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雨即来 » 第二十六章 酒坊酿酒 (求推荐 求收藏)

第二十六章 酒坊酿酒 (求推荐 求收藏)

    周碧茹一路快速地往飞哥赌场走去,身后的同僚心想今天头儿状态不对,总是做出一些自己认知以外的事情,头儿和那个书生一定有些故事,自己是外人也不好说。

    来到破烂不堪的赌场,里面透过昏暗的光线,赌场里臭气熏天空无一人。周碧茹用衣袖捂住了口鼻,看着乱哄哄的桌椅,看到一张零碎的破烂的赌桌,地面上还有血迹斑斑的打斗残痕。心想独眼男人没有说谎,这里确实发生过激烈的打斗,周飞应该是被踢到这个破碎的赌桌上导致昏迷的。

    出了赌场,外面的空气一阵清新。两个捕快大口呼气。

    周碧茹静下来思考了一下,原本计划回府衙的,然后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转向带着同僚捕快向刘氏保仁堂走去。

    A国S市,S大学图书馆。

    今天周末,秀才王明静静地在图书馆历史分区里呆了大半天了。正看着书就接到娜娜的电话,说这段时间每逢周日都不见他人,是不是有了什么事瞒着她。王明告知在大学图书馆看书之后,娜娜竟然找了过来。静静地陪着秀才王明看了一天的书,从此以后,几乎每周娜娜都会和陪王明过来看书。娜娜对王明的上进心表示非常满意,也很喜欢和王明这样一起看书的感觉。

    秀才王明喜欢来一些历史博物馆和有历史书籍的地方。最近和梁国王明的交流很频繁,梁国王明竟然要他帮忙查梁朝灭亡的时间。但是翻遍很多历史书籍都查不到梁国任何信息,梁国就像是历史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想查一下梁国最终的命运都不知道从何查起。

    秀才王明感觉梁国那位王明野心很大,这段时间帮他查了现代建筑、现代装修、桌椅工艺、酿酒工艺等资料。这段时间他竟然爱好枪支了,对火铳的制造非常感兴趣,还有火药构成,发射原理等等。秀才王明自己也只能在图书馆里如宝藏般的吸收各种知识,最后看得每一本书都爱不释手。

    秀才王明只希望梁国王明对自己母亲刘氏好一些,这是他现在唯一的牵挂了。听梁国王明母亲刘氏现在很好,家里现在有了一点银子能过活了,没有之前那么苦了。王明真的很佩服梁国王明能在短时间挣到那么银两,让自己母亲暂时无生存之忧,他内心也非常高兴。

    秀才王明和娜娜订婚在明年5月1日,房子已经买好开始装修了。娜娜现在越来越喜欢现在的王明,现在的王明虽说有些呆板、很传统。没有之前那样调皮;现在很乖很温柔,做事情都是有条有理,任何事情总是给自己设框框条条的,就这一点娜娜很喜欢。

    江宁城外,杨家酒坊。

    酒坊早已建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杨管事的高粱原材料回来,酒坊里的各种器具早都擦的一尘不染了。酿酒的师傅姓梁,一个姓张。都是之前酿造过黄酒和米酒的老手,只是他们没有酿造过高粱酒,他们觉得和黄酒相比应该差不多的吧。

    王明给几个酿酒的师讲解高粱酒的制作原理和工艺之后,几个师傅恍然大悟,原来高粱酒的酿造方法比黄酒多了几个环节,比黄酒的酿造工艺复杂一些。

    王明已经准备了几十斤的酒曲了,根据A国秀才王明的查找资料,高粱酒的制作工艺无非是清洗、蒸煮、降温、发酵、加酒曲、蒸馏等步骤。每个环节都是慢工细活,只能等高粱入了仓库后再进行开始酿造。仓库和酒坊是独立的,相隔几十米不是很远,所有人和物品进了院门基本就全部封闭了,这样避免仓库走水烧到酿造房和地窖。

