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雨即来 » 第五十五章 独轮设计

第五十五章 独轮设计

    王明走后,杨顺被安排到松江府去收购烂鱼烂虾、扇贝之类的物件,收购回来磨成粉做肥田之用。钱森则是两边都要照顾了,一边是田里的屯田和打井进度不能落下,王府大院的建造施工也不能停。4个家丁安排了2人跟着杨顺一起去了松江,另外2个家丁一个家丁监工王府大院建造进度,另一个家丁监督师傅们打井的工艺。

    王明手里又没钱了,打井35口要约3000两银子,因为人工和石头成本很高,还有下井作业难度很大。王明现在全部身家只有1500多两。账房梁军已经过来催要了,他有点心疼老爷这样大动干戈的打井造田,放在整个江宁都没有谁有如此大手笔!要是懂行的人绝对没有这样下本钱种田的!这3000两买地加上开荒的1000多两成本、买肥的成本300多两,就这600亩天就投入了约5000多两银子,这典型是败家!没有这样干的!哪个地主老财能干这事?

    没钱了也没办法,王明只能去找老杨再预支几千两了,不能还能怎么办?

    10月的朋来酒楼的账出来了,比9月10565两7钱银子多了1200多两,合计是11800多两,这个月的收益增加是因为上月火锅的研发加入,火锅增加了1000多两的收益。作为商人,每一笔的收入的增加都有迹可循的。酒坊每个月收入一直在6000两上下,拿货的价格不同,有的是8折拿货,有的是1.5倍价格拿货。两边除去成本,上月朋来酒楼王明可以分2400多两银子,酒坊除去成本可收益大约3200多两银子,因为王明在朋来酒楼只占3成分润,而酒坊王明则是占6成分润。

    王明之前预支了3000买地买田产,10月的分润还没出来,刘富已经把王明上月要分的两处收益做出来了,收益总和约5600两的收益单据递到王明手里。在刘富眼里这酒楼和酒坊真是日进斗金!自家老爷现在缺钱是真的,难怪老爷有气魄敢于在600亩荒地上如此舍得投入,光600亩地都砸了几千两银子下去了,荒田如此改造肯定能成为上好的良田,产出粮食肯定很多。换作他自己绝对不会如此败家地砸钱在土地里,几千两银子拿在手里在这江宁城养老一辈子都没有问题了,干啥要全部砸出去?

    王明9月预支的3000两银子,收益已经全部抵消了,还余下近1800两左右,加上这月收益5600两合计约有7400余两,可是老杨手里没有那么多钱,之前杨家大宗项目砸进去了很多钱。等酒楼有了足够钱之后,王明让刘富从杨儒这里支取银子就是了。杨儒是杨世恭的账房,他知道杨家现在全部的家底。杨儒摇摇头说:“王公子,缓几天吧,这些天只能给你兑换5000两银票。”

    王明让账房刘富和杨儒对接银票的事,他懒得管这些事。先拿到5000两再说,把该办的事情先办了。家里装修要钱,田里投资要钱,老杨对增加水泥厂项目不同意,那就自己来做吧。等田里麦子种下了,之前的200多个民夫和120多个匠人全部留下来去开山炸石头,开水泥厂就是了。工钱不少还怕没有人干活?

    这几天整个雨花村都是臭的。整个村子里都到处弥漫着屎香,村正谭胜脑袋都被村民吵炸了,要让王家的那些开荒的民夫不要在地里淋大粪了,这个味道真是受不了。村正谭胜严厉地呵斥村民道:“你们也不是这样过来的吗?王家的那片荒地要肥田在田里泼一些粪有什么的?再加上这个味能有几天臭?”说完这话之后,接下来约半个月里,谭胜被打脸了。谭胜看着村口一辆辆大车拖着满箱满箱大粪接踵而至。本就不好走得路面都被洒落下来的粪水泡坏了,显得泥泞不堪,满路上都是臭哄哄地大粪气味,让路过的人难以入鼻。严重干扰了村民的生活,比如,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家里吃个饭,一顿臭气飘过来之后全家人顿时都没有了什么胃口!能不让人生气吗?

    谭胜心想王家这是把整个江宁城的大粪都拖出来灌在田里了吗?20多辆大车连轴转地来回从江宁城里拖了出来,这一路到城里的官道上都是臭哄哄的,这好好的雨花村都快被人叫成大粪村了。这王明也不过来住,这不是坑我们雨花村的村民吗?以为就几天就好了,没想这泼粪泼了大半个月还没完!

