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雨即来 » 第一百八十三章 今年规划

第一百八十三章 今年规划

    完了,王明觉得不能让杨静怡就这样跑回去见老杨,不然,自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看来还是王明太着急了,心里想着要娶周碧茹,想试探杨静怡,看来自己还是想得太理想了,这个时代的女人和后世没有区别,一定不能在一个女人面前提另外一个女人!这都是血泪史啊!

    王明追上杨静怡,拉住杨静怡的手,轻轻抚摸,安慰道:“静怡,刚才只是和你开个玩笑的,你不要生气,你在我心里可是独一无二的,我有你就满足了,哪里还有精力再去娶别人,好啦!不要伤心啦!笑一个!”王明不太会说话,伴着拙劣的鬼脸一个劲地哄着杨静怡。

    杨静怡并没有那么好哄,非让王明发誓以后不允许再提。王明无奈当着她的面说了一些自己不愿意说的话,才把气头上的杨静怡的情绪稳住了。见到杨静怡稚嫩的脸上浮现笑容后,王明才深深地吐了一口浊气。

    经过这一试探,王明心里空落落的,他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周碧茹。看着杨静怡开心的笑容,王明在杨家呆得索然无味。

    到了下午申时,王明在杨家呆得无趣。于是王明和杨世恭、杨静怡告辞之后回了家。

    回到了家,母亲王刘氏对着王明一阵问长问短,问杨家对他如何?怎么没有吃完饭就回来之类的话。王明心里也是烦躁得很,托辞说回来有事情处理。明天第一批安宁军军节后回营,肯定有不少的事情需要办。

    王明预计此次放回家的一批乡兵回到乡里,肯定给安宁军的名声做了一次宣传。按照常理来说,城南大院门口应该会涌现出一大批报名参军的人。想必再招募七百人,补充到一千人的乡兵队伍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王明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把整个安宁军的架构全部列出来。目前整个安宁军的只有三百余人,未来招募一千人。单凭什长制肯定是不行的,王明把什长职务改成小旗,十人为一小旗,五十人为总旗,一百人为把总,相当于官军建制的百户,十个把总为千总。

    千总由王明担任,副千总分别为岳涛和陆宁。千总相当于官军的千户官,和李彬的等级差不多。这些只是在安宁军内部作为称呼,便于乡兵的管理。实际上,王明在朝廷编制里只算是一个八品的武官。要是让地方的官员知道王明自封千总,如果遇到有心的挑拨,王明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岳涛和陆宁兼任为新兵教头和副教头,梁超为骑哨队队正,姜龙为队副。骑哨队初期二十人,未来扩建到二百人。岳涛为甲等兵的总负责人,陆宁为乙等兵的总负责人。甲等兵预计提到三百人,乙等兵预计提到五百人,等下一轮军事考核过了再定编制。

    后勤保障方面,铁匠房由张丙昆为兵器房主管,平时都是喊张师傅的尊称,他的名字叫张丙昆。医馆方面任刘庭旺为医馆主管,食堂方面任胡少鹏为食堂主管,胡少鹏是食堂的主厨兼食堂管理员,曾经是从朋来酒楼调拨过来的大厨。辎重队队正,王明脑子里想到了两个人——周德标和杨宁。

    周德标是宿舍管理员,这人很勤奋,认真负责,经常在宿舍仓库里任劳任怨,军需采购做得还不错。曾多次和王明说帮忙调派十个人手,管宿舍的事情太多太杂了忙不过来。周德标不但要管好军需仓库,还要管好兵器仓库。闲暇的时候,要协调张定和刘堂的木匠帮忙做身份木牌,采购盆、被褥、家丁服饰、鞋帽等物件。

    周德标不光是要做安宁军的通行令牌,还有这几千号人的工人、民夫的身份牌。周德标手里只有五个人,管理那么多人用度严重转不开了。现在有五十多栋宿舍楼要管辖,虽说现在开放了有三十多个宿舍,但是遇到安宁军的人要入住,周德标要连夜准备好相应的生活设施。

