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水浒之北宋枭雄 » (旧章)王婆诫逆子

(旧章)王婆诫逆子

    紫石街西,王婆茶肆。

    “哇……”

    “哇……”

    一阵阵凄若杀猪般的惨叫,从隔壁阁楼上传出,引得街面行人纷纷侧目。

    这是一幢上下两层,内外两间,前有店面,带有后门的独门独户小楼,原是王皇亲的产业,从此拐两个弯,就是县衙,在清河县,也算是交通往来便利,商业经济兴旺之地。

    阁楼外,挂着一杆陈旧、褪色的幡旗,上书“炊饼”二字,在隔壁,是一间茶铺,亦在门外飘着一杆旗,写着“茶肆”。

    在茶肆门口,一个大约四十多岁的老妇人,一边嗑着瓜子,一边抬头往隔壁阁楼上张望,脸上没有一丝的好奇和惊讶,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

    她正是紫石街有名的媒婆,也常给人家接生,大家都忘记了她的本名,皆喊她王婆。

    从茶肆里屋走出一个约二十三四年纪,少气无力的男子,站在王婆身边,一边伸着懒腰,一边朝阁楼上张望,看那眼眶上吃麻呼糊面的样子,该是才下床。

    此时,阁楼上隐约传来呵骂声:“快把你那滥污嘴堵上,鬼嚎个甚么,跟你爹一样,满身的贱骨头,咯得老娘手生疼。”

    话音刚落,阁楼的窗帘掀开,露出一张娇俏明艳的脸来,女子见街上行人驻足张望,她目露羞涩,葱白柔荑轻遮檀口,酥腰慢转,扭捏隐去,人见犹怜。

    有诗为证:

    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

    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

    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

    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

    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王婆对着阁楼“呸”了一口,回头一看,儿子王潮嘴角微张,一脸猪哥相,盯着阁楼上的空帘发呆,心头不由冒鬼火,没有白板,上手就打出一个二饼。

    王婆骂道:“收起你那贼心思,那骚妇,虽不是勾栏里的粉头,可是阎罗的对食,你瞅瞅:

    跟上王招宣,王招宣死了;

    跟上张大户,张大户死了;

    倒贴给那‘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武大不得善终;

    好不容易进了西门大院,西门氏一门横死。连西门庆那厮,也剩半条命,看着也是个短命相。

    如今不知怎的,这要命的又搬回来了,瞅着吧,不用许久,下一个急着死的,很快会求上门!”

    王潮揉着后脑勺,嬉笑道:“娘,我只是瞅瞅,想那武大家的迎儿小娘子,忒可怜了,武大活着的时候,不咋维护,现今武大死了,更没人惜疼她。”

    王婆不屑道:“那三寸丁,眼里除了钱,就剩下炊饼了,哪里还记得有个女儿?”

    王潮挠挠头,惋惜道:“迎儿那般乖巧,潘娘子天天打骂,心也太硬了!”

    王婆瞪眼道:“早前,武大每日自挑炊饼担儿出去走街串巷,到晚方归,一个妇人在家,别无事干,一日三餐,除了吃饭、打扮,只能门前帘儿下站着,她不打人,这天咋黑?”

    王婆顿了顿,又道:“现如今,武大死了,她又从西门大院搬了回来,更加寂寥,不打人,怎么挨到月上中天,吹灯捡钱?”

    王潮嘟囔道:“这也太早了,刚日上三竿,离天黑有的排。”

    “就你惫懒!”

    王婆骂道:“论往日,这个点,那三寸丁早已挑担出门卖炊饼,都不知转了几条街巷。”

    王潮訾笑道:“怪不得他活着的时候,潘氏有大把时间养汉偷人!”

    王婆讥讽道:“我的瓜儿,武大娶的本就不是潘金莲,娶的是他的炊饼摊子,那潘氏即便偷人养汉,又有何干系?又少不了他的一分银。”

    说完,丢了手中的瓜子皮,边拍手边叹气道:“连个喝茶的影儿也不见,估摸着,都跑去县前街,看西门家的热闹去了吧!”

