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的咸鱼不易当 » 第四十五章 旅途的起点

第四十五章 旅途的起点

    在大唐,想要从长安到吐蕃的都城逻些(今西藏拉萨),全程需通过后世的陕西、甘肃、青海、四川和西藏5个省区,整个旅途全长约3000公里,横穿西部,再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

    这个行程即便在后世也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考虑到目前大唐的医疗水平,虽然皇帝派了两个御医随行,但整个出使的队伍中,应该有不少人回不了长安。

    李玠经过询问府上出过远门的人,他舍弃了很多用于享受的物件,尽可能多的携带药材、干粮及日用品等,府里剩下的一点酒精与烈酒也都带上了。只希望路上不要遇上什么疫病才好,还有那该死的高原反应,不要太强烈才好。

    李玠的马车是王府订制的四轮大马车,车厢很是宽大奢华,李玠坐在车上,手里拿本《古镜记》悠哉悠哉的慢慢翻看,君落衡坐在他对面看着马车窗外,两人中间还放着一张茶几,车厢依旧显得很宽松。

    此时出使的队伍人已经齐了,礼部尚书正在主持祭天仪式。待到李玠一觉醒来,已经接近中午时分,所有礼仪刚好完成,整个队伍慢慢行动起来。

    李玠伸了个懒腰,转头看向窗外,忽然一拍坐垫,惊异说道:“堂堂左羽林卫郎将,出征居然带着两个昆仑奴,哟,这两小黑跑的真快。”窗外左羽林卫郎将罗鹏正骑在马上,带着先头部队向前奔去,他的马后两个高大的黑人,浑身上下只在腰间围了一圈麻布,迈开两条长腿狂奔,紧紧跟在罗鹏身后。

    紧跟着羽林卫前行的是正使李皓的车队,透过车窗隐约可以看见须发花白的李皓,正惬意的靠在坐垫上,一个侍女跪坐在他脚下,乖巧的按着腿,另一个侍女扇着风。看着两个穿着特有民族服饰,同时又显得一丝不苟的婢女,李玠羡慕的说道:“不愧是新罗婢,还是李尚书会享受。”君落衡依旧静静看着窗外,并没有理他。

    待正使工部尚书李皓的车队先行过去后,充当粗使侍女的哑女一点头,旁边的车夫轻轻一甩马鞭,随着马车渐渐启动,李玠正式踏上西行的道路。50名王府护卫骑着马,四散开护卫在马车外围,而王府其余的马车也在羽林卫的护卫下跟在后方前行。

    一开始,李玠放下手中的小说,还饶有兴趣的看着窗外不断变化的景色,不一会儿,看着烈日下的关中大地,实在没什么好看的,马车前行还没有一个时辰,他已经感到厌倦了。

    从长安到逻些城这一段路,当年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都花了靠近半年才走完,她们的送婚队伍十分庞大,其中带有大量唐皇赐下的嫁妆,还有着大量步行的匠人、乐师等,故而走走停停的花费了大量时间。而今作为使节出使吐蕃,就算再怎么提速,按照李玠的估算怎么也要靠近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逻些城,一想到来回的路上需要花掉接近四个月时间,李玠顿时有些生无可恋,没有网络,没有手机,这无所事事的四个月该怎么熬过去呢。

    由于上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举行仪式,第一天的宿营地,按照惯例罗鹏选在长安以西三十多公里外的咸阳县。咸阳县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城外常年保留有能够容纳三千人的营地。县令尹枚接到命令后,早早安排人手将营地打扫干净,并且令人运来酒水、赶来牛羊等,自己则带着咸阳县的乡绅们在营地内设宴,款待路过的使团。

    无聊的李玠躺在马车坐垫上,就在他感觉浑身都要被颠散架的时候,马车终于缓缓停下了,车夫敲了敲马车车厢说道:“公子,到营地了。”哑女跳下马车,搬出小马扎放在车门外,笑眯眯的站在门边。

    李玠连忙坐起来看着君落衡,君落衡疑惑的看着李玠,见她毫无作为贴身侍女的自觉,李玠摸了摸鼻子,自己伸手打开车门,走出马车。此时君落衡才想起自己现在只是一个侍女,并不是寒烟宫的大师姐,赶紧脸色红红的跟在李玠身后下车。

    笑眯眯的哑女看着一下马车就在整理衣服的李玠,和他身后脸色红红的君落衡,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条线。

    李玠并没有注意到哑女的表情,整理好由于一直躺着,显得有些凌乱的衣服,开始弯腰踢腿的活络筋骨。他身后的君落衡却是看见了哑女的笑容,知道她显然是误会了什么,可是这个也无法解释,只好恼怒的瞪了李玠一眼。

    可是君落衡不知道,本来只是有些怀疑两人关系的哑女,因为这一眼却是确认了自己的想法。虽说这个不知道哪来的小娘子,长相漂亮的像个仙女似的,目前还穿着侍女的服饰,现在看来用不了多久就要变成王府的女主人了,起码也是公子的侍妾呢。

    此时,一道意外的人影从马车后面走了出来,只见来人合上折扇,潇洒一拱手:“李公子,哦,朝议郎,别来无恙。”由于李玠并无功名,作为副使出使吐蕃显然不合适,李隆基便临时给他封了个正六品的朝议郎的文散官。

    李玠闻言转过身来,定睛一看,来人身穿月白长袍,腰悬长剑,虽风尘仆仆,却依旧精神奕奕,原来是鸿胪寺丞李白,立马欣喜的上前见礼,说道:“太白先生,好久不见。”说完想了想,好像自己并没有在出使吐蕃的名单里见到有李白的名字,又疑惑的说道:“我记得先生并不在使团名单里,不知先生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李白摇摇头,郁闷说道:“原本礼部预定出使的张大人病倒了,我也是临时接到旨意代替他的。”本来好好的在长安城享受生活,如今却要踏上前往不毛之地的旅程,心里自然有些失落。

    正愁不知如何打发时间的李玠,听闻能够与诗仙一路同行,顿时惊喜说道:“能够与先生同游这大好河山,真是三生有幸。”

    原本兴致不高的李白,此时也是豪情大发,哈哈笑道:“李公子客气了,不过这一来一去万里路确实对人大有裨益。”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这来去万里必可使太白先生更上层楼。”李玠眼冒星光,光与李白聊会天都足以让他忘记了旅途的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