    目前酒坊的30多人已经到位,每个人都熟悉自己的职责,所有人都已经签五年死约,不允许和外人接触,需要什么物品和信件都由保镖和安保三层检查,由安保人员来完成全过程,就是防止不和人接触,私自带酿酒的秘方出去。不愿意签的直接不会招进酒坊。

    进料和出仓都有三名保镖全程跟着,检查牛车底部是否藏人藏物品等。一般健康强壮的人才能入选进酒坊,身体瘦弱的基本排除之外,酒坊里有郎中常驻,保障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无碍。

    大约傍晚的时候,杨管事带20多辆牛车装着满满地高粱到了杨家酒坊大院门口,开门后20多辆大车直接拉到院子里卸货。酒坊里的工人们一起过来卸货,王明和杨家两父子看着颗粒饱满的高粱很欣喜。

    边卸货入库做账,然后出仓进入酒槽里,酒坊里的工人都迫不及待地准备干活了。

    把一车高粱倒在池子里清洗,清洗三遍后。再倒入温水池里浸泡8个时辰,古代一个时辰是后世的两个小时,大约16-18个小时左右。估计要等到明天早上才能上蒸锅蒸煮。蒸煮的废料酒糟,王明让杨家人在附近做了一个养猪场,酒糟直接拖到养猪场去养猪。

    今晚王明和杨家父子都住酒坊里,杨管事和众人车夫们到澡堂里洗了澡,顿时浑身舒畅。杨员外安排了流水席,让厨房的伙夫大厨们做了10多菜,一起15桌,一桌12个人。厨房的人今晚忙疯了。

    杨管事依旧黑黝黝的皮肤变黑了不少,只是微胖的肚子已经消瘦下去了。脸上多了一些皱纹和沧桑,收购和运输都是他一人操办的,收购的过程和路上应该吃了不少苦。虽说杨家在徐州有一定的人脉关系,要来一石一石的收上来还是不容易的。

    杨管事也没有和杨员外诉苦,经常出去采买习惯了。杨家父子很开心,办完事情的杨管事也很开心,席间喝了不少的酒。这个黑黝黝的汉子他竟然哭了,他趁着酒意把自己这段时间受得的委屈和杨家父子、王明等人说了。

    他这段时间可是受了不少苦,外面的世界远没有江宁这些地方安宁,路上不是山匪就是**的盘剥,总体是有惊无险,有一次遇到硬点子差点回不来了。后来回来走水路有船帮的人照应着好了很多。去的时候必须要走陆路,需要在各地区收集信息和高粱行情。

    第一次收那么多高粱,官府的人都还卖杨家的面子,因为杨家朝廷里有人。在江湖上就难了,基本都是船帮的人来打通关节,要是不行船帮的人直接和对方刀枪理论了。杨管事也见过很多世面的人,江湖就是比实力的社会,谁的武力强就臣服谁,官府的通关文书在江湖里一点用都没有。船帮在长江、运河、海里都有一些分支点,每个码头都是自己的势力,所以江湖人一般不得罪船帮的人。

    通过杨管事的讲述之后,王明得知这个古代社会信息很闭塞,并且很多地方并不安宁,社会秩序远没想象的那么好。未来自己的安保力量肯定是需要来保障的,将来要大力招聘品格好的保镖,武艺超群的人护着自己。

    第二天一大早,温水池里一直在保持80度的温水,锅炉一直有人负责添加柴火。温度高低靠拿墨鱼来测试,墨鱼颜色变色就要控制火的温度。江宁顺流长江直下到松江出海口,海鲜还是容易得到的。

    高粱的颗粒泡发的已经肿胀了,下一步要上锅蒸煮,蒸煮一个时辰,高粱米要表皮开花,抽样检测确保完全熟透。不断加水确保温度在80度左右,然后堆砌降温、糖化发酵再添加酒曲拌匀。做完这些过程就已经去了半天了。到下午开始上蒸锅蒸馏。王明还是有些忐忑,之前没有做过高高粱酒,不知道自己做出来味道如何?