    杨宁是大车运输的负责人,负责几个小组,主要的任务是将酒厂的酒拉到江边,在江边装满高粱再到酒厂,然后再拉酒到江边如此循环。现在手里有一百八十多辆大车在运转。在江边往江宁的路上差不多隔个几百步左右就有一辆大车,来回十分繁忙。现在有三十多辆车在服务水泥厂的建造,有一百五十辆车在拉酒。

    未来一千安宁军要是长途奔袭作战,辎重队肯定是不能少的。王明的心思偏向于杨宁,杨宁这个人看起来很精明,心思很细致,之前是酒厂的伙夫出身。一次临时任务去拉高粱,结果就一直跟着杨家的杨管事去苏北拉高粱,一路上跟着杨管事吃了不少苦头才熬出了头。他对大车修理经验特别丰富,尤其是修理车轮,轴承等。

    最后,王明辎重队长确定为杨宁。王明想得脑袋有些疼,现在要考虑的是后勤补给,虽说现在厂区里效益还不错,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肉食供应不足。胡少鹏因为几次买不到猪肉已经和王明吐槽过好几次了,让王明给想想办法。

    王明第一时间想到了养猪,要大规模的养猪,养鸡和养鸭。有了鸡,鸡蛋供应就不怕了,也能满足这些劳工和安宁军的日常需求。还有军服厂,过年前让杨顺组织做的手工作坊是临时拼凑的。

    之前王明就没有好好规划军服厂的事情。冬天来了,这之前棉衣,棉裤,棉鞋,棉帽,被褥,之前都是统一在市集购买的,市集的货都是原始的手工业加工,哪里有那么大的产量?再加上做一套下来还要二两银子,成本太高!不少劳工因为寒冷,手上冻了不少冻疮,不仅仅手上有,脸上和脚后跟都有的,王明看得一阵心疼。

    现阶段整个城南厂区好几千人呢,现在干活的师傅们都是自己家带的衣物。有的人家里穷,衣服穿得也单薄,依旧是厂里发的秋装家丁服。这江宁的天气至少要从十月份冷到四月份!今天才正月初二,还有好几个月的冷天。等天气转热,军服厂要做夏衣,夏被等。

    铁匠刘铭顺家里的刘张氏现在组织着一批铁匠和村里的妇人在王明家缝制衣物。刘张氏的情况王明不是很了解,他看过刘张氏手工缝制的军服,还算满意,王明想着一个女人来官军服厂不太合适。刘张氏可以做副手,这军服厂必须是要安宁军里面的人。

    王明一时没有想好,军服厂负责人暂时放一放。当务之急是要建军服厂,军服厂可以建在综合体大院旁边。再就是养猪场和养鸡场,王明想着就是头疼。养猪场和养鸡场不能放在城南养殖,最好是找偏僻的山头,否则容易感染病菌容易染上瘟疫。要是养上一万只鸡和五千只鸭,一只生病就是死一片。想到鸡鸭,王明又想到牛马,这骑哨建立起来了,还没有专门的训练场.......

    城南大院现在已经满足不了骑哨的需求了。训练骑哨是需要专业的马场的,还有马匹的管理、医疗、仓库、饮食方面的各种都要照顾到。养一匹马比养人要精细多了,要专业配备兽医、马夫等等。

    王明不由想到自己曾经在A国玩的《模拟城市》单机经营策略游戏。模拟一个市长建设城市,要规划整个城市建设,使其整个城市能快速发展并且盈利,基础建设主要是要铺路,建设住宅、公路、高速、车站、警局、电厂、水厂和学校等设施,发展是要做工厂、机场和码头。想到这里,王明手里的宣纸已经写满了好几张了,把这一年的规划全部写在了宣纸上。

