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雨即来 » 第八十八章 又冷又饿

第八十八章 又冷又饿

    王明等人纷纷下车搀扶,李广茂有自己两个儿子搀扶,王庸由自己儿子王良搀扶。杨世恭则是杨子爵搀扶,经过众人一顿安抚后,三人苍白脸上才有了一丝血丝。

    王明心想这三人下车的姿势很帅,一脸淡定,没想到还是吐了,吐得昏天暗地的。

    王明让几人再次上车,三人连连摆手齐声说:“不坐了,打死都不坐了。自己宁愿走路过去江边,也不愿意去坐车。”

    经过王明好说歹说,让李淼放慢速度,让马车缓缓前行的保证之下。三人在冷风中挣扎纠结了好一会才悻悻地上车,也是,那么冷的天气,走到江边都冻成了冰雕,完全是活受罪。

    王明则和李淼围着车身,对车身和轮子全面做了一番检查,看看车身有没有裂缝,仔细看了好一会,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妥的样子,这才重新上车、李淼一勒缰绳赶着马再次出发。

    碎石头路走在上面很软,路面整体还算平整,王明认为施工质量还算不错的,等到修好了水泥路,那真是让古人享受高速的时代来临。

    两辆马车一路慢行,前面的一辆坐人的马车没有车厢,在冷风中吹得已经冻得麻木了,前面的人冷得全身直打哆嗦。王明的马车虽然只是半成品车厢,还没有装好内饰,没有放置躺椅和桌案。就只是钉了门帘和窗帘,车厢里的温度因为人多,所以车厢内还算很暖,只是不敢打开窗户,打开了已久很冷。

    比起来前面的大车就只有护栏的大车要强多了,周德标、刘堂、江远等人坐在前面的马车里,冻得鼻涕直流,喷嚏不断,有些人受不了,要往王明车上挤,好不容易挤下了两人,车里就“哇哇”直叫——人太多了坐不下了!。

    差不多过了快二个时辰,二辆马车才到了江边船帮码头。船帮的码头离王明之前建设的仓库和地窖不是很远,不到一里路的样子。

    江边的仓库和地窖已经完工了,现在已经安排了五个护院在看守。等码头运过来的粮食会直接放在江边的仓库里,然后再用大车转运到酒坊的仓库里,这样不耽误船帮的码头再次出去运货的时间。

    只是未来有了粮食和酒水入库,至少要增加三十人左右看着仓库,以免宵小之徒来打酒水的主意。

    同时船帮码头也可以随时从江边仓库酒窖里装满高粱酒直接发货,这样便于物流运输,不用中转。平时只需要大车在江边仓库和酒坊来回往返运输就够了。

    这样对高粱醇的销售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客户再也不用拉着大车去酒坊拉酒了,只需要在办公楼里签订合约交钱,然后去江边装船上货就可以了,双方都省事。

    未来江边码头王明也想做一些产业,比如酒楼,饭店之类的产业,这里肯定会成为江宁郊外的一个经济增长中心。目前酒坊的酒销量还不是很大,如果销量一大起来,这船帮的码头的船只肯定要增加的,这不是王明说考虑的事情,这都是船帮需要考虑的事情。

    杨家和船帮的关系还不错的,因为走水路耗费是最少的,如果是大车走陆路,一车粮食,押送的人就要吃一半粮食去,耗费极大。只是大梁有些地方水道不是很通畅,比如要去北方,肯定是要从长江口进入海里上天津卫的。

    西夏只能走陆路,这样一路送货的伙计们耗费的粮食特别多,成本极大。吴国的国都在如今云南的楚雄州这一带,倒是可以走海路,只是绕的海路比较远。

    如今很多人愿意走水路的原因是耗费粮食比较少,其次水路要比陆路风险小很多,陆路上的匪徒比较多,再就是很多不可确定的因素造成很多不可预见的损失,比如下雨,泥石流、洪水、车故障等。

    王明和一行人去看了仓库和地窖。仓库和到处都是空空的,确实也没什么看头。王明顺带和众人考察了一下附近的地形,王明想把未来这里都铺上石头路,建一个和朋来酒楼大小规模的综合体客栈,便于有客人休息吃饭的地方。

    王明把此地建酒楼的想法说了,几个股东们顿时有了兴趣。甚至李广茂想把瓷器仓库在这里建一座,这样以后瓷器也可以不用去城里运了,这样多好,发货也快。

    说着说着三个股东们各抒己见表示在这里建设交易市场,要建设骡马驿站等等。王明看他们越扯越远,偏离了自己本来的初心,他也不好说什么,打击了大伙的热情,这些股东自己出资来丰富码头的交易环境他也是愿意的。

    王明对他们自己的想法持中肯的态度,不支持也不反对。如果他们想自己在这里占地来做自家的产业,愿意做就掏钱,和王明没有关系。

    一行人不自觉走到了大车房,江边的大车房这里很早就已经有了,大车房看起来很冷清,门面上只有几辆老式的二轮马车。小二们无精打采地看着江边本来不多的人,无力地喊着:“新出的马车,款式新颖,年底出行哪里都方便,过来看看,便宜卖了!”

