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雨即来 » 第五十九章 大车问世

第五十九章 大车问世

    下了一晚上的雪,白茫茫的一片罩盖着整个江宁城。天气寒冷依旧阻止不了大街小巷吆喝的商贩们。

    城北东街的路上,街坊邻居们陆续起来各自扫着门前雪,把门前的大街路面清理出来。

    孩童们发疯似的跑到雪地里喧闹,随着漫天雪球飞滚,传来一阵阵嬉闹和无比纯真的欢笑。

    大清早,天依旧落着鹅毛大雪,也阻止不了来朋来酒楼吃早茶的人们。二两白酒,一个驴肉火锅,两个白面窝窝头。小咂一口,香辣辣的,吐出白气,吃上热气腾腾的香辣驴肉,人们面部表情显得十分爽利。

    吃完驴肉火锅,喝完2两高粱醇,身上舒服冒着热气。这是辛苦劳作男人们一天的开始,吃饱喝足有力气干活!

    王明没有睡好,酒楼单间环境还不错,酒楼都是每天严格按照王明要求换的新被褥。

    可能是在破王宅里睡习惯了,王明偶尔享受一次星级待遇有些不习惯。

    大清早的,王明在5楼就被2楼的客人的吆喝声和喧闹声给吵醒了。

    造孽啊!

    王明一骨碌爬了起来,大喊了一声:“王铁柱!”

    “老爷!来啦,来啦!”王铁柱的声音瞬间从楼下传到楼上来逐渐清晰。

    王铁柱和李淼平时睡4楼双人间,王明一声喊,王铁柱从床上一骨碌爬了起来。

    “昨天没回去有通知夫人吗?”

    “老爷,有的!我昨晚回到王宅告知夫人您今晚不回去,就在酒楼歇了!”王铁柱耐心回道。

    “李淼走了吗?”

    “李淼还没有,等会吃了早饭就去王宅咧!”

    “交代一下李淼!在酒楼里端两份火锅回去吃,不要让李姐再辛苦做了,这天怪冷的!”

    “好嘞!”说完,王铁柱这个憨憨“咚咚”地跑到楼下去了。

    王明心想这几天宅子装修就快完事了,让老娘选个黄道吉日搬家,自己也早日心安。

    今天还要把大车厂的事情敲定,让大车厂快点造出来大车早日干活。

    王明带王铁柱在2楼里喝了点白粥和馒头对付了几口早餐,王明不爱喝酒。王铁柱爱两口高酿醇,说是喝了之后暖身子,有劲!

    出了城门,来到城南大车厂。

    大车厂里面附近有打铁室,只要把门窗一关,打车从里面暖烘烘的,就像开了暖气一样。

    车间里空气不流通,厂里面木头的香味道夹杂着汗臭味混合在一起。王明顿时胃里有一阵轻微地翻滚。

    看见几个木匠师傅们光着膀子蹲在地上在组装一副车轮。

    因为车轮的辐条和车轮的弧度牵制要合适,辐条不能绷得太松也不能太紧,太紧了辐条容易扯断或者长期受力变形;太松了,组装的车轮模块容易散,起不到牵扯作用。这是个技术活,做多了就熟练了。

    厂长李阳早早就看到王明,李阳带王明到打铁房,打铁房里温度很高,瞬间让王明想脱掉厚厚的棉袄。

    他在不远的墙边发现了一块长1丈长宽半丈长的铁板。

    走近一看,厚厚的铁板下面有王明之前设计的两车轮支撑臂,两边的支撑臂有一根很粗的铁条,铁条正中间有一块小半齿轮。

    方向盘是独立的,李阳拿来方向盘,王明看着方向盘下转动轴大约有1米2长样子,方向盘中心转动轴有60度的齿轮,齿轮上方不远处嵌入的是木棍,木棍最末端是块实木心圆盘,圆盘有脸盆大小。

    后世的方向盘中心是空心的,就几根支撑柱带动整个盘,这里全是实心的,一个木板切割下来的圆盘和做菜的案板相似,毫无美感!

    王明看得一阵无语,心想:我画的方向盘是这样的吗,这是切菜案板吧?