    这一天,有村民拦住了粪车队伍,要管事的人给个说法,这粪车严重影响到了村民的生活了。结果整个10多辆粪车全部堵在了村口。村正谭胜遇到了管事的钱森,钱森好说歹说都村正谭胜都不让粪车进村,要让王家的粪车绕路。绕路是可以不经过村里,但是要多出2里路来,要从另外一个偏僻的小路进山里走。这条羊肠小道小路大车进不去,需要修路才可以进去。

    把开荒的人全部拉过来修路,就这两里路铺过来至少要花2-3天功夫。钱森没办法,这粪车都在这里了总得要走吧?钱森递过去5两银锭子给谭胜。这大粪可能还要拖一个月的粪才能完工,让村正给5天时间让王家的人修路,修好了就可以不通过村口了,以后离村口不到一里的地方转弯进山绕道到荒地里去。

    谭胜很高兴接过银锭,心想王家的人真是阔绰,一个普通的管事就能随手就有那么多钱。把银子放在他那长衫袖口的口袋里,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于是笑着客气说道:“钱管事,我让村民不闹了,我给你们5天时间把进山羊肠小道修好,你们再从新路上绕过去,这样我也好做事,避免村里的人和王家以后闹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也只能这样了,钱森跑到城里朋来酒楼把村里的事告知了王明。王明觉得也是这样也好,一个半月的追肥工期肯定让村民们受不了。于是就让钱森自己做主把事情办了,该修路就修路吧,以后修好了路从山里进出不过村里也好,让账房刘富给钱森报销了银子,钱森就回村组织人手修路去了。

    王明感叹,创业期间各种牛鬼蛇神来干扰的事情太多了。好在朋来酒楼和酒坊在挣着钱,不然王明绝对没有如此有底气能这样挥霍银子。产业做大要守得住,护院肯定是要找的,还有火铳对王明一直有萦绕不开的兴趣。抽时间去找周碧茹买几杆火铳研究研究,到时候给自己的护卫们和家丁每人配备一杆火铳。火铳最大的优势就是训练容易,不用武功高强的人,只需要站着听指挥瞄准开枪就可以了,远处杀人何必要近身肉搏?有现代思维的王明始终不理解动不动拿刀片子砍人,砍得人累死了没杀敌几人,再说了,武功再高也怕火铳!

    王明这段时间需要去大车厂看看,王铁柱随着王明一路出了城,王明边走边想现在大车厂已经生产出10多辆牛车了,只是很小的牛车,长2米宽1米5的那一种,要这些牛车做什么?和外面卖的牛车没有区别,现在开那么大的厂子花那么大的代价不可能只生产这么小的原始牛车。现在的大车可以做到长4米5,宽2米5,牵引马车辕就有3米5了,车身4米5,车身不结实肯定会散架,要做10米长的车身,不算辕和衡木的话,整个车有14米的样子,相当于后世一个加长的大卡车了。说明一下“辕”是马车和马匹只见的连接桥,“衡”则是固定马匹的横梁,通过衡梁让马匹整齐排列拉动辕木带动车身,相当于后世汽车的驱动连杆抽意思。当然,前驱车没有连杆轴,只有后驱车和四驱车有驱动连杆轴带动。

    到了大车厂,王明看到长10米宽3米5的车身样本,还没有定制轮子。看到了4-5辆已经完工的双轮马车。如果要走快路需要换马,如果要拉货基本就要靠牛了,牛走路肯定慢,这个时代没有办法,动力系统只有牲口。这个时代没有蒸汽机,研发蒸汽机也不现实,更不用想后世的内燃机,简直太遥远了。王明到了这个时代和原始社会没有太多区别,唯一区别就是这个时代知道礼义廉耻。

    王明和王铁柱围绕着双轮马车看了又看,每个轱辘上都装有轴承。这种轴承比较落后,全靠铁匠一锤一锤地打出来的,之前王明给铁匠们画了后世的草图轴承。结果大部分工匠们看了直摇头,觉得太难打制了。后世的都是铁块冲压技术,精确到微米纳米。这里全靠手工打制太难了,打成拳头大小的圆圈都是很难。还要打内环,要和中间的铁弹珠吻合匹配——难上加难。20多个铁匠,只有三个工艺精湛的师傅能打出来。整个江宁府手艺精湛的铁匠不到10人,其他的都是学徒帮手。这次王明可是花了重金请过来打制轴承的。整个江宁的铁匠师傅都是已经被王明叫人清空了,也只能寻得这些人过来打制,每个技艺精湛的师傅每个人每月开20两银子,惹得几个股东们意见很大。

