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雨即来 » 第四十五章 储备人才

第四十五章 储备人才

    张天师临走的时候半开玩笑说了一句:“王秀才,你这里到时候匀几亩地给贫道建道观,我们做个邻居到时候有个照应!”王明打着哈哈说道:“张天师乃人中龙凤,哪里能在这里屈才,如果天师真要在此建道观王某一定给你预留空地!”

    王明指了指远处一片荒山,这片荒地大约有3亩地的样子,地理位置不错。抬眼就能看到王明这一片宅基地和整个雨花村。王明说道:“如果天师道长真在此建道观清修,那这一快地王某送予张天师!”

    张天师看着远处的那片荒山,捋着白色山羊胡须看着王明,脸上露出期许之色笑道:“如此,甚好!贫道多谢小友!”

    张天师接着笑道:“贫道此生劫富济贫做了很多善事,贫道自从下山走遍江湖已几十载。是时候给自己建一个道观来静心修行了!怎奈手里的经费不足,还需等上几年!”

    王明心想这牛鼻子老道不会让我出钱给他修道观吧?自己目前都是泥菩萨过河,手上的钱也不多。等开完荒和建完房再看看,如果手里钱够就给牛鼻子老道建一个道观,建道观这可是大功德的事情。

    王明对张天师笑道:“能和天师做邻居,此乃是我王明的福分,等我这里完善好了,到时候帮天师建一个道观也无妨!”

    张天师捋着胡须笑道:“甚好,甚好,谢谢小友!哈哈哈!”谢过之后便转身和王明告辞了。

    王明拱手将张天师相送到村口便不再多言。

    王明没有回家,他一直在思考建设房子的事情,目前需要开始召集工匠和民夫了,现在地址和朝向已经选好了,还有几百亩的荒也要请人来开荒。不可能让母亲刘氏和孕妇李氏来开这几百亩的荒田。自李氏进了王明的家门,家里确实惹得周围一些人风言风语。毕竟寡妇的名声不好听,母亲刘氏还算聪明,称李氏是远房表亲过来投靠的,和邻里街坊说李氏之前是个苦命人,死了丈夫被婆家争家产被赶出来无处可去。惹得解放邻居们感叹不已!

    王明平时不在家并不知晓这事。李氏则每天备受别人指指点点心里的压力很大,偷偷地几次哭泣都让心细的刘氏发现了。刘氏之前怪王明随便地领个寡妇回来也不和她打商量,毕竟寡妇进门会影响家风。虽说王家现在不是大门大户,有些名声还是需要注意的。知道自己儿子王明是一番好心想来让李氏照顾自己,李氏人还是不错的,做事可靠也放心。但是王明自己还未成家,街坊邻居真是人言可畏啊。现在李氏寡妇还有孕在身,刘氏知道寡妇门前是非多,做寡妇的苦她经历过也心里很清楚。刘氏自己不用人服侍,现在自己搞得不好都反过来帮李氏了,万一这李氏肚子里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

    王明没有回家,直接到了雨花村转了转。雨花村不大,总共住了100多户人家。村里管事的是就两个里长,一个村正。村正叫谭胜,50多岁的人看起来像后世70多岁的老人。胡子花白、衣着朴素,在村里算是一个小地主的家庭。在梁朝皇权不下乡,基本都靠乡绅自治。大的家庭靠族长规矩管束村民,没有族长村民就靠村正和里正管理,而这些人一般都是年纪比较大德高望重的一批人。

    王明从村口逛到村尾,村里的崎岖不平的土坡,王明差点摔了好几跤,这村里的路面完全和江宁城里铺就的青石板路没法比。村里刚下完过雨,路面泥泞不堪。王明每走一步脚上的泥团糊上鞋子愈发难行。今天的天气还不错,把昨天湿润的路上稍稍晒干了一些,但是雨花村地处山坡上,依旧还有一些薄薄没有散的雾气,以至于地面泥泞不堪。王明心想这以后想办法做个水泥厂全给铺上水泥路,这里一下雨完全无法下脚。

