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雨即来 » 第四十八章 江宁往事

第四十八章 江宁往事

    知府大人周新有些头疼,难道爱好武学的人就那么喜欢切磋和比划吗,三言两语说完之后就想较量一番。他对这个侄女周碧茹有些无奈,好好的一个女儿家的整天要学人家打打杀杀,这以后怎么嫁得出去?这谁敢娶回家一头猛虎?真不像样子。

    还没等知府大人发完感慨,周碧茹和王铁柱拳脚已经招呼上了。王铁柱的五形拳挥舞得虎虎生风,每一拳打出都十分有劲道。而周碧茹绝美脸上露出丝丝不屑,心想打拳光靠蛮力就如花架子一般。被人卸了力道,反而会腹背受敌。周碧茹则发挥女人的先天优势以柔克刚,纤细的身材经过多年的武学侵染身体变得十分轻柔,每一掌推出都是寸劲十足,她完全靠近身的爆发力来伤害对方。两人一开始只是拳脚切磋,都没有完全使出自己的全力。而周碧茹的武当绝学则是掌法以柔克刚,少林的武学则是靠腰马合一挥的拳头出生猛有力,一人挥拳攻击一人则以掌卸力。

    王明电视里看到了太多,什么气机波动,什么挥拳声音呼呼声,这里全部没有,只是听到他们比划暴喝声。两人比划就是近身肉搏,拳拳到肉,没有什么声响,两人打得有来有去,有攻击就有格挡也有反击,两人几乎是手脚并用,主要是看持久力。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腿。逼得两人都退后几步不分高下,整个过程持续了几分钟,双方都没有让彼此受伤。

    周碧茹心想,这小伙子也莫非是个暗劲高手,现在暗劲高手如此不值钱了吗?当然如果遇到宗师级的高手,暗劲几乎不够看的,自己还没出手就被人打趴下了,到了高手境地无非就是快,没有太多招式,直接一招制服,完全看不到身形看不到对方用招。有句话说的好,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武艺再高,也比不上火铳的出镗速度,也比不过千军万马的长枪阵。

    王铁柱心想,好歹要让老爷看看我王铁柱的本事,不能被你这小娘们打趴下,那真是丢人到家了。说完嘶吼着冲向周碧茹,周碧茹则是巍然不动,待王铁柱挥拳冲到自己不到三步的时候,周碧茹飞身侧踢,刚劲有力的腿脚即将落到王铁柱瘪冬瓜似的脑袋上时,王铁柱顿时收拳格挡在右脑耳部位。周碧茹的重重的一腿落在王铁柱的铁拳上,这是周碧茹全身的力量全部灌注在发力的腿上,由于腿部力量的惯性撞击在头部,虽有手臂格挡卸力,王铁柱依旧被周碧茹的飞身踢得一个踉跄单膝跪地,好在王铁柱身体刚猛,这样一击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只是脑子有点耳鸣,脑子里顿时嗡嗡地作响,自己还没有出现晕花现象,没等自己全部清醒,周碧茹空中的另外一脚已经抵近王铁柱的胸口,王铁柱瞬间另外一只手化拳为掌护胸,周碧茹全身的脚力已经飞踏至王铁柱胸口的掌上。王铁柱虽然防护得算是比较周全,但是整个身子依旧被踹出后退几步,并没有倒地,这充分说明了王铁柱的底盘马步扎实。

    通过这几回合来看,周碧茹的腿上功夫了得,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周碧茹长长的细腿要比王铁柱的两臂拳头更具备优势。而周碧茹始终让王铁柱靠近自己一腿间的距离不得近身。没有办法近身的王铁柱刚劲的拳头打在周碧如的脚心窝里,顿时让让她疼痛万分收腿后有些站立不稳,王铁柱趁机近身出拳,周碧茹只能格挡卸力,处于严密的防守状态,顿时被压制得毫无还手之力。

    周新看两人打了那么久不分伯仲,于是抬手制止。王铁柱收拳拱手和周碧茹作揖说道:“承让!”

