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东汉开国全传 » 东汉开国全传(8)

东汉开国全传(8)

    3.新市兵、下江兵、平林兵

    有句话说得好:万事休瞒昧,举头有神明。又过了一年,在地皇三年(公元22年),也就是王莽覆灭前一年,绿林军的第二个大麻烦来了。

    这次来的虽不是官军,却比官军可怕得多——瘟疫。

    想想也能理解:以两千年前的卫生条件,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又不学习健康养生,确实容易爆发瘟疫。

    很明显,绿林军头领都没有卫生防疫知识。疫情爆发后,他们没有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导致疫情在山中迅速蔓延。很快,一半的绿林军都死于这场瘟疫,从五万余人一下变成两万多人。

    现在,绿林山已经成为疫情高风险地区,再待下去,大家肯定都会死。被逼无奈之下,他们只好离开绿林山。

    撤离时,他们也知道不能再这么聚集了,于是分成两拨人:第一拨不到两万人,由王匡、王凤带领,向北进入南阳郡。因为王匡、王凤是新市人,这一拨人称作“新市兵”。

    另一拨大概五千多人,由王常、张卬(áng)等人带领,向西进入荆州南郡的蓝口(湖北省荆州市下辖的钟祥市一带),这拨人称作“下江兵”。

    “下江”这个词不是地名,而是一个区域的名称,指的是长江下游地区,包括现在的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省。

    下江兵的行动路线以后再说,先说新市兵。

    地皇三年(公元22年)七月,新市兵来到北边的随县(今湖北省随州市),想把这里攻下来。但他们不到两万人,力量有限,随县一直没打下来,只好暂时驻扎在这儿。

    此时,不远处的平林邑(一个村镇,在今天湖北随州市东北)有两个人:一个叫陈牧,一个叫廖湛。他俩一见绿林军来了,也凑起一千多人起义,跑到随县和新市兵汇合。

    这支队伍来自平林邑,所以称作平林兵。在他们中有一个人,虽然现在还默默无闻,后来却对历史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此人叫刘玄,以后会详细介绍。

    就这样,新市兵、平林兵滞留在随县一带。像前面说的,刘秀兄弟知道后,就派刘嘉前来谈判。

    新市、平林兵人数也不多,加在一起大概两万人,他们也急于扩大自己的势力。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老百姓的心态。

    王莽统治的时间只有十六年。他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国家折腾的千疮百孔、民不聊生,百姓们早恨透了这个朝廷。

    在新朝之前,西汉王朝已经统治了二百多年,而且没出过暴君。两相比较之下,起码老百姓在汉朝能勉强活得下去。因此,老百姓对西汉的感情,比对新朝深厚得多。这时的广大民众,普遍盼望恢复汉朝的统治,让刘氏皇族继续管理这个国家。

    新市、平林兵里面,绝大部分是这些普通百姓。他们虽然敢起义,却不敢有当皇帝的想法。在他们心里,拥立一个刘氏皇族的人当皇帝,自己跟着升个官发点财,已经是人生的最高理想了。

    舂陵军是刘氏皇族的军队,正好顺应了这种民心。所以谈判非常顺利,双方立刻联合起来。此后,这支队伍被称作汉军。

    想恢复刘氏江山,就要把首都长安拿下来。要攻克长安,就要控制南阳郡,再以南阳为基地,进入长安所在地——关中。而要控制南阳郡,就要占领南阳郡的治所宛城——这就是汉军的战略规划。

    既然这一阵儿总说到南阳郡,而且云台二十八将中,有十位是南阳郡人,号称“南阳派”。所以,咱们简单说说这个地方。

    南阳郡在今天河南省南部,具体范围包括:最北边是现在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最南到湖北随州和襄樊市;最东到河南驻马店市确山县;最西边是湖北十堰市的武当山,还有陕西省商洛市的山阳县。

    在两汉四百年间,南阳郡一直是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人口最多的郡。所以两千多年前,南阳郡是个很有名、很重要的地方。

    再说说南阳郡治所——宛城。刘秀起义时,也是要最先占领宛城。为什么不占别处,非第一个占领这里呢?

