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雨即来 » 第三十二章 牢狱之灾 (一)

第三十二章 牢狱之灾 (一)

    江宁,府衙。

    安静的周碧茹坐在公房里静静地思索着心事,想到开心出嫣然一笑,脸色不自觉泛红起来。她那肌肤胜雪,双目犹似一泓清水,顾盼之际,自有一番清雅高华的气质,让人为之所摄、自惭形秽、不敢亵渎。但那冷傲灵动中颇有勾魂摄魄之态,又让人不能不魂牵梦绕。她抬起白皙纤细的手提毛笔,在白色宣纸上公整写下小楷——李广茂!

    周碧茹通过逐渐康复的周飞得知是李广茂指使人到朋来酒楼去捣乱,导致朋来酒楼没有了生意。因此这案件锁定了李广茂。

    周碧茹试问周新李广茂能否动一下?周新听后,一阵蹙眉。边思考边说道:“这么小的事情,可以敲打提醒一下就可以了,不需要入狱问罪。”

    “这涉嫌诽谤和人身攻击的行为就算了?这属于是不正当竞争手段好吗?这样破坏商业规则和秩序还要《大梁律》做什么?”周碧茹据理力争的说道。

    周新听了周碧茹的话,一阵头疼、心想这丫头太年轻了,这性格又犟了,固执得10头牛都拉不回来。这都是商界正常手段,没有必要耗费精力去查这些事情,衙门没有其他大案要案了吗?现在快到京察的关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得罪人的事最好不要碰。但是又不好直接伤了周碧茹自尊,定了定神,用手捏了捏眉心一副疲倦的样子说道:“如果真要了结这件案子,就把这事交个县衙吧,让曹熊去处理吧!相信他处理比府衙好。”

    周碧茹心想自己好不容易摸出了一些线索,就这样交给县衙那些人?那些人有府衙的人靠谱,那雷波笨的和狗熊一样,贪酒好色一无是处!送给县衙这不是明显给他们摘桃么?白皙脸上露出不情愿,鼻子哼唧道:“哼!我都快查结案了,这人情送给县衙?我不干!”

    周新很无力,想死。遇到这么执拗的捕头也是很无语,最怕认真,也最怕年轻人做事不考虑人情世故。周新机智地说道:“这样,我来处理。你去请李广茂员外来,等我和李员外谈谈再请杨员外来。”

    周碧茹一脸不屑地说道:“世伯,你是不是又想拿案件做人情?私下处理了事?”

    周新顿时觉得周碧茹看破自己心思,语重心长地说道:“呀呀呀!贤侄,京察在即!李广茂的事最多就是赔钱和道歉的事,犯不上判刑。李家背景你又不是不知道,理解一下!”

    周碧茹被周新点破,顿时恍然大悟,白皙的脸上绯红。笑道:“好的,我知道了。我现在去请李员外。”

    说完,一阵风地不离开了府衙。周新摇摇头,喃喃道:“唉,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江宁城北,朋来酒楼,三楼华山厅。

    王明和杨家父子忙得不可开交,杨世恭这次一次性划出了200亩地来扩大酒坊规模。王明惊呆了,这杨老爷发疯了,200亩地是什么概念?有一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大约14万平方!相当于19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面积。一句要扩大,全部规划都要变!仓库、蒸酿坊、地窖、工人、宿舍等全部都要重新规划。

    王明顿时觉得杨老爷做那么大的酒坊这是要逆天啊,自己都不敢想,5亩地只做了4个酿酒房,200亩要做160个酿酒房,一天产酒80000斤,什么概念?如果酒能全部卖出去就是一天挣8000两银子,如果批发出去一天也有6400两银子进账,一个月下来怎么也得有近20万两白银。如果做生意是做多少卖多少就简单了,白酒也不怕卖不出去,酒越陈越香,又不怕放过期了,怎么都不会亏。

    最担心的是高粱的原材料收不上来,配套的交通枢纽都要去规划,交通枢纽有涉及到运输业、船舶业、交通和安保业等,王明想着都头疼。当王明说要开一间大车房、码头仓库,还有酒坊到码头仓库的路全部要修整的时候,杨家父子都惊呆了。

    杨世恭又开始心疼银子了,疑惑三连问道:“修路干啥?做大车房干啥?码头修建仓库干啥?”

    身后杨子爵挺着笔直的腰,放下手里的笔,一脸疑惑地看着王明,期待王明揭晓谜底答案。

    王明也不想如此费事,如果要扩建,需要的配套设施就多了,躺在家里挣银子不好吗?王明自己是一个无趣没有追求的人!是一个不爱咸吃萝卜淡操心的人!知足常乐不好吗?挣一点银子买地盖大房子娶媳妇不香吗?

    王明定了定心神,说道:“现在如果要扩大投产,原材料的运力不够,开大车房至少要制造出300台四轮大车,4头牛拉一台车。车宽一丈,长二丈!至少能装2000斤的高粱!这样才能保证原材料吞吐量保证酒坊日夜干活不用停工。”

    杨家父子用没见过世面的眼光看着王明,齐声道:“可有图纸?这车怎么做?”

    王明看了一眼两父子,淡淡道:“唉!终究都是我的事。我来画吧!你们负责找木工和购买树木吧。”

    杨世恭舒畅了一口气,心想,只是要扩建,自己并没想那么多。没想到王明走一步能看三步,真的是厉害!心里暗自对王明极其佩服!觉得王明是老天给他送的一个宝,这是诸葛再世吗?杨家列祖列宗要保佑我们杨家要飞黄腾达吗?

