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雨即来 » 第一百一十章 喝酒看相

第一百一十章 喝酒看相

    中午,王明在家中设宴款待来客,略备了一些薄酒迎接两位大人和三位股东。桌面上,鱼、虾、火锅等现代特色的餐饮一应俱全。王明特意邀请朋来酒楼的厨子过来帮忙指点做了这些菜系。

    看着满桌酒菜,众人面露喜悦之色。这些人基本是王明来到这个世界上给予自己帮助最多的人,王明最感谢的其实是杨家和知府周新。一个是让自己有了安身立命的基础,另一个是官场提携之恩。

    在酒桌上表现最活跃的是张天师,道士没有和尚那么多讲究。喝酒成家两不误,周碧茹师傅也不是有道侣?张天师今天心情特别好,一个劲地夸王明厚道、前途无量和杨家仗义之类的话,热捧王明搬到新宅之后必将飞黄腾达,气运好到爆。

    王明心想这道士确实有些歪理,这之前招募兵丁的事情一直是王明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人招多了怕被有心人举报,招少了镇不住场子。周新这次过来就解决了自己心中的一大难题。

    席间,喝得晕乎乎的张天师给周新算了一卦,说周新这一年内有一劫,要提防小人算计,这一劫过不去会有牢狱之灾。如果这次劫难过去之后将来在官场会平步青云拜相入阁。

    周新被张天师的一番话说得脸一阵红一阵白,很想当面问问自己有什么劫难,要怎么避过去?张天师还没等周新发问就说了一句:“天机不可泄露!”一盆凉水泼到周新的心里拔凉拔凉的。

    众人一听这老道喝了酒,虽然有些风言风语,但是对他的话无不重视,纷纷端起酒杯给老道敬酒,要求张天师给自己卜上一卦。王明这顿午宴顿时成了张天师表演的占卜台。

    周新已经听过了张天师的卦象,只能抚平了心中的波涛汹涌,等吃完饭单独问张天师的破解之法。明年是京察之年,对自己未来出路肯定是要了解清楚的,不然自己坐在知府这个位置上肯定是惴惴不安的。

    最先敬酒发问的是曹熊,曹熊是一县的县官,虽说明年京察他自己不怎么在乎,做了几十年的史员提到这个知县这个位子他很知足,并无太多进取之心,本着自己一心为民的原则,但求无功,只求无过就好。

    张天师算卦一看面相,二看手相,三看六爻,四看八卦。张天师活了几十年,面相基本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健康、婚姻和运程等等。张天师在江湖行走那么多年,看得面相数不胜数,所以通过面相就能把人看得七七八八。

    曹熊面相天庭饱满敦厚,一看就是实干之才。双眼清澈透亮说明是心胸开阔之人。曹熊早年有贵人提携之相,后续官运乏力,想必未来官运平平。曹熊是短命之人,三年内有生死大劫,如果辞官人生将落得圆满。

    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张天师肯定不敢说,只是对曹熊说曹县令身体健康安好,官运平平。为人低调,厚德载物之类的话,最后劝曹大人早日退隐官场,方可逢凶化吉。

    曹熊心想本来年纪也不小了,今年五十有六,年纪大了没想过要去做多大的官。如果京察之年让自己退下来也无妨,乐得自在。至于什么时候退下来的事情那要问朝廷,自己无所谓的。

    张天师对王庸和李茂才则是让其跟着杨家或者王明,方可富可敌国之类的话。对李茂才多说了一句,让其上善若水,心态豁达一些才能走得更远。言外之意就是心胸开阔一些,不要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否则活得不长,李家的败落最终和败家子有关。

    这些话张天师虽说喝了酒有些迷糊,但是他心里敞亮得很。有些事情看破不说破,将来自己道观生意还怎么做?得罪了江宁的这些大佬们以后要不要混?

    说完这些,张天师就后悔了,早知道卖点关子,这不盖道观还差一点钱?随便点拨一下他们捐个百八十两银子这不就凑齐了?但是自己要活命的,因为这些收了钱财有违天道,所以自己还是悠着点,避免泄露天机,否则肯定活不到道观建成。

    之所以,张天师有意把道观放置在王明的家附近,首先这个确实是风水宝地,再加上此地有湖可吸收天地灵气,有助于自己修道修心。其次是王明有着不一般的面相,具体这面相自己怎么都推算不明白,有机会肯定要研究研究王明的。此子不简单,未来必然成大器。

    如果遇到好机缘再给王明送一场造化也不迟。这样更加铁定了张天师吃王明大户的心,以后不会和王明客气,吃他的,穿他的,用他的。以后以占王明的便宜为荣。

    饭后,客人并没有打算走的意图。众人到正房客厅里喝喝茶谈谈事。李广茂把自己对王明招募如此多的兵丁颇为不妥的想法说了,王明觉得李广茂是众多股东中最爱提反对意见的人,王明这样也好,容易让自己能更全面的考虑事情。

