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农家娇美小福妻 » 第84章 春忙

第84章 春忙

    许宝珠知晓他性子直,可未曾想到他竟然直到这地步,当着自己和朱允的面说出这样的话来,一时怔住。

    吃惊中又有些无奈。

    “哎呀呀,说笑的,何必太当真。”

    许宝珠拉住朱允的手,用笑掩饰尴尬,装得二人感情极好的模样,向朱允介绍道:“相公,这位是石风,石大哥,早前在花朝节上认识的,他这人啊,性子狂放不羁,就爱说笑,你别在意。”

    朱允的脸色并未因她的话缓和下来一点,反在想,你二人才认识几天,如何知晓他的性子,还这般熟络,要为他说话,可他也不能真对人发什么活,只道:“当日我瞧见了,着实是个性情中人。”

    朱允抱拳,道:“石兄,往后这新宅子的事,就多劳您费心了。”

    “应该的。”

    ……

    这石风为人豁达健谈,干活又麻利,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就将已然和她家中人都混熟,深得许老汉和许老太太的喜欢,就连那老木匠都夸着他,想收他在身边,传一下自己做活的手艺。

    这庄稼人本就靠力气吃饭,瞧着这般,许老汉想起刚来第一天石风所说的话,心里又不免动了心思。

    春日时分。

    趁着午时休息的间隙,许老汉便问起了许宝珠的意见。

    “丫头,你怎么想的?”

    “什么怎么想的?”许宝珠疑惑不解。

    许老汉指了指那远处埋桩子的人道:“那石家小子的心思,我想你不会瞧不出来,左右你跟允哥儿也并非真夫妻,若是有想法的话,不如趁着这个机会……”

    “阿爹快别胡说了!”

    时下春耕,她们家虽不以种地为主,可一些基本的农耕作物,如玉米,粟米、稻子等,还是会种的,白日里,她带着阿清去地里做活,麦子和老太太在家监工,许老汉有病人时看病,没病人便跟着她一块下地,一家人忙中有序,并没有太多时间和石风接触,不过是晚间歇工的时候,或者回家做饭时,给人送个水,这才说过几句话,可她没想到老爹竟然生出这样的想法来。

    许老汉道:“允哥儿一看就是个精细人。”

    他叹了口气,道:“我并非说他不好,只是你看他的样貌气度,还有那言谈举止,就跟咱们不是一路人,他现在不走,不代表将来也一直会在这儿,你年纪也不小了,等不起他的,阿爹希望你能有个好归宿,这个人不一定多么的俊朗漂亮,也不一定要读书断字,可至少能陪在你身边,什么活都能帮你搭一点。”

    许宝珠垂下眼眸。

    她未曾没有想过这一点。

    朱允是不会一直留在这儿的,她没具体问过他的来历,可这些日子的相处,也大概瞧出来了些,人就是因着什么事,想躲一个清静,也许什么时候想开便离开了,可许老汉这一番思虑,未免着急了些,她饶是离开了朱允,那也是她自己个儿,她识得几个字,又通药理,就是地里的活计,也能做一些,又不需要靠着男人来养,怎么就非得找个人了?

    不过她也能理解,毕竟这地方,姑娘家十五六岁便开始寻人家嫁人,她如今已经年过十九,在这儿算老姑娘了,他着急也无可厚非。

    “阿爹,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和允哥儿吧……不是你想的那样,和这石家小子就更无从说起了,而且我不认为嫁人才是我唯一的出路呀。”

    她尝试给许老汉灌输自己的想法。

    “饶是不成亲,不嫁人,我也可以过得很好的。”

    许老汉无奈摇头,喟叹一声,道:“我不知你哪来怎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这女儿家如何能不嫁人呢?罢了,我便说一说,你要不愿意也无妨。”

    ……

    槐花树后,麦子提着一篮子的餐食怔怔立在原地。

    她脑海里只有许老汉说的那句话:“不是真正的夫妻。”

    如果不是真的,那她是不是……

    “丫头,你想啥呢?”许老太太看她站在那不动,推了推人,道:“宝丫头他们干了一上午的活计,铁定饿了,咱们脚程快一些罢,别耽搁了。”

    “哎,好嘞。”

    麦子收回思绪,紧了紧手上的东西向前走。

    许宝珠看到她们过来,对许老汉道:“别多想了阿爹,先吃饭吧。”

    她丢下锄头迎上去,接过许老太太的餐盒,笑呵呵道:“阿奶,今天你们来得早啊。”

    “这不是怕你和你阿爹饿吗?”许老太太看了一眼那已然除完草,初见模样的菜地,道:“快弄完了。”

    “嗯,就差那犄角的一点了,待吃完饭去收拾收拾就好。”

    许宝珠打开水葫芦,喝了一口水,缓过些神,道:“您和阿爹聊着,我去将阿清叫过来。”

    她听不到,人又实在得很,不会耍什么小心思偷懒,这烈日当头了,还在那地里忙活着。

    许老汉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是不由叹气,感慨道:“这丫头什么都不好,就是不开窍。”

    许老太太不明白他的意思,只道人是心疼闺女呢,道:“宝丫头其实也还小,等再过些年,做了母亲,就通人情世故了。”

    许老汉闻言嘴皮子动了动,可最终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许宝珠回来就见二人一脸有心事的模样,便知许老汉是没放下适才的话头,不过她也没主动提,只问道:“允哥儿那边送过去了吗?”

    这正是春忙的时候。

    本来是不该授课的,不过里正为村里的孩童着想,想让他们同外头的书院,私塾的孩子一样,所以才破例。

    许大山家上了私塾的孩子,能够去县里做账房先生,一年也有好多的收入,还能时不时给家中寄回来一些新奇的物件,这可是让村里人羡慕,早前没有条件,那私塾收费又贵,所以才宁愿孩子做个不通文理的小子,如今里正让朱允在村里办学,而且才收不到一贯钱的费用,大家也都欣然的同意,还特意在村中间的那给他批了一块地,用做教学。

    孩子们乖巧,对知识更是渴望,经常是下了学也不回家,缠着朱允讲故事,所以尽管地方不算远,可朱允多是住在那儿了,甚至晚上也不怎么回来。

    她……约莫有半个多月,没有见过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