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东汉开国全传 » 东汉开国全传(1)

东汉开国全传(1)

    序言

    历史是人创造的。

    几千年来,人性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

    几千年来,历史也反反复复重演。

    所以,历史是人性的镜子。

    所以多读读历史好。

    在中国历史上,汉朝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朝代。

    “汉人”,称谓来源于此。

    汉语、汉服、汉风、汉乐府……感谢汉家天下。

    汉朝分两段,西汉时期210年,东汉196年。现在人们熟知的汉朝典故,集中在两个阶段:一是西汉时期的楚河汉界,刘项之争;汉武大帝,北击匈奴;二是东汉末年《三国演义》那一段,比如:桃园结义、火烧赤壁、三顾茅庐。

    排除评书、演义、小说、野史的影响,从真实历史上看,东汉的历史也非常精彩,一点不比西汉、三国的差。

    再说东汉开国第一男主角——汉光武帝刘秀,他在大众中存在感很低,如果没有王莽篡位,知道他的人将更少。

    ***的《沁园春﹒雪》评价了几位开国皇帝——“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他老人家把历史上最著名的几位,挨个儿都贬了一顿。

    但是,***这位建党、建军、建立新中国的一代伟人,是这么评价光武帝刘秀的——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

    请注意:老人家用三个“最”字,没有“之一”。能得到他老人家如此赞誉,这位汉光武帝水平能低吗?

    如今,很多人的历史知识,都是一些小的片段,没有系统(连贯)性。而且多从评书、演义里听来,这些作品都经过艺术夸张,和真实历史差别很大。

    为避免杜撰,努力还原东汉开国真实的历史,我后面讲的人物、事件,全部来自正史和权威著作,包括:范晔先生的《后汉书》、司马光先生的《资治通鉴》、班固先生的《汉书》、赵翼先生(清朝)的《廿二史札记》、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吴树平先生的《东观汉记校注》、崔瑞德(英国)、鲁唯一先生的《剑桥中国秦汉史》等等。

    写作本文的目的,是想详细介绍东汉王朝建立的真实历程,包括这段时期内重要的人物、事件。再揭中华民族恢弘历史之冰山一角,增强我民族之文化自信、历史自信。

    我将尽量使用轻松的笔触、通俗的文字,去还原两千年前,发生在中华大地上那段英雄辈出、波澜壮阔的历史。

    但愿下面的文字,能让湮没的历史重新随风入夜。若能滋润心田,将无比欣慰。

    第一卷乱世出英豪

    文章开始,咱们先看一下号称天选之子、位面之子的第一男主角——东汉光武帝的个人简历。

    姓名:刘秀

    字:文叔

    性别:男

    籍贯:荆州南阳郡蔡阳县舂陵乡(今湖北省襄阳市下辖的枣阳市)

    出生日期:西汉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公元前5年1月)

    出生地:兖州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

    去世日期:东汉光武中元二年二月(公元57年2月)

    享年:62岁

    身高:7尺3寸(168厘米)

    体重:不详

    最高学历:太学(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本科)

    职业(按照时间顺序):农民、大学生、个体经商户、起义军将领、政府官员、皇帝

    主要家庭成员:

    父亲:刘钦(县令,追封为南顿君)

    母亲:樊娴都

    叔叔:刘良(广阳王)

    大哥:刘縯(yǎn)(追封为齐武王)

    二哥:刘仲(追封为鲁哀王)

    大姐:刘黄(湖阳长公主)

    二姐:刘元(追封为新野长公主)

    妹妹:刘伯姬(宁平长公主)

    看完这份简历,咱们就从这位开国皇帝的出生说起吧。

    (一)传奇的出生

    在正史中,皇帝出生时,特别是那些开国皇帝,肯定会伴随一些异常的自然现象,比如闪红光、星星从天上坠落等,听起来有点像现在的灵异事件,基本算是封建迷信。

    不过,历朝历代的正史都这么写,已成为固定的套路。实际就是想告诉人们:不管哪朝哪代,皇帝都不是凡人,他们是从天上下来的。别的地球人都是凡人,必须接受天上下来的皇帝统治……等等。

    既然正史都这么写,我也就照着说。对这些内容,大家就当个故事听吧。

    当时,光武帝刘秀的父亲刘钦,正在济阳县当县令。刘秀快出生时,刘老爹突然发现:自己家的房子太潮湿,在这样的房间生孩子,对老婆孩子都不好。

    他思来想去,突然想到县里有一处房子不错,在那儿生孩子很合适。

    刘老爹想到的这处房子确实好,是当年汉武帝刘彻住过的行宫。这个地方一直闲着没人住,为了老婆孩子安全,刘老爹也不管是谁的行宫了。他打开门锁,把产房安排在里面。

    刘秀出生当夜,莫名其妙地出现了一片红光,把整个屋子照得通亮,彻底解决了两千多年前,产妇夜间分娩,灯光照明不足的问题。

    这片红光太过神奇,弄得大家都很纳闷。这也可以理解——谁会想到这个出生的孩子,将来会成为改朝换代的帝王呢?