    除了宛城是治所,占领这里能造成政治影响外,更重要的,就是宛城的地理位置。

    别看今天宛城不太有名,但两千多年前,这里可是关东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当时从宛城出发,向西北穿秦岭、过武关,可到达首都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向东可到当时的关东地区;向北渡过黄河,就是当时的河北地区;向南可到汉水,再经过襄阳到达长江,从而进入南方地区(这些地方以后都会详细介绍)。

    看得出来:在那个交通非常不发达的年代,宛城这种四通八达的地理条件,位置有多重要。

    咱们接着说汉军。他们向北进发,首先袭击了一个村庄——长聚。“聚”是古语,就是村子、村庄的意思。这个叫“长”的村子确实很小,小到现在都无法考证它的具体位置。

    随后,汉军向西北,攻克了当时的“大城市”——新野县,就是二姐夫邓晨的老家。

    需要提一下:直到攻下新野县,刘秀杀掉这里的军事长官——新野都尉,抢了他的马,这才有了马骑。之前,刘秀无论行军、打仗,骑的竟是一头牛。

    很多人可能不信——这怎么可能?光听说过骑马打仗,哪有骑牛打仗的?骑着牛能打仗吗?

    别说您不信,开始时我也不信。因为牛这种动物,根本不是打仗用的。

    牛平时看着挺老实,但一上战场,肯定要出问题,比如:牛跑不快怎么办?战场上人喊马嘶,把牛吓惊了怎么办?牛吓惊了,把人摔下来,摔骨折怎么办?牛不听指挥,在战场上到处乱跑怎么办?到处跑,踩坏花花草草怎么办?等等等等。

    但正史确实记载“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

    仔细想想,这并非不可能——舂陵军刚组建,战略物资肯定匮乏。不但装备是自家带的,很多人把整个家都搬了来——白发苍苍的老人,体弱年幼的老婆孩子。推着各种大小车辆。孩子哭女人叫,背景离乡,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真是好不凄凉。

    刘秀倒是想骑马,可哪儿有呀。估计那头老黄牛,也是他在家种地用的,不舍得扔才牵来的——唉!这位号称位面之子,改朝换代,创立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竟然骑着牛打仗,想想真让人感慨啊。

    之后,汉军又一口气拿下唐子乡(现在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

    取得一连串胜利后,该发生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汉军也开始犯旧时起义军常犯的错误——屠城、分赃不均。

    他们屠杀当地百姓,还抢了很多东西。舂陵军领导是刘縯,他虽然脾气不好,却治军严格,有一定操守。这次屠城事件,应该不是舂陵军干的。

    不过,刘縯能管自己人,却管不了绿林军。

    屠城之后,双方很快就产生了矛盾:新市、平林兵觉得舂陵军得到的战利品多。更严重的是——他们竟然为这点东西,要攻打舂陵军,把东西抢回来。

    这下,刘秀算彻底明白了:刚几次小胜利,离成功八字还没半撇呢,这些人就能为小利益公开翻脸,刀兵相向。自己和这帮土匪绝不是一路人,早晚要和他们决裂。

    但现在和他们动手,为时尚早。舂陵军只有八千人,又拖家带口,打起来肯定不是对手。就算侥幸获胜,也是两败俱伤,只能让其他人占便宜。

    这时,刘秀的格局就显出来了:他亲自到舂陵军中去做工作,着重劝说自己宗族的人。让他们明白当前形势,以大局为重,不要只看眼前的小利,把东西给绿林军吧。

    最后,舂陵军听从了刘秀的劝告,把东西给了新市、平林兵。这些人一看到财物,立刻就换成笑脸,纷纷上来和刘秀拍肩膀,表示大家都是好兄弟、好战友,以后一定好好合作。

    对这些人,刘秀没多说什么,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汉军继续向北,占领了棘阳县(今河南南阳市新野县东边的张楼村),这里离宛城已经不远了。

    在棘阳,刘秀兄弟见到两个老熟人——李通和邓晨。他们是带着自己的“起义军”,来棘阳汇合的。

    没搞错吧?都起义这么长时间,这哥俩是刚到吗?没错,就是刚到。

    但也不能怨这哥俩,前边说这么多,其实都是一个月内发生的事。哥俩也不容易,在那个没有通讯设备的年代,他们只能是边打听边走、边走边打听,终于在棘阳找到了组织。

    至于他俩带的“起义军”,其实就是自己家那点宾客,并没有多少人。不过,刘秀兄弟毕竟多了两个信得过的帮手。

    再说汉军,到目前他们是连战连胜,根本没遇到过对手。大家士气相当的高涨,纷纷摩拳擦掌,准备一举拿下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