    经过有村里的人指路找到村正谭胜,谭胜见到传了很久说要来买地的书生,没想到这书生竟然找上门来了。他知道王明是有一定背景的,不然之前村里批的地都不经过他村正之手,直接让县衙主簿派人办理了,然后拿着签字画押后的文书告知村正,西北边的荒地都被叫王明的书生给买了。

    谭胜见到王明很客气,一介白衣在古代见到秀才还是要作揖行礼的,一些固有的阶级礼仪是不能少的,如果遇到举人老爷是要下跪的。王明和谭胜聊了一会儿村里的情况,了解到村里基本的人都基本是佃户,比如村正有100亩良田,分给10户村民租种,一般佃户收益的还比较合理公平,比如10亩地所得收益1/3是交租或者是1石米粮分3斗是给地主,另外的是1/3收益交皇粮,另外1/3就是自己所得。

    新来的王明没有买良田,如果买了良田肯定会受到村里各级地主、士绅们盘剥。县城里即便有关系也没有用,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再加上王明买的都是荒山荒地,并没牵扯到村里的地主财阀的利益,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因为要开发荒地需要很大的力气,也需要人手。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开发荒地,荒地首先是地不够肥沃,开发出来还不如贫瘠的田,其次荒地开发出来的田产出收益很少,需要整田下肥,等土地肥沃了再来种估计都饿死人了,小民们肯定开发不起荒地的,时间的成本根本耗不起。

    王明此次过来是想招募人手开发荒地,看有没有年轻壮士愿意来帮忙,谭胜一听直摇头说道:“不可能!开发荒地是不可能的。村里的人都比较懒,处于情面可以帮你一天两天忙的,但是开荒不是一天两天就成的,就算全村里的人都开荒,自家的冬播还要不要做?这不,马上快要下雪了,冬播种大麦是当务之急。你说要开荒,笑话?”

    王明想到了要找人开荒是比较难,心想只能重金招募一些人来做了。王明这一块不是很擅长,不如找擅长的人来干就是了,他第一时间想到了杨管事和刘博。必须要想办法找人来开垦荒地,不然时间等不了了。现在已经是农历9月底了,到腊月开垦完就三个多月了,这个开荒开垦难度有点大,600亩地三个月不知道要都就才可以完善起来。还有自己的房子也要建,王明有些头疼。心想这没有人没资源做点事真的难,有时候有钱都不一定好使。

    王明回到朋来酒楼已经是下午了,和杨儒说了一下自己的难处,杨儒一拍大腿说道:“王公子,你早说呀!我这里有几个远亲还没找到事做,他们人品真的不错,可以给你做管家,厨娘是没有问题的,账房我这里有大把放心的人给你推荐!”

    王明听了杨儒的话顿时觉得天开云散,原来资源就在自己身边,还费尽苦心地找自己不熟悉的村正,这不是自己犯傻了么。王明立刻叫下人去请杨管事过来商议事情。王明在杨家的地位逐渐上升,杨家的公子和老爷都对王明给予高看的。现在朋来酒楼的刘博则是对王明这个人的办事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叫来杨管事,杨管事一听王明要建房开荒。杨管事立刻想到了人手的事情,他知道王明需要找几个放心的管事和下人来看着场子。杨管事有充分做下人的觉悟的管事应有的职业精神,自信地对王明说道:“王公子,你说的事情包在老杨身上!明天一早我给你先找王府靠谱的管事、家丁、护院!账房先生让杨儒给你找。至于开荒的民夫和建房的师傅,我让工地里的人匀20多个过来不是问题!民夫给钱就有,几百个上千随便找!”

