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神凡二象境 » 芬奇眼

芬奇眼

    忙活了近两个月,张笑歌二人颇感疲累.

    汪明贞提议道:“咱们去花溪镇玩几天吧.种种园子,养养花,逛逛集市,做做饭。”

    笑歌也想着放松几天,清清大脑,把这段时间的事情重新梳理一遍,再商定下一步计划。

    他们没有和胖子及他的养父母联系,而是直接到当地的一处乡村,租了一户农家院。他们向大爷大妈请教了种园子和养花的方法技巧,从网上学习了一些简单点的食谱。就这样,白天没事拾掇拾掇园子里的蔬菜,院落里的十多盆鲜花,忙活完了,二人骑车到镇上逛逛集市,有时也会去河边钓钓鱼。到了晚上9点,便准时上床睡觉。还约定,闲暇时间不准碰电子设备。就这样,闲适地生活了一周。

    安静被两通电话打破了。

    鉴于他们都是发表过临诺级论文的量子领域的科学家,LK公司主办的第一届量子学术研讨会分别对他们进行了邀请。

    LK公司的总部在纽约,汪明贞在读博士期间和导师一起到访过。这是一家高科技公司,在量子应用领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董事长兼CEO李愿就是一位知名的量子领域科学家。

    笑歌拨通了林栋梁的电话,”老林,收到LK公司的邀请?”

    电话那头笑道:”臭小子,我可是你老师!”

    笑歌接着问道:”您去吗?”

    林栋梁顿了顿,说道:”去!这家公司几年前就邀请我加入过,当时我正埋头理论研究上,就回绝了。”

    笑歌接话道:”您是打算去探探路,如果满意的话,就来个再续前缘?”

    林栋梁笑道:”就你小子机灵!”

    笑歌最后说道:”机票我给你订,咱们一起去!”

    挂断电话后,汪明贞问道:”你老师也去?”

    笑歌点点头,补充道:”他还有可能加入LK.”

    汪明贞好奇道:”你说过,他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人。怎么会..”

    笑歌摇摇头,”他最近在理论研究上遇到瓶颈了,需要借助高阶实践达成突破。”

    汪明贞忙接道:”我知道,这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

    一周后,三人一同来到了纽约。汪明贞先是邀请林栋梁到汪家庄园做客,汪老爷子也感谢了他对耀祖的教导之情。

    第二天上午,他们准时来到LK公司总部,由接待人员引领到会议大厅。此刻,来自世界各地的量子领域的科学家们已经汇聚一堂。汪明贞的导师并没有到场,因为他正在参与一项国家项目。

    三人按名牌找到自己的座位,林栋梁自然被安排在了第一排,张笑歌和汪明贞被安排在了第三排。

    大会正式开始了,首先由LK公司董事长兼CEO李愿上台致欢迎辞.这位五十多岁的华裔男人身穿休闲服、腰板笔直地站在台上慷慨陈词。

    在礼节开场白之后,他指着大屏幕说道:”我先抛砖引玉吧。目前,LK公司在量子应用领域拥有三条产品线,一是量子计算”,二是量子识别,三是量子重构。请看大屏幕…

    接着,他便开始逐一地介绍了产品详情。

    量子计算已经被大家所熟知,这部分产品介绍听起来很轻松。

    当他将量子识别时,先让工作人员给每位与会人员发了一本小册子。里面记载了十款古器的详细说明,特别在每一款古器描述后,都附有一段备注(描述了尚不为人知的秘密)。除了笑歌和汪明贞以外,很多人都不明其意。李愿接续讲解到量子识别的应用创新,大家的疑惑也随之消散。原来LK公司用量子识别技术实现了对古器关联的量子信息的挖掘。这确实让大家惊叹不已,只不过他并没有过多地介绍技术架构,这导致大部分人仍持有怀疑态度。笑歌仔细翻看着这本小册,在心理琢磨着:”难不成他也有四脉宝物?”

    李愿继续介绍到量子重构,大家对它最为熟悉的应用场景就是时空传送,可那仍是遥不可及。他指向大屏幕中呈现的一块指甲盖大小的泥片,讲解道:”千万不要小看它。它可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量子重构的物体。”这句话可把与会者惊得面面相觑。看到大家怀疑的表情,他缓缓地讲述了整个实验的过程。为了制造这块泥片,公司专门为其建造了专属实验室。为了降低泥土初始状态的噪度,派人到原始森林挖取来一罐泥土。

    为了加重打造新形态时的环境噪度,在捏造泥片的过程中,不仅播放着莫扎特的音乐,还加强了空气湿度和大气压等环境因素。泥片完成后,再用对撞机将它击解。再对承装容器中的物质进行量子压缩,压缩时百分百还原捏造造时的环境因素。就这样尝试不下一千遍,才成功将这块泥片还原。当然,关键技术的演示都没省略掉了。

    听完李愿的介绍,林栋梁显得有些激动,因为他研究的方向就是量子态的自然影响因素,这恰恰就是刚才讲到的量子重构实验涉及的环境噪度。他暗自赞叹道:”LK公司的研发能力真得很强!对于自己的理论研究肯定有帮助。”他正琢磨时,就见李愿朝他走来,坐在他的身旁。李愿朝他低声说道:”您是我最期待的嘉宾。这次邀请您来,还有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请您加入我们。”林栋梁刚想应承,又忍了下去,礼貌地回道:”好!我再考虑考虑!”

