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雨即来 » 第一百九十七章 战事来临 (一)

第一百九十七章 战事来临 (一)

    王明醒了,听着枕头边上的星星手表滴滴哒哒地转着。王明抬眼看了一下指针,八点二十!

    王明决定还是把手表戴着,陪伴他到没有电为止。一块石英表的电池能管三年!这段时间王明没带手表也习惯了,之前没戴表是怕别人觉得另类,索性就收起来了。现在他的地位也起来了,基本也没有人来管他。这个时代人们生活都很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夜生活少得可怜,除了造小人,基本没有其他娱乐方式。

    有钱的人可以夜夜笙歌,在青楼里喝喝花酒,饮酒作乐。大部分平民百姓基本就是一天劳累之后就休息了。王明觉得戴上手表能更高效地把握时间,办事情可以精确到分钟。

    吃过早饭,王明唤来管家钱森。钱森这段时间的任务就是在城里开发地基收购房产。如今在城北收了快三亩地的产业了,王家花了不少银子,这前前后后的前后花了一千多两去了。城北的地属于江宁比较偏僻的地方,刁民也多,钱森遇到不少钉子户,赔得钱就多一些。

    江宁城东住的都是达官显贵,城北住的基本都是平民窟。王明是没有条件和能力搬过去的,之前老宅就在城东,钱坤不想卖自己也不能逼迫他,杀人放火逼良为娼的事,不是王明这个平凡世界过来的人能接受的。

    “地收得怎么样了?城北的房子什么时候开建?”王明看着钱森问道。

    “老爷!地已经征收差不多了,我打算过了年去协商江远派人手去建!”钱森一脸恭敬地说道。

    “五六月份能住进去吗?”王明看着钱森问道。

    建房至少需要三个月,装修家具怎么得两个月,如果准备二百多人来建问题不大!钱森在心中估算一番。

    “老爷!没有太大问题,估计六月底可以住进去的!”钱森每次和王明谈话感觉到巨大压力,王明的养气功夫越来越好了,也渐渐让下人们有了不怒自威的面相。

    再加上王明本身自己压力也不小,神色大部分都是比较冷峻的。王明想做甩手掌柜,所以与其自己压力大还不如众人帮忙一起扛。

    “好!我等你消息,半年时间算是很宽裕了!”王明看了一眼钱森说道。

    “好的,老爷!”

    “杨顺呢?”

    “杨顺在西厢房检查军服呢!”

    “把他叫过来,我交代点事!我马上要出去了!”王明吩咐道。

    “好的!”钱森抱拳,说完话之后迅速离开。

    王明计划上午去江边查查大车房、仓库、酒窖,下午再去水泥厂和采石场看看推进的进展。

    俄顷,杨顺恭恭敬敬地缓步走过来,气喘吁吁道:“老爷,您找我?”

    “大约三月份大麦要成熟安排人收割,看看我们这六百亩地的收成如何?”王明昨晚去看新建的道观门牌,顺带看了田里的麦子长势,麦子已经开始长了米粒还不饱满,估计再过两到三个月就会由青变黄到饱满了。

    “好的,老爷您放心,我会安排家里的家丁来办!”杨顺恭敬地回道。

    “这段时间开始准备军服厂的事情,准备采购大量剪刀、针线和布匹,做好招募女工的事情。”王明要提前布局了,军服厂会带动另外两个产业,那就是布匹和新式服装。

    这个时代的服装设计真的很过时,王明有机会来动手设计一些新式服装,比如收腰的,提臀的旗袍,应该很受女士们喜欢,再或者设计一些外套,夹克类的。这个时代不是长衫就是道袍,都是一整体的衣服难看死了。

    “好的,小的知道了!”杨顺回道。

    “村里的十套四合院什么时候动工?和江远协商如何?”王明想起了铁匠们住宿的问题。

    “江远说要把江边酒楼和水泥厂全部完工,然后才有人手来村里建铁匠的宅子。尤其是撤了水泥厂的工匠之后就有几百人可以腾出来。”杨顺一脸谨慎地说道。

    “铁匠房现在有多少人住在我们家里?”

    “有二十五户了!”

    “总共就十六间厢房怎么能住二十五户?张天师还占了一间!”王明好奇道,他有些无语。

    “我们腾出了一间厢房来做手工的地方,有十四间厢房比较大,我们把家具分了分,用屏风间隔起来了。一间厢房住两户铁匠,七八个人一家的就给一间!四五口人的就两家住一间厢房!倒座房和后罩房也有几间空出来的,也安排了住所。”杨顺解释道。

    “万一还有铁匠来还住得下吗?”王明担忧道。

    “没有办法,那只能住城南大院了!那里的房子多一些!”