    在四轮转向方面A国王明给现在的王明意见是做相应的转向轴,前面两个轮子能独立左右摆动。也就是说前面两个轮子要做独立的轮子,然后用杠杆连接用齿轮来实现转向。王明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但是前轮转向压力太大了,轮子承受不住会绷断。如果不能固定轮子容易增加前轮断轴的风险,整个车身就会坍塌。要是车上面装了2000斤的高粱肯定会直接就塌了,车夫也会埋没在高粱里有生命危险。

    现在市面上的独轮车都是固定的木轮。如果独立出来就需要一个轮子需要一个主力臂轴支撑,两根臂太单薄受力不住容易断,前轮的骨架必须要用铁来打制,这样王明打开了思路。王明找来厂里的一个还未安装的木质车轮。用拿来木匠师傅的木尺。量出车轮车轴和车轮之间的半径大约有18寸长,如后世的60厘米,车轮宽4寸,如大约12厘米厚。后世大众捷达的车轮宽也才19.5厘米,这个时代全是木质车轮12厘米算是很宽了。支撑独轮的铁柱中间的间隙不能低于10寸,因为中间辐条和车轴就去了9寸,后世大约30厘米。

    正在思考的王明看着一个木轮冥思苦想的时候,王铁柱和厂长李阳推来一辆独轮车。王明看到独轮车的设计顿时有了主意,独轮车的独轮就是靠木头几根厚实木头支撑固定的,成三角形之势,这样受力会均匀一些,王明看得激动起来忙夸王铁柱会来事。独轮支撑臂和独轮的中心轴王明决定用铁来打制,用铁来打制出手腕粗的支撑轴心就不怕断轴了,支撑臂来加固这样能承受更多重量。轴心和臂都好打制,王明按照规格画图就行了,让李阳来安排铁匠打制就可以了。

    厂长李阳看了王明画的独轮支撑结构图,有明确尺寸划分,看了设计图之后连忙伸出大拇指称王明这结构设计的简单高明、实用,真是妙!现在让王明犯难的是两个独轮连接转向的问题。光有独立的独轮设计肯定是不行的,独轮做出来,肯定需要靠一根连杆固定结构,不然车一走,两边轮子按走自己的方向,那岂不是很容易让车轮绷断。现在的车轮全部都是木做的。用铁不是没有考虑过,铁没有木头的柔韧性,滚了几圈就会变形走不动了。

    这根横轴的肯定是要带齿轮的,通过车夫转动方向盘下面的齿轮来牵动横条上的齿轮转动方向,让齿轮转动来拉动横条轴拉动两轮转向。有个问题就是横条拉动两个独立轮很容易让木轮稳定结构失衡,辐条容易崩断导致车轮散架。王明又开始头痛了,头痛的是木轮的稳定结构太差了,太容易崩坏了。只能从支撑臂这里找方法来转动横条,这对支撑铁臂有很高的强度要求,在横条上装一个横向齿轮,然后在方向盘下面柱子装一个齿轮,相互钳制转动方向。只是转动方向盘的时候会很费力,对车夫的臂力有要求,这不像后世的方向机有液压系统或者电子助力系统。这里转向全靠人肉转动。

    终于把问题解决了,现在问题及时把中间的横条连接两个支撑臂上面。在横条正中间放置横向齿轮,只需要打制一半齿轮就可以了。方向盘的齿轮也只需打制一半。现在问题是横条和方向盘的齿轮如何固定,还要两个齿轮要对应钳制住。方向轮只需要打到60度的角度就可以了,如果车夫不小心操作过度打成90度将前轮打成直角,由于惯性向前就会让两个前轮直接崩塌。

    王明把设计图画出来,找来了几个铁匠师傅,把图纸和方向机的原理个铁匠们说清楚之后,几个铁匠顿时恍然大悟。都夸王明秀才真是文曲星下凡,王明这一举动解决了上千年不能克服的问题,原来方向机竟然如此简单。几个铁匠夸奖之后就犯难了,齿轮,支撑臂还有方向转向横条要求的结构应该是个整体的,不然转动时候不是整体的几个节点因为不受力很容易崩裂。

    王明先让师傅们先用铁打制出来,要求支撑臂底部两末端都要放上轴承,这样木轮的摩擦阻力会小很多。铁匠们摸着后脑勺只能按照王明的想法和思路来打制试试,等轮子都上了车再说,看能否达到比较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