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雨即来 » 第一百八十八章 发展计划

第一百八十八章 发展计划

    关于酒厂的原材料供应的问题,王明也暂时没找到更好的方法。如果酒厂一百六十个酿酒房全部打开,那高粱醇的产量就八万斤去了。目前一天一万斤的产量能供应现在的日常需求,并没有和大车厂那么多订单挤压。

    过年期间高粱醇的进货量猛增加,让之前江边库存的白酒已经销售一空了。年前好不容易存了三万斤酒,结果腊月二十五那一天就全部出货了,走了水路运往天津卫。

    酒厂全力开始生产,有了八倍的生产量之后,这高粱销路渠道也是要拓宽路子的。这需要三家股东要拓展路子,多发展代理商,建立销售终端网点。

    王明说要打开销路的事情,让王、李、杨三家犯了难。看到三家股东一脸犹豫,王明不禁心中火起,心想这三个股东拿到了本钱就没有动力了?之前的老关系老路子这条线肯定是不能断的。还需要进一步地把酒厂的业务把四国业务全部打开。西夏、周国、梁国和吴国这些国家只要有几十万人口的州府都要开设销售终端网点,然后在网点里招聘能说会道的小二,让这些小二往酒楼、茶楼、青楼等烟花之地推销高粱醇。

    王明对多级分销很有经验,招募代理只是一方面,招代理能节约自己的运营成本。如果在每个州府开设酒庄或者酒铺子那就成本海了去。有了这些直营酒庄,酒厂的出厂的货直接送往各州府的酒庄,这样就不至于北方的客人要冒着风险来江宁买货,销售也便捷,快速的占领市场份额。

    王明把这几种开展方式和三个股东说完,三个股东一脸吃惊地看着王明。李广茂忍不住插话道:“那要靡费多少人力和物力?在每个大城市建立酒庄,这安保、运输、储存,资金回笼等问题,诚德!你想过了吗?”

    “是啊,是啊!这会不会铺得太大了?这世道又不太平。主要是运输途中太多山大王和路霸,这种损失可是不小的!”王庸附和道。

    王明心想:是啊!路上被劫或者出了什么意外损失可谓不小。这些损失都是由酒厂来承担的,会伤害到每个合伙人的利益。这几个股东们肯定是不愿意的,让这些冤大头客户来酒厂直接来买多好?所有损失都是买家承担。

    “诚德的建议我是支持的!只要将来把市场铺大,别人喝了我们的酒,喝习惯了,换别的酒就不爱了。这也是我想看到的,如果我们不抓紧布局,未来当地的酒厂仿制了我们的酒,那可是吃的是的我们的市场份额啊!”杨世恭一脸微笑的态度,看着王明说道。王明心里爱死了这个支持自己的老丈人!老丈人的一番话说出来的话颇有见地和水平。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抓紧时间布局把销路打开,每个州府开设酒庄或者酒楼,这样各酒楼来买酒也方便,当地百姓买酒也可以散卖!高粱醇的牌子也打出去了!”王明看着未来岳丈眉飞色舞道。

    “我觉得还是稳打稳扎地来,如果库存多了我们再来想办法,等我们的库存丰盈一些再考虑拓展其他州府吧!”李广茂对王明的法子依旧有些不放心,因为没有运作过有所疑惑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酒厂的原材料运输问题,王明给了几个法子,还是要重点发展水路。东到松江府入海,西到叙州府,就是后世的宜宾市,南到汉江、湘江、赣江一带的州府,都可以铺设代理商或者直营的酒庄。北下走京杭大运河运输高粱到走长江到江宁,漕船和趸船不够就租借或者买,不行就自己造!

    王明觉得总有办法比困难多,这事就交给杨家去办!要求半年内解决酒水和原料运输的问题。走水路成本是最低的,风险最小的,并且货运海量,比几百辆大车走陆路都安全。

    大车厂的现在生产力不足,王明问李阳有何改善措施?

    李阳说了两种方式,要么招铁匠木匠三班倒作活,要么扩建厂房。李广茂满脸兴奋道:“我支持李阳的想法!我的意见是扩建厂房!增加车间!”

    王明现在最缺的就是铁匠,铁匠要打制火铳的人手都不够。加了车间,同样的木匠和铁匠去哪里找?还有,要是加了车间,大车厂市场需求不够了又怎么办?

    王明也只是想想并没有说出来,他定了定神,说道:“李世伯,我给您的任务就是把三十个工作车间的人配备两倍,也就是对应的工位人数加到两倍。之前是四个人一个工位的,现在加到十二个人一个工位,保证每个师傅能八小时轮流三班倒班作活!之前五天出三十辆车,现在三班倒后应该可以做到两天出三十辆车没有问题吧?”

    李广茂和李阳两人对视一眼,额头上的青筋直冒。他们感觉自己着了王明的道,弄来弄去把自己绕进去了。李阳一脸尴尬笑道:“我尽力吧!”