    当然,最纳闷、最想知道原因的,要数刘老爹了——这可是亲儿子,当爸爸的能不上心吗?

    在忙完妇产科工作后,老爹赶紧找来一个叫王长的算命先生,算算到底怎么回事。

    这不能怪老爹搞封建迷信,在两千多年前,实在找不到光学方面的专家,更谈不上什么科学。说得夸张点:咱们现在说的迷信,放到那时候就是科学。所以,刘老爹只能请教两千年前的“专家”——算命先生了。

    等王“专家”算完后,他立刻把别人都轰了出去,屋里只剩他和刘老爹两个人。

    老爹很奇怪,以为“专家”要说多大的事呢。但是,等大家都出去后,王“专家”只神秘兮兮地说了一句:“此善事不可言”。

    翻译过来是:“这是件好事,但天机不可泄露呀”,然后再怎么问,“专家”就什么也不说了。

    刘老爹心想:唉!这不跟没说一样吗?弄的是一头雾水。

    当然,算卦本来就不是靠谱的事,也就稀里糊涂过去了。

    很快,到了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刘老爹正琢磨起啥名字好呢,异象再一次出现了:这年,济阳县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最神奇的是:有的稻子竟然一根茎上长了九个穗——这在两千年前有个称呼,叫作“祥瑞”。

    刘老爹高兴之余,给这个儿子取名为“秀”。名字听着像个小姑娘,但“秀”当时指的不是“漂亮、好看”,而是“稻穗”的意思——一代帝王的名字就这样确定了。

    再后来,祥瑞事件接连不断发生,比如:传说中的神鸟——凤凰,也出现在济阳这个小县城的上空。

    更玄乎的是:虽然刘秀当时在济阳,但他老家舂陵,有一个望气的人叫苏伯阿(打酱油的),竟然看见济阳县城上空笼罩着大量的“王气”。

    总之一句话:刘秀出生之后,帝王降临的征兆不断出现,正史说是“盛瑞萌兆,始行于此。”

    (二)少年经历

    出生虽然是美好的,但就像歌词里写的一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很快,小刘秀的生活就回到残酷的现实中。

    在他九岁那年,出了一件大事——刘老爹去世了。家里一下失去了顶梁柱,就剩下母亲带着好几个孩子,过得很是不容易。于是,一家人决定去投奔在萧县当县令的叔叔刘良。

    刘老爹去世前,已经从济阳调到南顿县当县令,南顿县在今天河南省周口市下辖的项城市。

    而当时刘良所在的萧县,是今天安徽省宿州市的萧县,两个地方大概相距三百公里。

    在今天,这样的距离不算远,上高速几个小时就到了。但两千年前的交通条件,这个距离对年幼的刘秀来说,算是第一次远行了。

    叔叔刘良字次伯,虽然也是刘氏皇族成员,但他们这个家族,到刘秀太爷爷的时候,就失去了爵位,只剩下官职,而且官是越做越小。

    看一下刘秀这些长辈的履历:刘秀的高祖父(就是太爷爷的父亲)叫刘买,是舂陵候,还有爵位;刘秀的曾祖父叫刘外,官职是交州郁林郡太守,只有官职,已经没有了爵位。

    当年大汉王朝有十三个州,一个州的行政级别相当于现在一个省;一个郡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市,太守是一个郡的最高长官,相当于市长。

    刘秀的祖父刘回,官职是巨鹿郡都尉,是一个郡的最高军事长官,大概类似现在的市公安局局长。

    到了刘秀的父亲和叔叔,就降到县长了。

    虽然刘老叔官场不如意,但的的确确是一个好人,非常顾念亲情。他对前来投奔的刘秀一家非常好,对刘秀的早期教育也没放松,很快就把他送进小学读书。

    有人会说了:不就是上小学吗?算多大点儿事呀?能证明对刘秀好吗?

    您可别把汉朝的小学不当回事,在那个时候,小学是专门为贵族和官员子弟设置的,一般老百姓可别想进去。

    尽管当时的商人很有钱,却没有政治地位,他们的孩子也没资格上小学,只能请私塾先生来家里教课——有钱又怎么样?就是瞧不起你。

    所以说,还是新社会好啊。

    看得出来,刘秀虽然很小就没了父亲,但童年生活过得还算可以。

    刘秀童年的经历,史书的记载就这么多。

    再后来,他们一家和叔叔一起,搬回了老家——荆州南阳郡蔡阳县舂陵乡。

    解释一下:刘秀的父亲、叔叔长期在外地做官,但他们老家是舂陵乡(今天湖北襄阳市下辖的枣阳市)。这里是他们祖上——舂陵候刘买的封地,刘氏皇族中他们这一支,就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