    王明知道之前王、李、杨三家的项目现在已经开始在建了,已经招了几百个瓦工和木工师傅,虽说人数还没有达到所计划招的人数,但是可以边做边招,有工地就不怕没有人,总比自己盲目的去找要好一些吧?县城的工人和民夫可以直接调拨一些人过去,李家和王家应该没有意见的,少几十个人和几百个民夫并不耽误工作进程。

    王明说这些人的工钱王明全部出,不走项目里的款项,避免大伙刚合作有想法,免得有人说王明做这釜底抽薪的事做的不厚道。王明这事觉得有必要和李家、王家通一个气,避免合作还没完全开始就生出一些嫌隙。

    杨管事顺带提了一句牛和犁的事情。目前建大车房,王家的人已经组织去买耕牛去了,王家在宁夏国、周国有商路关系,牛马都会买一些回来。目前大车厂里只有20多头犍牛,现在大车厂还在建,犍牛现在主要是配合大车拉一些窑厂的土砖和瓦片。

    其实王明可以不用那么着急建房子,但是如果明年想要荒地有所收益,荒地开发肯定是必须的,建房都可以缓缓。不过目前王宅就两间房过于寒酸,李氏和母亲刘氏还挤在一起睡的,总归是不太好。如果直接在县城里买房然后到乡下里种地多少有些不便的。

    出了朋来酒楼,杨管事带王明分别去王家和李家。王明毕竟是整个项目的牵头人和总负责人,缺了王明王、李、杨三家不一定玩得转。即便玩得转想要好的收益,估计远远达不到大家想要的期望值。

    王明提着礼物到王家。王庸也是各种忙,接待了一波又一波的人,王庸现开始准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新项目里,大力开发酒水销售渠道,目前已经联合了西夏国的商会联合买酒,之前贩卖瓷器、铁锅现在再加上酒水生意,带回来的都是大量牛马和皮货。这一次回来的王家商队直接带回来了200匹牛马,其中马匹有40多匹,其余是170多头的犍牛。宁夏的牛耐力强,拉货耕地都是好手。宁夏马匹是一般都是培育的战马,战马奔袭能力强,耐力不错。这次王家带回来的都是一些退下的来战马,用来拉货磨面都是不错的。

    王庸对王明感官一直不错,当王明说要匀一些牛马开荒耕地和建自家的房子。王庸的态度很和气,总体是没有意见的,现在主要是马匹还不足,用到的马匹不是很多。再加上现在开始在建的大车厂和酒坊扩建用到的畜力并不是很多,目前的畜力都是拉砖瓦、灰石和石头等工作量不大。人手还没完全找齐,只能边建设边招人,匀过去的几十个工匠师傅两天就能招回来,并不会怎么影响工程进度。

    到了李家,李广茂对王明不是很了解。知道王明的手段厉害,有见识,眼光也不错。这次过来商量匀一些师傅工匠做房子和开荒的事情,李广茂是有点不满的,毕竟目前自己都投了钱出去了要想着尽快建好了运行起来回收本钱。大伙都在出功出力的招人找工匠,这段时间江宁的所有木工和瓦工都被李家网罗一空,现在已经安排人到金陵、镇江府去找工匠师傅了。而王明现在跑过来拖自己后腿来建自己的宅子,这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不过王明这小子能来商量这事也不是不能变通,王明这人自己也不好得罪,未来掌舵都靠他来把持的。看着现在朋来酒楼的每天人山人海的客人,再看看自己悦来酒楼门可罗雀的人,他很佩服王明的能力的。

    李广茂多少还是卖了杨世恭的面子硬着头皮答应了,想想没必要一开始就为这些小事情闹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气生财。

    事情圆满处理完,王明拜别了两位员外后回到了朋来酒楼,刘博把最近一些面试工匠筛选的资料全部放在了王明办公桌上。专业工匠师傅不行可做民夫也行。至少比小白基础要好一些,选定了差不多有70多个准工匠师傅和120多个民夫之后王明心里大定,瞬间安心了不少。

    第二天一大早,杨管事和杨儒带来了给自己精心挑选了几个管事、家丁、账房人选。顿时三楼的华山厅里显得拥挤不堪,王明现在顿时觉得杨家的人办事真给力,很快就王明找来了管事2个、账房找了2个,家丁也找了4个,护院也找了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