    接下来,又有一位重量级嘉宾上台发表了学术演讲。

    午宴后,李愿安排大家参观他的私人博物馆。

    他带着大家来到LK大厦地下二层,每人发放一枚讲解机。然后,便让大家自行参观了。他亲自陪着林栋梁。

    这些学术大咖难得聚在一起,只是简单地浏览一番便自行返回会议厅继续探讨着学术问题。

    倒是笑歌和汪明贞很好此道,最后只剩他们还在继续观赏着。

    汪明贞嘟囔道:”我猜他一定有暴力倾向,收藏了这么多剑器!”

    笑歌神秘地笑道:”这正好验证了我的猜测!”

    汪明贞扭过头好奇地看向他。

    笑歌低下头小声说道:”我猜他就是四脉之一李家的后人。”

    随即,他按了一下自己的腕表。见此情形,汪明贞立马心领神会。二人便装模作样地仔细观摩身边的一支青铜器。如此同时,’量魂仪’驱动着混合液向LK大厦更深处探去。

    二十分钟左右,就听地下发出一声巨响。博物馆先是发出警报,随即便启动防护措施。馆内很快就会变成真空。笑歌及时调整了指令,混合液瞬间形成一个巨大的空气罩,将二人罩在中间。由于事发突然,馆内的空气已经被冲走一部分,导致空气罩中的氧气也支撑不了多久。

    此时,安保人员已经发现他们,但由于安防系统出现故障,不能有效施救。

    空气罩中的氧气已经所剩无几,二人都有些昏昏沉沉。笑歌暗暗叫苦到道:”当初真不应该发表那篇临诺级毕业论文。”

    系统终于被修复,二人在昏迷前又呼吸到了新鲜空气。

    事后,李愿对这次突发事件表达了歉意,并对外公布事故的原因起于试验操作不当。事实上,是由于’量魂仪’控制的混合液与’控温石’制造的火焰相碰,间接地将镇脉三宝’探玉针’、’润墨草’、’控温石’联络起来,导致了’控温石’的紊乱,进而引发了火灾性爆炸。真实的原因直到一年后才被笑歌揭晓。为了安全起见,事发的当天,李愿就将秘密实验室迁往了他处。这也是笑歌在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找出真相的原因所在。

    研讨会也只能草草结束,为了表示歉意,LK公司为每一位与会的科学家捐赠100万美元的科研经费。

    林栋梁选择接受了LK公司的邀请,他要先回去交接一下工作。

    临别前,笑歌将一枚玉符送给自己的老师,轻声说道:”带在身上,有它,我就能保护你!”

    张小歌已经推测出,李愿一定是拥有”辩剑铃”的李家后人。突如其来的爆炸更加重了他对LK公司的兴趣。无奈,地下实验室已经转移,这条线索暂时无法继续追踪。他索性决定陪汪明贞去巴黎卢浮宫欣赏一下《蒙娜丽莎》。

    达·芬奇是汪明贞最感兴趣的艺术家,他被看作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创作的《莱斯特手稿》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因为书中涉及的领域涵盖了绘画、音乐、数学、解剖、气象学、地质学、光学、力学等众多领域。

    汪明贞认为他最神奇和不可思议的地方就是,”一是他能够将所想的精准地构画出来;二是他能精准地解构各种事物,这也是他能横跨多个领域的根本所在。”她一直想要破解这个谜题,直到”器魂仪”的出发,让她看了曙光,所以她才想去卢浮宫。

    小歌了解到她的真实想法后,表示全力支持。并计划在探测《蒙娜丽莎》后,就去意大利测测其他名作。

    《蒙娜丽莎》闻名于世最大原因就是她那神秘的微笑,但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却是它背后隐藏的故事,据传该作品经过了四次创作,人们一直觉得,达·芬奇一定是故意为之,为了隐藏某种暗示。二人这次去探测的目标,也源于此。

    他们来到画作前,先是欣赏了一番,紧接着,小歌便启动了”器魂仪”。为了让数据采集的更细致全面一些,他们花了一晚上为这幅画设计了一套探测指令。

    数据采集完毕,二人又逛了一小会,便急不可待地奔回酒店。

    将数据按照层、笔痕进行还原。首先查看了按照油画层进行还原的构图,这幅画确实包含四层,每一层的内容与官方报道的完全一致,也并没有发现什么隐喻。接着又查看了同一层的按照不同笔痕进行还原的构图,他们有了新的发现,在最外层,蒙娜丽莎的嘴型发生了多次的改变。

    汪明贞猜测道:”应该是唇语!”