    周碧茹抱拳看着王铁柱笑道:“你小子身手还不错!”

    王铁柱回礼夸奖周碧茹笑道:“捕头大人真乃女中豪杰!”

    两人停手之后,周碧茹白皙脸上变得嫣红,额头香汗淋漓。

    王明看了两人之间的打斗,他想到了后世的AKM和M4突击步枪。唉,回不去的《刺激战场》!这些人拳脚功夫再好,也比不过一只手枪的威力。王明最近也看了朝廷的邸报,看得自己内心忧心忡忡,其中有一篇文章说的是周国亡粱之心不死,周国全国皆在练兵所谋甚大,而反观梁国的国内依旧歌舞升平,整个朝廷毫无危机感。如果周国这次下定决定灭梁,我们该何去何从?王明顿时一股有心无力,觉得自己需要做一些什么。

    时间已经临近中午,王明请周新到朋来酒楼设宴。周新推辞说有公务在身不便赴宴。在周新在临走前夕,王明问到了大梁朝内的动向,尤其是周国的对大梁的局势如何看得时候,周新瞬间露出了担忧之色,想起10年前周国军队大破江宁城,造成城外许多无辜百姓惨死,守城将官全部战死。在攻城期间,整个江宁城孤立无援,仅靠一个参将带1000多兵力,然后召集全城富户家丁、团练、民夫上墙据守。

    好在江宁府城高有四丈,江宁守城器械完备,全城军民齐心协力,将士用命,江宁的粮食可以支持半年毫无压力。抵挡住了周国5000精兵围城15日依旧无援。梁朝的被周国军队的围城打援战术打怕了,此时镇江府城池已破,而广德府和太平府参将竟不敢带兵救援,怕出去救援的时候野战被围,然而出城之后城中守城队伍薄弱,出了城之后城池被敌军攻打下来会导致腹背受敌,因此都龟缩在城城池里不敢恋战。

    江宁城墙上的士卒因为长期日夜守城,将官、士兵和民夫都已经疲惫不堪,守城的物资耗费殆尽。由于周国弓弩手强大,在城下一波又一波的齐射给城墙上的士卒造成很大的伤亡,导致最后一战能战的兵卒只有300多人,后周国军队云梯上墙出现敌军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参将、守备、千户、把总等全部将官在城墙上和敌军厮杀力竭而殉职,死得十分惨烈,民夫们见大势已去,望风而逃,因此江宁城破。

    周国的军队没有对江宁百姓屠城,周国军队此役伤亡2000余人,江宁守城将死全军覆没约1400余人。周国的军队将领进了城杀了县令和知府一众官员,然后抢得更多粮草和金银去攻打太平府,用少量的部队守城。直到周国与大梁签署赔偿协议,这些周国守城的将官才弃城而去。

    周新说道这些心里不禁情绪低落,江宁县志上均有记载这些往事。周新调往江宁不到6年,经过自己的励精图治,苦心经营,才将这一座将死之城从深渊里慢慢拉了回来,才换得今日的繁荣。

    王明也是一声感叹,他内心里越来越觉得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保证自己的产业。如果将来自己创建的商业帝国是因为战争入侵变得一无所有,自己内心还是有一些忐忑的。毕竟目前这么大的产业自己花了很多心血,自己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这来之不易的经营成果。

    他看了现在江宁的城防还不如10年前,之前还有1000多的参军守城,而现在江宁城只有300多人的守备在此守护城防。万一要是周国军队再次打过来江宁拿什么来御敌!这一根刺深深地扎入了王明的心底。如果自己来训练军事力量,首先迎来的是大梁官军来清缴,王明训练的军事力量名不正言不顺,肯定是要被打压的。