    第一张纸上赫然写着是安宁军的编制和各小旗军官的名字,第二张写的是各军官的职能、职责,奖罚制度。第三张写的是军事后勤保障诸多问题。第四张写着军服厂、养猪场、马场等等一些要建的后勤保障单位建设等事宜,这些都是安宁军衍生的产业,为安宁军服务的。

    想到这些,王明觉得自己有点违背初心,之前建设安宁军之前只想找几百人保卫产业的。不知不觉这安宁军如同一个吞金兽一般,牵扯到太多方方面面了,王明想得有些头疼。

    忽然,王明感觉到一阵心悸,如果不是酒厂和大车厂的生意那么好?产业要是亏损,这些安宁军怎么办?乡兵招募了一千多人后,万一城南产业没有现在这样好,这庞大的支出如何保障?

    王明不由得再拿出几张宣纸,把自己城南产业目前全部罗列出来。未来白酒的竞争肯定是有的,他想到了金浩和江宁的八个酒坊的老板。虽然高粱醇现在市场局面已经铺开,有东西南北各地的城市过来买酒,这种红火日子能持续多久?作为商人谁不眼红?

    作为商人都是精明人,这高粱醇酒厂开了有几个月了,现在江宁已然有了八个酒坊的老板在酿造白酒了。产品的稀缺性少了,价值就会降下来。大车厂的优势也不会持续太久。大车买回去,有心的商人依葫芦画瓢,仿制起来很快的。现在水泥厂还没有问世,等到水泥厂出来才算是王明的杀手锏。

    等到江宁到江边的石头路全部换成了水泥之后,大车的通行效率会加倍,这才是水泥厂最好的广告,但是都需要时间。水泥厂的产能现在还不知道如何?等到水泥上市了再做一次评估预算,这样才能知道水泥厂能带给自己多大的效益。

    王明又想到了军服厂,王明现在最缺的就是妇人。这妇人是未来军服厂生产主力,妇人的观念是不容易走出自己的家的,要让她们进厂来做伙计,这得花点心思!想到这里王明又是一阵头疼,一个杨静怡都搞不定的人,怎么能搞定几百个妇人?

    军服厂初期可能还是要买料来做衣服,中期要做产业链。好在江宁有织造局,这里的棉、麻、蚕等布料的生产原料非常充足。作为一个商人肯定是要千方百计节省成本的,未来军服厂不仅是缝制,还要织布、纺织等产业都要融入进来。

    要是军服厂的产能过剩可以对外销售,把成衣店要开设起来,形成产销一条龙的服务优势,这样能保证销售量和收益!王明想到这里不禁高兴的拍案叫起来!但转念一想问题来了,在江宁这个衣服白热化竞争的市场,自己如何能占得一席之地?军服厂生产的衣服能否在江宁能卖得出去?军服厂的生产成本是不是太高了?

    想到江宁织造局王明又是一阵头疼,他想到昨天得罪了唐家,唐家以后会不会为难自己?军服厂的唯一优势就是能直接将布匹加工成为成衣。这个时代的百姓都是在布庄上去买了,然后回去自己缝制衣物的。将来江宁开辟成衣店还是有前途的,只是需要好点的设计。好吧,想到成衣,王明想到了内衣和胸罩。小时候,王明还拿着老妈的胸罩做眼镜,皮的很!

    想到衣服的清洗,王明考虑到肥皂。这个时代浆洗衣物都是用很原始的皂角,没有肥皂这一说。制作肥皂很简单,石灰粉、肥猪油和皂角。这些产品可以和成衣一起销售,市场的优势很明显的,应该能火热的。

    这军服厂必须要建!让那些在建设宿舍的工人停下来,把这些人调配过来建个三十亩地规模的军服厂。军服厂再分缝制车间,肥皂车间和纺织车间。养鸡、养猪,马场、牛圈这些都是要好好规划的。

    想完这些,王明转头看到门外的走廊里,下人们已经在走廊里点起了灯火,说明天已经黑了!王明疲惫地瘫坐在椅子上,心想明天早上要去一趟城南,交代岳涛准备迎接新兵报名的事宜,应该会很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