    有付出就要有产能和效益,王明肯定有要求的。之前五天三十辆车出厂,一个月就是一百八十辆,做到两天出厂一个月下来就是四百五十辆车。挤压的一千多辆车的订单,几个月就给完成了。

    “还有,木头原料的问题,李世伯来解决!一个月下来需要的木材都需要不少,到时候可能也需要漕船运输的!”王明又说道了核心问题。

    王明突然发现,不论是大车厂还是酒厂核心问题就是原料运输问题。之前做的规划,已经远远达不到发展的要求。之前只是规划了路和江边的仓库,为了方便酒水的运输和周转。现在的核心问题是漕船,漕船基本都是官船。船帮的船只大多数都是官方老旧转卖给船帮的。

    现在运力不够,只能让未来岳丈杨世恭想办法了。

    王明交代王庸的事情主要是拓展酒水和酒楼的开发,煤炭、生铁、熟铁等原料的购置,还有北方这边的木料运输,基本只能走海运到江宁。

    王明给龚元强这边交代的事情就多了:要求三月到四月间,必须见到第一桶水泥拿到他的办公室来。王明在办公室等着他的好消息,有困难随时提。龚元强顿时感觉压力山大,这年前刚学会了水泥的制作工艺,厂房也快建完了,还有一些锅炉和原料没有完全到位,就一个月时间生产合格的水泥,这东家基本都没给自己调试的时间!

    王明等待水泥厂很久了,就希望尽快把水泥路从江边铺设到江宁城南门,还要把自己的家路面铺设到西门。王明受够了坐在马车上一路颠簸的日子!

    王明看着周德标、江远一眼。两人不禁神情一滞,神色显得极为不自然,他知道东家看向自己就是要找事了。

    王明看着江远问道:“酒厂的事情你负责费心三月中旬全部建设完工,还有宿舍这边你计划什么时候完工?”

    江远是整个工地建设的负责人,现在手里有几百号人全在这边的工地里。这东家一会要建办公楼,一会要修教学楼,一会要休医馆、仓库、武馆和镖局。严重打乱了江远原先的规划,原本在年后一个月这一百套二层宿舍楼可以完工的,结果被东家暂停宿舍楼建设,着急建设办公楼,建设教学楼,公共浴室和公共厕所等设施。

    江远手里的几百人全部被调整的方向,等建设好了这些设施,王明依旧没有放过他。要求他马上建设江边的仓库、大车房,酒楼,现在酒厂对面的朋来酒楼分店等产业。

    其实最累最忙的就是江远手里的一批泥工和木工。刘堂和张定最舒服,他们只需要做门窗和室内的家具。大头都是江远在扛,导致宿舍楼建设进度严重拖慢。

    江远一脸尬笑,桌子下面的两条腿抖得厉害,喃喃道:“东家!现在才建设六十多栋,估计还要三个月左右才能建完!”

    “什么!还要三个月!”王明有些不可置信地喝道,不满的脸色狠狠地盯着江远。

    江远一脸苦笑道:“东家!你做事可要讲良心啊!”

    王明一脸问号,心里憋着火笑道:“你说!”

    “您一会要建酒楼,一会要建武馆、一会要建镖局,一会要建.......”

    没等江远说完,王明打断道:“好,我的错!这不怪你!这都是我安排的,我忘了!”

    江远满脸委屈不说话,用一脸幽怨的眼神看着王明。

    王明说道:“现在手里有多少人?”

    江远道:“七百多人!其中宿舍这边有一百多人,水泥厂有两百多人,酒厂有一百多人,江边和城南外的酒楼在建设的合计有一百多人。还有武馆、镖局马上完工了,有一百多人!”

    王明本想发脾气的,心想有七百多人这人数不少了,为何进展还那么慢?结果江远这样一报,自己竟然语塞了。这差不多半年时间,将整个城南建设出来那么大一片,这几百人真是不容易。

    “东家,前段时间杨顺管家跟我说雨花村有十套四合院要建。我还没来得及安排人手,确实手里没有人了!图纸已经在年前就给我了!”江远闷闷地说道。

    三个股东现在脾气好了很多,对王明毕恭毕敬的,见到王明的经营能力,这些老骨头是充分放权的。只要王明能让他们短时间赚的钱能让他们超越家族原有的收入,他们就会以王明马首是瞻。如果做不到,三个股东跳起来会吃了王明。

    王明现在要布局的产业太多,铁匠的房子还没建,这些铁匠们的家眷可都是住在自己的家里呢!还好家的厢房多,安置了十多个铁匠家眷没有什么,如今这些家眷们也组织起来做军衣,这军服厂也在自己宅子里缝制的。王明每天看到厢房里热火朝天的人群就一阵头疼,心里只能安慰自己忍忍吧。

    “江边和城南酒厂的朋来酒楼什么时候建完?”王明看着江远问道。

    “就这几天了!等建设完了让刘堂和张定去里面打造桌椅,安装门窗就可以用了!”江远看着王明认真地说道。

    “杨账房!宿舍综合体附近的地全部买下来吧,找一下村里的人协商一下!”王明看着账房杨儒说道。

    杨儒一脸蒙,心想这东家是来哪一出?怎么想一出是一出?

    “我打算要建军服厂、训马场、猪圈、家禽养鸡、鸭和大鹅。要保证安宁军的后勤或伙食供应!如果有必要,要囤一些田种粮食,避免城里粮食供应不足导致的短缺影响安宁军训练!”王明把自己想要的意愿说了出来。

    没有等所有的人反应过来。王明看了看江远,认真地说道:“江远,一个月内将快要完工的建筑收尾,安心来建我刚才说的军服厂、训马场吧!”

    坐在会议室的人们呼吸一滞,整个会议室里都沉默了。这王明要干吗?建造这些和城南产业没有关系吧?难不成要把这安宁军这些吃白饭的人捧上天?三个股东心里怎么可能没有意见?王明知道,这些人将要马上对自己展开一系列的围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