    这个时代工业技术全是手工,想明了这些,王明内心不再做挣扎了。

    没有焊接技术,全是靠烧红的铁锤在一起的,然后用烧红的铁再加固,过水冷了之后,这样和后世焊接技术一样扎实。

    铁匠们把两个垂直的支撑臂能锤在铁板上是想必花了不少时间,支撑臂做在铁板上,用铁板受力比车身木板要好很多。

    王明心想,这些铁匠们还是花了很多心思的,这样也增强了支撑臂的稳定性。

    王明让李阳安排铁匠们把前轮转向铁板一起装车上吧,几个铁匠跃跃欲试地过来抬这块重几十斤的铁板。

    铁匠们也想一起见证转向系统装到大车厂是否能出现奇迹。如果车只要会转向,以后车做6轮和8轮的都可以的!

    好在长10米宽3米的车轮和车身早就做好了,两只后轮已经装好在车板上7米的位置,前轮装在1米5的位置,这样前后轮轴距有5米5。

    没办法,车夫要操作位置不能太靠后,还要给大车留出更多的空间来拉货。

    因为方向盘转向轴是在车夫坐的位置直接从木板贯穿下去的,车夫要牵着缰绳驱动牛马,还要扶着方向盘,避免前轮丢了方向,肯定会有些忙乱。

    王明估计要用两个人来操作,车夫一个人完成不了,方向盘如果不稳住,前车轮就会随处两边跑,容易出事故。

    这一点是王明没有考虑到的,后世的汽车动力系统和方向只需要驾驶员的手和脚就可以了,但是牛马不是发动机,跑快跑慢全靠人驱使。

    随着“叮叮当当”地响声,底部的铁板已经通过铆钉固定在车身下面,现在只需要把两只木轮装在两个支撑臂下。

    10多个木匠和铁匠一起把车身抬起来,一个铁匠和木匠把两个独轮分别装好,这个时代没有焊接,没有螺母螺帽,只能靠铆钉或者榫卯结构来做加固。

    用了1个时辰,两只轮子装好了,能转向的大车终于在快到中午的时候做好了,把大车推出到厂门口。

    李阳安排人牵来两头犍牛套上绳索,衡的两边分别栓了两头牛,一个铁匠和木匠跳上大车。木匠控制牛,铁匠稳住方向,两个人咧着嘴一脸兴奋。

    随着两头牛被木匠的驱赶声催动,大车缓缓拖动大车,木匠牵动缰绳在牛的身上一震,牛加速走了起来。大车车轮也随着车轮转动“咯吱咯吱”地响了起来。

    木匠收紧左边缰绳,牛开始向左转向。铁匠转动木盘方向盘转向左,方向盘下的齿轮发出“吱吱”地声响,前轮被齿轮带动跟着牛的方向转去。等大车摆正之后,方向盘再回到正常位置,保证车轮和牛身是平行的。

    牛走得不是很快,大车走的总体走得还是很稳。王明让围在车附近的木匠们都爬上木车看看载重。

    40多个木匠们一起蜂拥而上爬上大车,牛顿时感觉车身一沉,车速缓缓地降了下来。

    车把式木匠挥鞭打在两头牛屁股上,牛受痛跑了起来,整个大车速度随之也快了起来。

    四轮车要比独轮车费力一些,稳定性要好很多,坐在大车后面平板上的木匠们因为车速突然加速,几个人站立不稳一个踉跄全部跌落车下来。

    看着几个木匠掉下来狼狈的样子惹得围观的大伙们哈哈直笑!

    拉了40多人在大车大门口跑了几圈后,大车转向和稳定性毫无问题。

    王明心想这算是大车成功了?

    李阳也满是笑容看着王明问道:这样测试算是成功了吧?

    王明笑道:“基本成功了,到时候装上栏板,准备4头犍牛拉两千斤高粱,如果木轮不崩,前轮转向不坏就代表大车可以量产!”

    李阳一听高兴直呼:“好,好,好!”

    听着,大伙的兴奋的欢叫声。王明想到了一些管理问题和李阳做了一些交代。

    比如打制前轮转向系统的铁匠,都要在铁板上做上自己的名字做标签,如质量问题可以找到打制的铁匠,找铁匠和木匠来承担责任!

    还有卖车方面的佣金问题,一辆车卖出的钱拿5两出来给造车的师傅做佣金,让李阳做个细化方案出来,这样让铁匠和木匠师傅们做得起劲!

    李阳拱手作揖道:“王先生真是高明!真是深谋远虑!”

    大车的石头算是落地了,王明的宅子也建好了,王明打算回去后和王刘氏商量一下看看黄道吉日再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