植灵田的人家相互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共同经营着李氏管理剑宗所有的1012亩灵田。

    “农具呢?够用吗?”李道言进行下一项。

    “自从有了可再充元石,少爷也开始制造以元石为动力的耕犁机、播种机、收割机、脱粒机等各种农具逐渐替代以前用苍州褐牛拉动的农具。现在很多户人家开始把自家的牛当奶牛或者肉牛养活,而不再是主要的劳动力。”

    “行,看来咱也不用去看了,李希然虽然嘴不靠谱,但做事还是认真的。”

    “是,那些新农具我都亲自试用过,比用牛更稳定,毕竟很多时候牛累了还会发脾气,元石却不会。”

    “哈哈,你说的也蛮有意思。”

    “另外,鉴于今年特殊的情况,开春前,少爷下令将储粮的粮仓扩建了一下,现在的储量应该可以比以前多一倍。”

    “想的还挺周到。”

    “行吧,时间不多,咱去下一个地方,去把李志叫过来。”

    “是。”

    很快,一个有点像剑客模样的二十多岁的青年走了过来:“家主,接下来要去桑田转转吗?”他不像之前的李牧知,说话举动都比较随意,李道言也了解他随便的性子,没有觉得奇怪。

    “是呀,确实有这个打算。你成天不着四六,那三百多亩的桑田还在吧?”

    “家主这是说的哪里话,那桑田当然已经不在了,开个玩笑,就还行,跟以前一样,没什么变化。”

    “呵,不对呀,李希然那小子就没给你找点事做?”

    “不敢欺瞒大人,还真没有。”

    “哦?这就奇怪了,李希然,你的桑田小发明呢?”

    “爹,您别忘了,我的主业是读书,哪有时间管这管那?”

    “哈!你管的还少啊!当初我经营了十年,每天起早贪黑,都没我这离开的两年变化大。”

    “你看,爹你花了十年为儿子我打好了基础,才有这两年的革新和进步,这叫厚积薄发。”

    “你不用给我戴高帽子,爹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还是你小子有能耐,看的书多,知道的也多,脑袋聪明,想法也多。”

    “还得感谢爹辛苦建的李氏藏书馆。哦,对了,我打算弄个李氏学堂,再请个先生,把庄子各家各户的小孩子都逮过来读书,你说怎么样?”

    “行啊,我没意见,你自己看着办吧。”

    “哎?李志呢!跑哪去了?”

    “啊,家主,这呢!”李志从一棵巨大桑树下探出了头。

    “滚过来!”

    “好嘞,这就滚。”

    “当初正是这棵一百多年的桑树,才有了现在这片桑园吧。”

    “对的,家主。当初咱们刚到这里决定在这里落脚的时候,第一眼看见这棵桑树本来想在这里建庄园的,后来夫人建议与其把它困在围墙之中,倒不如改成桑园养蚕制丝,现在看来还真有先见之明。我李志是佩服的。”

    “还真是。现在这发展的怎么样了?”

    “总的来说,还不错。咱们现有灵桑田364亩,20年以上的的57亩,10-20年之间的240亩,10年以下的67亩。20年以上的一年可以养10次灵蚕,10-20年的一年可以养8次,10年以下的一年可以养5次,一亩田养一次蚕可得蚕茧100斤,这么一算的话,每年一共可以收获282000斤左右的蚕茧,按5斤蚕茧出1斤蚕丝折算,也就是5600斤蚕丝,现在织一匹丝绸需要8斤生丝,所以,咱们一年可以得到700匹灵绸,这在剑宗可是独一份,无数人可眼红着咱这份产业呢。”

    “眼红也没用。这又不是元石矿山,归宗门所有,这是咱们大伙自己一株苗、一锹土、一桶水,一点一点自己种起来的,是咱李氏庄园的,谁也抢不走。”

    “家主睿智。”

    “从十二年前,我和素华结为道侣后自愿申请外放,离开宗门自行发展,从一开始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两处矿业,一千亩的灵田,再加上这几百亩的桑田,就是全部的家业了。你们一直跟着我,从李家庄到剑宗,从剑宗又到了这里,拖家带口,说起来也不易。现在咱们总算是有了自己的根基,也不用四处漂流为生计发愁了。”

    “这是我们的本分。”

    “牧之说得对,家主和夫人在哪,哪里就是我们的家。”

    “对。”

    “没错。”

    “嗯。”

    “好了,今天就到这吧,咱们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