    不过万事有变通,如果遇到战事,大梁军队糜烂不可战。知县可以联合民间组织团练,但是对团练人数有严格要求。一县团练人数最多不可以超过500人,一府州团练人数不超过1000人,并且需要官方授权认可,需要报至朝廷兵部审核备案、下放官职、官服等。团练的职责主要是为了守城,加强城池守护力量,不能擅自出自己州府,否则以叛乱镇压。

    所谓的团练如后世的民兵力量,朝廷不拨发粮草、军饷、装备、军械等物资。全靠民间组织自行承担,团练头目可以受朝廷列入县级练总一职,从九品官职待遇,和巡检平等级别。也就是说将来县里需要练总的情况下才能私募兵丁,只是朝廷一概不管兵丁军服、器械和军饷。王明心想自己都养不活,哪里能养得起500的脱产兵丁?

    王明对周新问及到火器的时候,周新一听到火器的事情就嗤之以鼻。府里的兵器库里有大把的生锈的火铳没人要,兵士们都不屑使用火铳。这个时代的火铳都是火绳枪,打一发弹丸,然后再清理枪膛,再灌入火药,火门装上引线,再用铁签压紧火药,再放入弹丸,再抬枪发射。整个发射过程十分繁琐,一个训练严格的士兵,能一分钟打三枪都是很厉害了。但是在战马的时代,打完三枪战马都开始挥刀斩杀了,哪有时间逃跑,只接被虐的对象,所以很多大梁士兵都不屑用火铳,有时候着急了还打不准。

    现在县衙军火库的火铳均是由军器局制造,吃大锅饭的铁匠造出来的火铳质量参差不齐。天一下雨,火药发潮还打不响,火药放多了之后还炸膛,容易炸伤了自己人,炸膛的枪管能让射手面目全非,血肉模糊,疼痛的嘶喊声能伤其他军队士气,让使用火铳的士兵胆战心惊。火铳的火力不足也是让人诟病的,火铳弹丸射程也只有50多步,和弓箭手射箭距离差不多,同样三息时间里火铳兵开一枪,弓箭手都已经发出三次箭雨了。在箭雨下对射的火铳兵如待宰羔羊。火铳30步遇到敌方身披铁甲基本打不透,伤害不了对方分毫。

    梁国建朝初期都是由各卫所制造的,那时候军费充足,制造的火器精良。大量火铳和火炮给梁朝建国提供了大量火力支援才夺得这半壁江山。后来梁国一百多年来卫所松弛,拨给卫所的军费不足,制造的火器质量堪忧,造成严重的浪费,再加上军火管制混乱,屡见不鲜的炸膛事件后被朝廷收回到杭州军器局。

    收回朝廷军器局之后,这些吃大锅饭的铁匠们生产的火铳也是质量不行,炸膛的事情偶有发生。朝廷每年配发到州府的火铳都成了兵器仓库的压箱底的存在,几乎无人问津。反而长枪、朴刀、腰刀、木盾、藤牌等兵器大受军士喜爱。弓箭手则是专业的兵种,至少要经过5-6年的臂力培养,才能培养出优良的射手。弓兵在这个时代还是很吃香的,有句话说的好,一个弓兵抵得住4-5个枪兵。因为4-5个枪兵还没冲到弓兵面前都已经被射杀了,所以朝廷底层士兵对弓兵的重视可见一斑。我们常在路上见到的哨卡巡检和捕快都会有弓兵搭配,如遇到逃跑的嫌疑人,弓兵可以直接射杀!

    后周新跟王明说如果对他对火铳感兴趣,可以让周捕头带他军火库里看看,卖王明一两杆火铳防身都没有问题,只是质量不是很好,挑选的时候注意。王明听说可以卖他一干火铳非常高兴,到时候有空去找周碧茹带他去军火库看看,选几件宝贝研究一下,有必要自己的家丁们人手一杆火铳,以后还怕什么李二牛李毅之流来报复。

    送走周新一行人。王明又开始进入自己的忙碌的世界里,开始对大车改良和水泥厂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把水泥厂建设起来是有必要的,至少门前山坡的路全部铺上水泥路,以后去城里坐马车也舒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