    上了蒸锅之后,不久锅里开始冒白气,顿时香气四溢,笼罩着酒坊里所有的人。蒸锅下的竹筒里开始慢慢滴水了,这滴出来的水就是酒,杨员外迫不及待地拿着水杯开始接,杨子爵喉头只鼓动,眼馋。干活的伙计们都停下手里的活,看着样子也是眼馋得厉害。王明看着大伙都光着膀子,裸着上身,因为酒坊里的温度很高,说了一声继续干,每个人又流着汗加紧地干着,准备上第二蒸锅。

    杨员外好不容易接了半杯酒,杯子里的酒真是酒香四溢,他着急递到嘴边,因为很热,边吹气边喝了起来。众人都眼睁睁看着杨员外所有的面部表情,就等杨员外反应了。只见杨员外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脑袋直摆动,这个动作更是疑惑了。王明看着杨员外的样子有点好奇,忙问道:“杨世伯,味道怎么样?”众人也跟着问道:“怎么样?”

    “酸!好酸!又有些辣!”杨员外直接喊出来。众人听了一顿疑惑。

    王明心想辣是对的,酸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是我的方子不对吗?难道秀才王明给我白醋的方子?

    王明没说话,直接拿着杯子再去接,喝了之后一种熟悉的味道回来了,味道火辣辣的,有点酸。

    高粱酒是高粱酒,没错。味道没错。不是醋,为什么会发酸。顿时他明白了,开始酿造的时候有些杂质没有全部释放出来,含有其他的味道。一锅烧完后有些锅的杂质会有糊味。所以在世面上喝的黄酒也有这样的味道,浑浊不堪。高酿酒是蒸馏酒,不存在其他杂质,很透明。

    看到杯子的酒有些浑浊,他知道了酿造白酒需要掐头去尾,只有这样才是高粱酒的精华。秀才王明最后一句和他提醒过,他差点忘记了。因为现在酒的温度很高,需要冷却。于是他和负责蒸馏的张师傅、梁师傅说,要求先蒸馏放出2斤酒可以给大伙喝,不要浪费。2斤过了再来尝尝,如果有酸味继续放,放到没有酸味为止。蒸馏1个时辰后,在尝尝酒水有没有糊味,如果有煳味就马上停止储存,换另外一锅蒸煮。

    两个师傅开始按照王明的方式方法来去做,酒水出来果然透彻无比,芳香四溢,没有了之前的浑浊,酒和清水一般!等到清水般的高粱酒冷却后,杨员外和杨子爵每个人舀了一碗酒,不知深浅地大口大口喝了起来。

    王明看着俩父子这样喝白酒,真豪爽!心想真是不怕醉死吗?

    杨员外喝完酒一阵咳嗽,喝急呛到了。喊道:“香,真是辣,真是过瘾!没有酸味了,味道很好!”

    本来没有多少酒量的杨员外,喝完酒脸色通红,呼吸都变粗重了很多。不多一会,站立着的杨员外不自觉开始摇摇晃晃得说道:“为何,这天和地在摇晃,要地动了吗?你们也为何左右摇晃起来了?”

    王明一听,杨员外这是喝醉了。高粱酒是属于烈度酒,度数极高,有50-60度。其他的米酒和黄酒就几度的度数,肯定和白酒不能比。杨员外喝完喉头像是着了火一样在燃烧。忙喊道:“给我点水喝。”

    家丁拿来水,杨员外咕咚咕咚大口大口喝起水来。一声长叹,杨员外哈哈哈地笑起来,开心。喊道:“杨家的酒坊终于出酒啦,还是好酒!哈哈哈!祖宗显灵,祖宗显灵啊!哈哈哈。”杨员外被众人搀扶回客房休息。

    杨子爵也喝得脸红彤彤的,他没有和他爹那样撒酒疯。心想自己好歹是有功名的人,偶像包袱不要了吗?在哪里都要注意形象的!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摇摇晃晃的,闷闷不做声,昏昏欲睡地神游了。