    王明没在意杨老爷的心事,又继续交代道:“做大车的好处就是能拉高粱能卖酒。未来在长江码头用50亩地做高粱存储仓库和高粱醇的存储地窖,这便于高粱进货和白酒销售。酒坊和码头接驳都需要大车转运,路就必须要平坦,否则路上不平,酒撒了、车毁了都是银子!再从仓库发货直接从长江走水路出货。长江西有庐州府、武昌府、东有镇江府、松江府。水路交通也比陆路安全也快,江南到处都是水乡,从长江入大运河到杭州也耽误不了多少工夫。”

    杨世恭心惊道:“这,这,这江宁城到长江的船帮码头有80多里路呢,难不成我们一直要修路过去?”

    王明听杨世恭这样说,心想80里路确实很远,按照后世的交通工具就一个小时左右吧,但是靠牛车拉货至少要一天。唉,这个时代该死的交通效率真是低下。如果遇到下雨天难走的路,可能要多花费一些功夫。用青石板铺路太耗费人力物力了,整个杨家的家产拿来都修不起一条青石板路。只能修相应的沙石路,修个2丈宽就差不多了,能方便两个大车会车。

    所谓沙石路,就是将路面地基夯实,然后铺上沙子和碎石。在城郊折算是很奢侈的了。现在梁国的官道也只是把地基夯实了,也没有铺沙子和碎石。80里路全部铺沙石路,一说出来就把杨家父子吓到了。80里路铺沙石,还不如直接把酒坊搬过去江边建设算了。

    王明考虑到治安问题,如果把酒坊搬到江边建设,靠船帮的力量能否护得住?还有船帮自己也有自己的事情,不可能全部帮杨家打理酒坊的事情。万一酒坊建成了,有水贼、外省的力量觊觎酒坊,杨家靠什么能防得住?还有,酒坊建在江边,江宁城的酒水供应还是要靠大车拉过去的。

    王明将这一系列的问题抛出来之后,杨家父子已经目瞪口呆了,他们确实没有想到那么远,只是想到如何省钱了。

    杨子爵看着王明一张英俊的脸,情不自禁的摸着王明的头,像似玩皮球一般在王明的短发脑袋上抚摸着说道:“这是颗好脑袋,要好好保养!你是怎么想到这些地方去的?我们都没有想到这么远!你说得实在有理,酒坊离家近也好照应,随时叫人跑过去护院一刻钟的事情!如果还是不行就叫李彬守备调兵平乱应该也快,相信他会卖我们杨家面子的!”

    杨世恭则一脸心疼银子的说道:“铺80里路的泥沙路,所花费钱粮不菲啊。怎么也要个几千两银子啊。还有大车打造要300架车,还要招车夫、护院......”

    王明看着杨世恭心疼银子的模样,摇摇头打断他的话,说道:“杨世伯,这样,先缓缓!先挣钱了再说。到时候我分红了也按比例拿部分出来铺路建酒坊!还有,不是王庸王员外要如入股嘛,都是可以谈谈?悦来酒楼的李员外拉进来看看,又或者把曹知县、周大人拉进来招商入股,官府出资来做,官府得了名声,捞了政绩事情也办好了,您看如何?”

    杨世恭眼前顿时一亮,有戏!仿佛一记白光打到他脑门上,瞬间打开了他的思路,情不自禁喃喃道:“还可以这样玩?还可以这样玩?”

    “对,可以这样玩!这叫融资!”王明淡淡的说道。

    杨家父子一脸懵逼,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词汇,杨子爵第一时间心想,这个夫子没有教过的呀?杨子爵好奇地看着王明说道:“融什么玩意?融资?”

    这段时间,杨家两父子已经被王明深深影响了,以前杨子爵说话还之乎者也的拽文。现在完全不会了,全是一口白话文。现在典型一副二世祖的样子。觉得在王明面前,自己这个举人的见识还真不如王明这个秀才,对王明开始是嫉妒的,自从看到半个月内让酒楼挣回来5000两,这是真本事了,他知道自己绝对做不到这一步,自己亲爹也做不到!现在对王明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了。所以他认命了,不比了,摊牌了,你行你上!

    王明看着杨家父子一脸崇拜的表情,很得意地解释道:“用官府的力量来办自己的事情,用官府的资金来解决自己的困难,这样自己的产业能在官府这边能受到相应保护,既然分成都是要分出去,何不谈谈?”

    杨员外大腿一拍,伸出大拇指对着王明大喊一声:“妙啊!高啊!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唉,格局太小了!总是自己出钱出力,自己闷头傻傻地干,就怕便宜了别人!王贤侄说得对!就这样办!我来协调官府、李家、王家等士绅,钱的事情贤侄不用操心了。老二,你来解决招工匠的事情吧,这事你门清!”

    杨子爵看着酒楼和酒坊完工了,好不容易可以歇息一阵,没想到又来折腾。二世祖一副心不甘情不愿地回道:“哦!爹,我都好久没读书了,后年春闱怎么办?”

    杨员外心里听了一惊,自己又陷入无限的纠结之中,一边是杨家家业,一边是儿子的前途——造孽啊!

    PS:萌新求推荐求收藏,感谢啊糊涂和洛九幽的投票。各位大佬我错了,我以为没有签约,断一下过国庆应该没有问题吧,结果流量都不给了,大伙都不看,心凉。以后保证不断更了,感谢各位大佬支持,收藏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