    “那我也去观观。”

    王潮眼睛一亮,阁楼上的美人看不到了,西门家的热闹还可瞧,脸也不净,直奔县前街而去。

    待儿子王潮转过紫石街西,看不到身影,王婆目光复又瞅向隔壁阁楼,目光阴晦飘忽,碎念道:“为了我儿,也得想法子,再发卖了你,省得在老娘眼前卖骚作妖!”

    ————

    东京汴梁。垂拱殿。

    大约行了一盏茶功夫,蔡京、童贯二人入了皇城,到了垂拱殿。

    赵佶正无聊,寻思着要不要出宫去,寻了高俅,游逛坊市,或去李师师那里。听报蔡、童二人求见,便收回了心思,宣二人进殿。

    不待二人行礼参拜,赵佶直言道:“太师、太尉,关于那李良嗣入宋之事,二位可有对策于朕?”

    蔡京道:“陛下,老臣以为,自古以来,招徕远方之人,是国家兴盛和美之事。如今,辽、金正在争兵,军民离心离德,收留李良嗣,必能彰显陛下皇威,凝聚燕京汉民之心。”

    童贯道:“陛下,对向往中原的燕京汉人,臣以为大宋当敞开国门,以母盼子归般热情接纳;且那燕云不会久悬于外,回归大宋早晚耳。收留李良嗣,则能吸引更多的燕云汉官前来投诚,对动摇契丹对燕地的侵占和统治,百利而无一害。”

    赵佶见殿下两位倚重的重臣意见一致,便也不想学先帝仁宗那样召集群臣共议,乾纲独断:“既然太师、太尉主张一致,杨总管,即刻传御旨,令雄州知州和诜,接纳李良嗣入境。”

    杨戬躬身道:“是。”

    “陛下圣明!”

    蔡京、童贯二人躬身齐赞。

    “太师、太尉,你们都是朕的股肱之臣,有二位辅佐,朕很省心。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是朕最大的夙愿,亦是毕生之愿,望二位卿家多费心。若能在我等君臣有生之年,收复燕云十六州,此将不易于扩疆拓土之功,必垂誉青史。”

    童贯、蔡京二人匍匐在地,泣声道:“臣等必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佶从銮座下来,亲手扶起二人,说道:“自太祖以降,百五十年,历代先帝无不以收复燕云为夙愿,但皆未功成,终成憾事,今闻女真阿骨打兴兵反辽,二位卿家费心运筹,定能一举功成!”

    童贯道:“陛下安心,臣等定不负所托,收复燕云。”

    正事说完,赵佶对二人道:“已近晌午,这六月酷暑,让太师、太尉来回奔波,我心不忍,且随我去升平楼,一起用膳,待日头稍斜,再回府不迟。”

    蔡京二人谢过恩,默默跟在赵佶身后,朝升平楼行去。

    行进间,童贯暗示蔡京,提醒他别忘了来前提到的药品调拨之事,蔡京微不可查地点头,但几次想向赵佶提出来,欲言又止。

    赵佶回头,见蔡京脸上一副有事,却憋着不敢言的样子,实实好笑,问道:“蔡太师,可是那明堂营造遇到了难题?”

    蔡京长吁一口气,忙道:“明堂倒无事,只是有另一件事,需要官家谕旨。”

    赵佶有些好奇,问道:“是何事,让太师如此为难?”

    蔡京道:“这事是政事,官家已下殿,臣恐影响官家用膳的心情,故不敢言。”

    赵佶也借坡下驴,便道:“既如此,正好高太尉亦有事要奏,明日朝会,一众朝臣皆在,届时太师奏上,一起共议。”

    童贯瞟了一眼老狐狸蔡京,甚是无语,其百试不爽的“欲擒故纵”这招,今日在官家面前不灵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