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的咸鱼不易当 » 第十三章 值得表扬

第十三章 值得表扬

    铁青着脸的正清老道士看着李玠离开院子,忽然微微一笑,脸色也恢复自然,以前那个口无遮拦的小子如今竟然也会安慰人了。

    居然还用什么生意的一成利润,弥补自己名声的损失,自己有个屁损失,他哪里知道老道在武林中什么口碑。这一成利润也不知道能有多少银子,够不够填山上那些榆木脑袋的坑。

    本来此事只是受岐王所托,如今岐王一传,加上这小子一解释,无形中真真假假,反而让人看不出虚实,倒是一件好事。

    李玠跑的飞快,生怕老道士心疼自己的名声,看不上那点银子,悲痛之下,给自己一拳,那可真是倒了大霉了。

    一想到三天后的宴会,本来李玠还在考虑怎么打广告,怎么样去在上层人士中推广香皂。自己生母崔氏已经过世了,也没有亲姐姐亲妹妹。李范虽说风流惯了,却也没有再娶,连个小的都没有。如今正好有这么个机会,到时候先给那些来参加宴会的婶婶,姑姑的送一些,这不就打入上层贵妇的圈子了嘛。只要这些皇室贵妇用了都说好,香皂这事就算成了!

    充满成就感的李玠,得意洋洋回到自己小院,推开房门一位同样得意洋洋的俏丽侍女,抬头挺胸的站在桌前,让李玠想起前世养的那只梨花猫。

    桌子上放着两把折扇,一把象牙质地,一把竹制;李玠眼神一亮,三步并作两步上前,一把将象牙质地的折扇抓在手里,折扇入手大骨质地细腻,颇有份量,细观光泽柔和,表面均布网状天然文线,花式燕尾,下饰一根穿有羊脂白玉的金黄流苏;李玠手顺势一甩“刷”的一声展开折扇,两张洁白宣纸分部两面,中间均布16根象牙扇芯小骨。

    再看竹制折扇,大骨以玉神竹竹壁削皮而制,颜色竹黄中泛着紫丝,份量较轻,散发一股奇异香味。样式与象牙折扇一般无二,只是并未添加流苏装饰。

    李玠心急先看象牙折扇,单纯只因前世时,是一介屌丝打工人,从未接触过象牙制品,忍不住心中犹如暴发户般的炫富情节。其实单论价值,同样体积的玉神竹可以换来数十倍象牙,而且有价无市。

    传闻楼观道派祖师尹喜自老子处受《道德经》后,于终南山玉神竹内竹楼清斋屏绝人事,三年之内修炼俱毕,道成之际,竹林内紫气升腾。此后竹内泛着紫丝,且散发奇异香味,闻之可助凝神入定,练武修道皆有奇效,此为终南山楼观道派玉神竹独有,故而玉神竹被列为楼观道镇教之宝。

    几十年前,女帝武曌为与李唐对抗,李唐尊道,她便尊佛贬道,曾派人大肆砍伐烧毁玉神竹林,玉神竹不像一般竹子那么容易生长,其出笋少,生长极慢,作为楼观道派祖师尹喜道场的玉神竹林,如今面积只剩巴掌大小。如今想要玉神竹是难上加难了。

    李玠翻遍岐王府宝库,也只找到两个半根,剔除不合适的竹节,勉强能够制作四把。

    折扇如今样品已经制作完成,可扇面还是空空如也。李玠的想法是一面画上水墨画,一面写上字。但是如果自己动手的话,不就等于把李大公子“不学无术”四个打字写在脸上嘛。要写要画就要找当世水准第一流的人士来做,才符合将要成为“天下第一把”折扇“天下第一”的气质嘛。

    扇面上的画可以找王维来画,他的山水画,在大唐是屈指可数的,后人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其在山水画中的成就。且王维常年是岐王府座上宾,作为岐王府世子,请他画几张扇面应该不难。

    画的问题解决了,再来看书法。如今大唐书法天下第一的是时下有“草圣”称号的张旭,他人现在正好在长安城任金吾长史,可是这种大艺术家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素来不向外人赠字,而且岐王府与他不熟,不知道能不能求到字,难不成要请李范出马?这可难住李玠了。

    看着李玠从一进门看了自己一眼,心神便全放在折扇了,如今更是在自己面前皱着眉头转圈圈,都好像看不见自己一样。本来鼻孔朝天,等待夸奖的小侍女顿时觉得受到一万点暴击,可能是自己做的还不够好,大眼睛里开始起雾了。

    正在李玠转的不耐烦时,突然发现还有个人站在桌边,雾蒙蒙的大眼睛,显得委屈极了,李玠忙开口问道:“夏荷,你怎么了?”

    大眼睛本来只是雾蒙蒙,现在是哗哗往下流眼泪,夏荷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开口说道:“公子,是不是折扇哪里做的不好啊?你再教我一下,我去找匠人改。”

    李玠一听,顿时明白了,马上给小侍女一顿夸奖:“没有没有,折扇做的非常好,这次本公子先给你记个大功,以后再接再厉,不许骄傲。”

    已经哭的梨花带雨的小侍女立马雨转晴。

    李玠也是没想到,夏荷只是凭着自己模棱两可的介绍跟语焉不详的图纸,居然这么快就给弄出来了,而且样品做的及其精美,确实值得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