    小歌竖起了大拇指,接着他们便按照意大利语发音对这些嘴型进行字母还原。然后,将这些字母输入电脑,进行排列组合,最后确定了一个单词--意大利语”天才”。

    小歌幽默道:”他在说咱们是天才!”

    汪明贞顿时感觉距离破解谜题又前进了一大步,她分析道:”这种方法一定是他最重要的暗语方式!他在称赞发现者,也就表示还要留给发现者更大的秘密!”

    小歌点头赞同到。

    随后,他们便购买了飞往米兰机票,这一站的终点站便是《最后的晚餐》

    为了保护它,每天限制了游客数量,要想参观需提前三个月预定。二人来到米兰圣玛利亚修道院,花了高价从两个游客手上买到了预订票。走进大教堂,步行了十分钟,便看到这幅画在大厅北墙上的旷世名作。由于年代久远,画面变得模糊。但这并不影响数据的采集。

    回到酒店,看着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构画材料的年代分析,历经数百年的《最后的晚餐》已经被修补了无数次。他们也并没有发现达·芬奇留下的暗语。汪明贞略显失望地起身走向窗边。

    这时,小歌兴奋地将她喊了过来,”快看!在犹大的胸口的位置,发现一截木钉。在大数据比对时,发现它与在金字塔发现那个十字架上的木料来源同体。胸口处的补料属于21世纪。”

    汪明贞琢磨一会,问道:”你想挖挖这条线索?”

    小歌点点头,”有缘,就不能错过!我分析,这块局部修复一定是私人所为。有机会这么操作的人一定拥有独处的权利,这个的身份一定不简单。现在的圣玛利亚修道院已经由政府接管,所以主要人物的往来一定有记录我明天去找人了解一下。”

    最终小歌花了一大笔钱,从相关部门负责人了解到,在10年前,帕英伯爵来圣玛利亚修道院修养了一天。他的家族因为常年捐赠巨额资金给政府用来维护该修道院,获得了一年一次来此修养的权利。据说,帕英伯爵是圣殿骑士的后代。

    线索终于找到了,便不急于一时。小歌决定先把汪明贞的心愿达成了。

    小歌问道:”下一站打算去探那副作品?”

    汪明贞分析道:”我觉得,咱们应该缩小范围。主要去关注他在《蒙娜丽莎》之后的创作。”

    小歌深思了一会,建议道:”人们习惯是在人生最后的时刻,开始进行自我总结。不如咱们先探他最后的作品。”

    汪明贞赞同道:”对啊!他的自画像素描就是最后的作品,现就藏于都灵皇家图书馆。”

    二人从米兰租车来到都灵皇家图书馆,幸运的是,这期间,正在对外展出达·芬奇的作品。

    如往常一样,采集完数据后,便来到一家当地的大酒店。

    由于是素描作品,这次数据分析只是依据笔痕进行构图还原。按照之前的经验,先是对嘴部笔痕进行得构图还原,最后分析出了一组字母,经过重新组合,得出一句话--意大利语”头发密码”。

    不用说,这一定是指他的头发中隐藏很多暗语。二人将头发处的笔痕进行了构图还原,一共还原了27幅图。一时间,也没有找到破解的线索。

    他们又将这27幅图反复查看了几遍。

    汪明贞嘟囔了一句,”怎么才能和字母联系到一起?”

    这一句如醍醐灌顶,小歌兴奋道:”明白了!其中的26幅图分别对应26个字母,就像摩斯密码一样,他用头发的长短,根数来对应字母。”

    二人又仔细研究一下它们的构图规律,最后明确了与字母的对应关系。

    接着,将对应关系输入电脑,对最终那幅图的头发进行拆解分析,在重组的文字内容的版本中,他们最终选定了一版。内容大致如下:

    达·芬奇向发现者透漏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他表示自己天生拥有一双神眼,不仅可以将想想中的画面清晰地投射到任何物体之上,还能将各种事物进行解构,包括运动状态下的事物。这就是他本人们视为天才的根本原因。这个秘密没有告诉任何人,因为这是上帝的赏赐。只有上帝亲吻过的人才配拥有知情权。

    看到最后,汪明贞的平静地感叹了一句:”又是一个开了外挂的天才。”

    小歌若有所思道:”看来是真的存在超能力者。真是越来越复杂了。”

    汪明贞坦然道:”我倒觉得,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真正历史。”

    小歌握住她的手,欣慰道:”幸而由你陪伴!”

    “秘密不是用来分享的,它只属于应该知道的人。”,他们一直遵循这条原则。达·芬奇的终极秘密将继续藏在他的头发中。

    汪明贞拉着小歌手,深情地说道:”谢谢你!下一站,我陪你去法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