    各位股东颇有兴趣地想听听王明的想法。但是在喝茶的过程中,知府周新是最坐不住的,他告辞了众人,单独把道长张天师拉到东厢房一间屋子里关起门来密谈。

    李广茂的主要观点是现在江宁民风淳朴,治下清明。并不是反对要招募如此多兵丁,产业安全一百人足以应付江湖上的任何势力了,招募如此多护院有些浪费钱财,并且会增加用人成本,分得利润会减少。

    李广茂的话也说到众多股东的心里,虽说现在项目运作了有几个月了,前期的投入是应该的,十二月份开始,所有产业都并到了如今的项目里来,未来看似有可观的收益,但是股东们没有赚到钱这是有目共睹的。再加上王明不断地在项目里增加无必要的开支,股东们心里肯定是有想法的。

    尤其对王明想担任民团练总之职不少人有看法。就好比说,我给你投资了那么多钱,你就应该一心一意地把投钱下去的项目本分地挣回来,这钱都还没挣回来,你却要去当官?是不是对我们这些股东不负责任。

    这也是典型的商人逻辑,给了钱你就要给我货。如果给了钱不给货就是白嫖,就是欺诈。

    王明能充分理解股东们的心思,之前没要招人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概念。等真正招到了两百多人之后,看着这两百多人无所事事站在股东们面前操练,每人饭量颇大,这些兵丁都已经超越了辛苦卖力的伙计们,换作谁都不能理解。

    王明抛出了一个观点,城南的产业要不要保护?虽说江宁有几个股东大佬镇着,能让一些江宁的宵小之徒没了觊觎之心。如果出了江宁呢?如果外镇的大量黑恶势力通过水路过来直接抢夺江边的仓库呢?如果有船帮的人监守自盗联合外界的人来偷盗呢?再就是在送货的过程中遇到青龙山的土匪怎么办呢?两万斤酒就是十大车,送货人配送至少要准备一百人的护卫,两万斤酒就是三千两银子。如果这一百人至少都出去了,城南的产业不要保护了吗?

    一顿话说得众股东们都无话可说,李广茂的心思王明很清楚就是因为没有拿到分红而焦虑。如果这些股东们拿到十二月份的分红后,想必这种心思会少很多,但是这些股东们三个月的建设期都等了但是就等不了这一会。

    这些地主老财眼光还是有些局限,只是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放。这就是王明带不动这些股东们想出来单干的原因。现在对王明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的资源太过于薄弱,太依赖于三家股东的社会各类资源。

    “王贤侄!你还是想要当官是吗?还是要做个民团练总是吗?”李广茂不甘心继续问道。

    “是的,我打算做这民团练总,理由是官府是属于白道,一是这样我们未来发展到其他的府、县,官府的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是如果我们的货和官府有一定关系的话,在通路和渠道上从官面上来说会更顺畅一些,至少官府层面的人不会为难。”王明耐心的解释道。

    “王贤侄说得有道理,只是你的精力用到练兵之后,我们的产业你还会在意吗?”李广茂的态度比刚才要好了许多。

    “再给我四个月时间,我会让你们赚钱,十二月份的收益应该能让你们回本一部分是没有问题的!”王明自信地说道。

    股东们顿时一阵缄默不言,十二月份已经过半,从账面来看盈利并不是理想,主要是这段时间的征兵耗费了一些银子。生活开支增加了不少。王明说的四个月时间是江边和酒厂对面的酒楼、镖局、武馆、酒厂、水泥厂和酒坊都建设完成了。如果白酒这一项,一天产量八万斤,全部卖出去的话就是一万二千两银子,一个月下来怎么也有三十六万两!

    看看这收入再看看之前的投入简直九牛一毛。股东们心里都能算的,目前一天一万斤白酒产量依旧还是供不应求。

    王明把该说的话都说了,让股东们自己去想吧。

    这时候,杨世恭出来说话了:“贤婿说得有道理,我杨家支持贤婿的想法。护院力量肯定是要加强的,未来要做好酒水配送服务,护院肯定不能少,出了江宁府有些地方并不太平,贤婿想得远!”

    王庸也是不想为这点小事来得罪王明,毕竟像王明这样的商业奇才在江宁乃至整个大梁难找,尤其是经营的眼光独到,就这一点是很多人不能比的,还不断研发新的一些产业,放眼整个大梁都是没有的,其他的人几乎都是跟风,跟风的小作坊能有成什么气候?

    所以,王庸也站出来帮助王明说话:“王贤侄,你放手干吧,招满三百人就适可而止了,三百人在整个江宁也是很大的一股势力了!相信没人敢打城南这一片产业的主意了。”

    看到杨家、王家都这样说了,李广茂脸色有些不好看,也不好多说什么。曹熊更不会说什么,突然多了一股民间防卫力量对自己来说不是坏事,只要这股力量能被官府束缚,当然是最好的。

    王明看大家都不说话,他要把自己憋在心里很久的想法跟各位股东说说。于是说道:“城南产业的防卫力量我想招募一千人!”

    众人脸上一顿抽搐,神色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