    店里的小二看着一行人穿着都是绫罗绸缎,腰间挂着玉佩。这些人的身份一看就是不一般的人。店里的伙计们脸上马上堆砌笑容说道:“各位客官,里面请,您们是要看车吗?”

    王明看着车房里的几个伙计们一脸殷勤。这些伙计们不认识王明,也不认识身后的一行人。他们最多是认识大车厂的李阳。

    而李阳和杨管事押着3000斤高粱的大车正艰难地从酒坊里出发往江边赶。

    江边码头附近的大车房和县城及城南的网点不能比,这里有很多新车都没有上,依旧摆放着是普通的二轮车厢式马车和二轮平板马车,很明显就是拉人和拉货的区别,还是比较老旧的,码头上的人也不多,可见销量一般。

    王明带着一行人来到大院里看看,这里主要是维修马车的地方。看着墙面上的收费表和城南大车房是一样的,王明还是比较满意的。

    店里的小二也是看着人急匆匆地跑到后院有点摸不着头脑,这一群人怎么如此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怎么随意就去了后院?他正欲要去阻拦王明前行,就被人一把拉住之后,告知是东家来考察了。

    店里的小二顿时吓得大汗淋漓,心想好险得罪了东家老爷。

    王明没地方可去,只能在大车房里让人搬来了椅子坐着等李阳等人到来。毕竟外面也冷,码头就那么大一点巴掌大的地方。转了一下就能看到全景,其他的地方都是荒地还没有开发起来。

    结果这一等就是快二个时辰,差不多后世的四个小时,天已经黑了。等李阳把高粱放进了仓库,他们发现押车过来的车轮有些变形,车身把手连接部位也有了裂痕,时间久了肯定要断裂。李阳觉得未来可能要重点要放在这个部位加固车身了。装3000斤高粱已经是大车的极限了,不能再多了,否则容易出事。

    木质车身本身就比铁的强度要弱很多。李阳和几个师傅看了一下,以后车身的部位要加铁板包裹来加固,确保避免出现了断裂现象。

    李阳到了大车房看到了王明,王明一行人已经等得是饥肠辘辘了,又冷又饿。这里还没有吃饭的地方,大车房里的伙房只预备了几个伙计的饭食,王明一行人有30多人,伙房里做不了。

    没办法,只能饿着肚子回城里吃饭了。

    王明看了看李阳的大车,李阳汇报了大车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王明也没说太多,再仔细看过大车压过的路面,看来新路承受了几千斤的重量依旧没有陷车。这就说明路面是合格的。

    王明一众人返回城里,已过了戌时,差不多后世的22点左右。直接开到朋来酒楼,一群人大吃一顿才散伙。

    王明在席面上交代了从明日起,所有骨干股东们都来新的办公楼办公,朋来酒楼的华山厅恢复之前的装饰,以后接待客人用。

    明日上午再开一次会议,把下一阶段的工作再做一些布置。有一些新产业需要布局,酒楼可以豁出去接单了。目前酒坊已经有20个酿酒房完备了,可以一天量产10000斤酒了。之前一天生产2000斤酒的时候就4间酿酒房和锅炉。

    其他的还有140个酿酒坊继续接着盖就是了。先把酿酒产能抓上去,然后就可以挣钱了,现在项目做了好几个月,想必之前筹集的项目资金也不多了。

    酒坊所有的收益暂时全部拿到江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财务账目里来,马上就是12月份了,从12月份开始就要统一项目做账了。

    酒坊、大车厂和采石场的收益全部都要纳入到新项目的财务表里面来。听完这些,李广茂和王庸神色会心一笑,而杨世恭则露出一副肉痛又便秘的表情。

    杨世恭的心情,王明是理解的,毕竟是自己身上的肉,要和股东们去分一杯羹,多少会一些不习惯。等到产出和分红的收益惊人的时候,杨世恭心情就会好很多。

    之前王家、李家对白酒的销售渠道有些保留,毕竟产能跟不上,现在日产一万斤酒也让这两家有了信心。于是承诺一定大力打开周国和西夏市场,还有梁国市场。

    王明在席间和三个股东说了明日在开股东大会的事情。几个股东们也满意点头,毕竟公司新开张几个股东们都是要过来给予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