    “之前规划的十套四合院够住吗?”王明担心道。

    “不够的!看这态势铁匠到时候从乡里来的铁匠估计还有一百多户!现在铁匠们都是老头子、儿子、女儿都是能打铁的!如今铁匠房的都显得拥挤了。”杨顺有些不敢看着自己的东家,说话的声音越发低沉。

    王明一阵头疼,现在铁匠房有了一百多人了,再来一百多户,估计整个江宁府县城里和外埠的铁匠都来了。

    “老爷的名声不错,再加上安宁军都回乡去了,之前的铁匠们回老家过年做了一波宣传,有点铁匠皮毛功夫的人都愿意上来这里做学徒!”杨顺说道。

    “你是怎么想的?铁匠房编制已经快满了,你打算怎么安排的?”王明想看看杨顺的办事能力。

    “小的本想禀报老爷的,这铁匠房要不要再扩?还有这吃饭和住的地方要不要扩大一些!但是扩大了又占了自己的地,影响着自己的收成!”杨顺颇为纠结,很为难地说道。

    王明也觉得有些为难,之前铁匠房设计的就是三十多个工位,如今主力师傅有几十人!学徒就差不多快一百人了。未来要大批量造火铳的,铁器和火药是海量的。现在提供铁器和火药的供应商还算稳定,可以去购买。

    之前买的五万斤生铁和一万多斤熟铁,打造五百多杆遂发铳是没有问题的,装备安宁的甲等兵是够的。按照现在铁匠的效率,一个月打制出六十杆遂发长枪就不错了。要保质保量,半个月才出一杆,一根枪管都要钻两到三天。所有工序几乎都是人力完成的,大部分的铁匠学徒是在炼铁,将生铁锤炼成熟铁,再由熟铁锤炼到精铁。

    “你去吧!容我思考一番再做定夺!”王明看了一眼杨顺道。

    “好的,有事老爷再叫我!”杨顺拱手退下。

    坐在后院的书房里,王明陷入了沉思。

    王明有些纠结,要不要想把军械厂搬到城南一起去?搬过去一个是便于管理,另外一个就是安全问题。王家的护院还是太少,这些护院都是守着仓库,顺带照顾一下军械厂的安全。

    再就是铁匠们的家人也方便安排在宿舍综合体,房子现在马上再住进去七百个新兵,最多只是占了四栋房子,满打满算也是才用了四十多栋房子。如今综合体宿舍已经建了六十多栋成品房屋了,还有四十多栋房屋在建。

    王明纠结的是自家后院的军械厂刚建好没几天又要搬,劳心劳力的,王明有些不甘心。之前之所以建在后院的,是因为当时王明没有身份,只能偷偷摸摸地以打铁房的名义来办。如今有了官身开设一个军械厂,合情合理也算是说得过去,在大梁来说不算僭越。

    如今军械厂发展需要,当初制定的计划要推翻,如今安宁军编制到一千人是没有任何障碍的。人多了就需要大量的军械、装备!军械厂供应的装备压力不小!还有粮食供应问题!

    王明心里思索着:建设部合计有一千二百多人,江远手里有七百六十人;刘堂有二百三十多人,张定有二百二十多人。

    水泥厂有未来要有五百多人,采石场三百多人;大车厂现在有差不多两百二十人;城北的朋来酒楼一百二十人。

    大车房有三处合计二百多人;运输队有七百五十多人;一辆车两个车夫,一个护院和一个押车小伙,运输队现在有一百八十辆大车,未来还要加五十辆大车,现在的人数肯定是不够的。

    酒厂现在开了二十个酿酒坊,包含护院,厨子,伙计等差不多有三百多人,之前三十多人就四个酿酒坊。如今扩充了五倍,其中有一百多人都是学徒,签订了合同五年制。酒厂其余的一百四十多个酿酒坊即将全部放开,到时候需要的人更多,酒厂院内的护院也需要更多。

    江边的和酒窖有五十人,大院里的食堂和仓库加起来六十多人。安宁军算作一千人,整个城南项目就有了四千五百多人了。

    未来朋来酒楼的临江店和城南店至少要准备二百人,军服厂,训马场,家禽厂,至少要准备一千三百人。军械厂目前一百多人就不堪重负了,军械厂追来可能要扩增到五百人到一千人的!

    也就是说,整个城南大院的发展规模现在要去到七千到八千人!王明不由呼吸粗重起来!自己做高管最多就带了一百多人的团队。来到这里要带几千人?玩儿呢?现在整个城南占地才四百多亩,以后要发展七八千人的综合体这土地肯定是不够的!

    之前让杨儒做五千人的吃饭的预算,看来还是少了,至少准备八千到一万人吃饭的预算!等这段时间忙完了好好和杨儒协商怎么制定收买田产的事情。

    护院陈炳一声黑色长袍劲装,看起来颇有精神。他缓缓地走到书房门口,躬身禀报:“老爷!时候不早了,我们要出发了!”

    王明看了看手腕的表——快十点了。

    “好!我们出发!”王明起身整理了一下衣物,准备去江边考察一下新建的酒楼和仓库。

    二人出了房门,穿过湖心,正要走入垂花门。王明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这人不是别人。正是王明昨晚梦到的那个穿着宽大的公服捕快——周碧茹!

    “碧茹姑娘!新年好啊!”王明彬彬有礼地拱手笑道。

    周碧茹看了看王明,眼神里有些怨念的情绪。随后看到王明身边的陈炳,陈炳散发的气势让人有些压力,她知道有些话不好在护院面前说。

    于是,周碧茹一副公事公办地躬身道:“王大人!府衙今天收到朝廷的急报!周大人请您现在过去府衙议事!”

    “急报?何事?”王明满脸疑惑问道。

    “卑职不太清楚,据说是北方传来的消息,周国与梁国在济南府的黄河边界遭遇了一场恶战!”周碧茹把自己知道所有情况全部透露了出去,希望能帮到王明。

    “什么?周国发兵了?这年都没有过完?傻傻的周国在想什么?”王明犹如晴天霹雳,他顿时脑子里陷入一片混乱,他的内心慌乱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