    酒坊里的人喝了酒,都开心起来,每个人都洋溢着笑脸,很开心。有了第一次成功经验,他们更加自信起来,热火朝天开始蒸第二锅。一锅最多蒸500斤高粱,1斤高粱酒需要3斤高粱。所以一锅蒸出来的酒能到160-170斤,掐头去尾大约能得140斤左右的酒。

    总体产量还是不错,如果4锅全开,一天就可以产出2000斤酒,一天至少要6000斤粮食,大约50石左右高粱,15000石粮食刚酿造出来100000斤白酒。4个锅炉齐开,差不多需要大半年才能仓库的高粱耗费光了。

    王明决定先酿造10000斤白酒。先打开市场再说,如果销售好,看需求看是否加大量产。江宁这么大的县城也就10多万人,整个江宁府加起来有30多万人。先在酒楼开业推出来试试,如果销量好再加大产能提高生产效率。

    酒坊里有几个大地窖,一个地窖放个几百桶酒没有问题。一个大酒桶可以装200斤酒,王明要求所有的酒要密封打蜡装好,避免酒气泄露存放坏了。

    等到晚上,杨家父子酒醒,杨家俩父子拉王明单独去账房密谈。

    “贤侄,你这酒好啊,真是高明啊,这市面上就我们这一家做白酒,放眼梁国都没有这个生意,我们要发财了!”杨员外悄悄地说着话都掩盖不住他兴奋的表情。

    “贤弟,你打算这酒怎么卖?酒名想好了吗?”杨子爵波澜不惊地看着王明说道。

    “就叫杨家高粱酒吧。”王明也没想好,随意说了一句。

    “什么?这么敷衍?”杨家父子齐刷刷地瞪着王明说道。

    “你们有名字说来听听?”王明无所谓的说道。

    “叫杨酒!”杨员外迫不及待地插话道,说完一副没有读过书,你能把我怎么样的样子。

    杨子爵直摇头,老爹就是这样喜欢这样凑热闹。这是文人雅事,好歹自己是个举人。喝酒了高粱酒之后觉得此酒香辣爽口,醇香四溢。于是说道:“此酒叫高粱醇如何?”

    王明心想,读书人就是不一样,他对酒名字无所谓,只要好喝能卖钱就可以。

    杨员外顿时觉得儿子大才啊,这么儒雅的名字。顿时叫好,就取这个名字!

    杨员外一拍脑袋,突然想起来什么事情说道:“酒如何包装,怎么卖?”

    王明早就布局在陶瓷坊里制作一斤装的青花瓷瓶子了。杨员外本来就是做瓷器的,作坊很多,这一次拖过来500多个瓷瓶。中间碎了一些。用漏斗将酒灌入瓶中,贴上酒名就好了。

    当王明把青花瓷酒瓶拿来到杨家父子面前,杨家父子俩直接伸出大拇指,喊道:“高,高,实在是高!”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层去。

    王明把定价一钱银子一瓶的酒价说出来后,杨家父子俩又咂舌了,杨员外担心卖那么贵没人喝啊,毕竟市面上的黄酒才卖30文一斤,米酒才20文一斤。

    王明笑而不语,过了一会说道:“让那帮酒鬼去喝黄酒去,白酒是高贵的酒,不是随便的人都能喝的。”

    杨员外笑着说:“贤侄,别赌气,要不咱们合计合计?降降价?”

    王明说道:“可以免费在我们酒楼供应一天,要是外方合作,给80文一斤,至少1000斤起批发。售价必须统一,否则宁愿不卖!”

    杨子爵劝慰杨员外说道:“老爹,王贤弟这样定价应该有他的道理,我们先试试,不好卖再说?”

    杨员外听了杨子爵的劝,只能到时候上市了看看再说。

    晚上,杨子爵召集伙计和账房,开始剪纸纸片,煮糨糊,写酒名,忙得不乐乎。

    PS:感谢啊糊涂、茶穜木安元和洛九幽的推荐票,感谢大佬们收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