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东汉开国全传 » 东汉开国全传(45)

东汉开国全传(45)

    三、平王郎

    (一)太守任光

    路边老人所说的信都郡,隶属于冀州,位于河北地区中心稍偏南一点,治所是信都县,在今天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

    信都郡面积不太大,下辖十几个县,前面说的南宫、下博、饶阳县都属于信都郡。

    为什么整个河北都投靠了王郎,而处在河北中心地带的信都郡,就这么一小片地方,却一直忠于更始朝廷呢?这要从信都郡太守任光说起。他的经历有点长,大家别着急,听我慢慢说。

    任光字伯卿,荆州南阳郡宛城人,和李通、李轶是老乡。

    任光为人忠厚,年轻时就在乡里很有威望,人们都很爱戴他。后来,他进入乡政府工作,最初的职务是乡啬夫。

    这是个乡级干部,主要工作是“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

    意思是:掌握每家每户人品的好坏、经济状况,负责安排服役的先后顺序,收取赋税,评定土地质量的等级。

    这份工作太重要了,想干好,不但能力要强,还要有足够的诚信,不然非出大乱子不可。现在全乡这些事都由任光一人说了算,他还干得很好。足以证明,任光的人品、诚信、能力有多高了。

    后来任光升了官,调到郡县任职。那么,任光为什么这么忠于更始帝刘玄呢?

    半年多前,刘玄的军队在宛城时,绿林军纪律很差,经常发生抢老百姓,甚至杀人事件。

    当时,任光正好在宛城工作。他平时就注重自己的衣着,而且又是国家公务员,所以平时穿的衣服、戴的帽子都很光鲜亮丽,是“冠服鲜明”。

    现在穿这么漂亮的衣服走在大街上,除增加回头率、招来羡慕、妒忌的目光外,怎么也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在那个战乱年代,穿这么好的衣服上街,就可能出人命。

    任光没意识到这一点,还穿着这身打扮上了街。很快,几个起义军士兵就看上了他这身行头。如果单纯把衣服帽子抢了,最多是损失点东西。但意外却发生了——可能这几个起义军怕任光告他们,就想抢完衣服之后,把任光杀了——为了一身衣服,就要一个人的命。没办法,当时就这么乱,更始政权的军纪就这么差。

    不过,这些抢劫的绿林军知道:人命虽然不值钱,可先把人杀了,会弄坏、弄脏衣服,太可惜了。于是,他们就让任光把衣服脱了。

    任光当然更不傻,他看出这些人的意思,肯定不老老实实脱衣服。结果,几个人就在街上拉扯起来。

    就在任光命悬一线的时候,有个人恰巧经过,看到了这一幕——他就是刘赐。

    前面说过,就是那个替更始帝刘玄报仇、让刘秀来河北的刘赐。

    这时候,刘赐是更始朝廷的光禄勋,职位相当高。他见任光气质相貌不凡,又是一位年龄大的长者,刘赐立即喝退那几个士兵,救下了任光。

    任光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见王莽政府的公务员也没法干了,便带上自己的宾客,投奔了刘赐。

    再后来,任光被任命为偏将军,和刘秀一起经历过昆阳大战。所以任光不但和刘秀认识,还是一起打过仗的战友。

    刘玄到洛阳后,任光被任命为信都郡太守,从那以后,他就一直忠心耿耿地守在信都郡,为更始政权效力。

    王郎称帝后,也想到了信都郡。刘秀来之前不久,他也派过使者前来招降。

    后来的事实证明:任光对更始朝廷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不过,这位大哥表达忠心的方法,却有点儿待商榷。

    俗话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你不归顺王郎没关系,和人家使者有毛关系?大不了把使者赶走就算了。但一贯诚信忠厚的任光,却做了一件“非常不地道”的事。

    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任光不但杀了使者,还把杀人地点精心地选在了闹市区——这样更利于扩大影响。杀人之后,这位老兄还专门派人拎着使者的脑袋,在县城到处转悠着展览。

    一个衣着光鲜、平时看着忠厚的人,竟能干出这种令人不寒而立的事——有时候看着老实巴交的人,干起事来可能更狠啊。

    当然,任光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和他一起守城的还有都尉李忠、县令万修、功曹阮匡、五官掾郭唐等人。

    这四个人中,前两位后来进入了云台二十八将,后两位虽然是打酱油的,但也成了太守级的高官。

    刘秀怎么到的信都,史料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就是刘秀在下博城西,遇到身穿白衣、满身仙气的老者指路,这可能是杜撰的;还有一种说法是刘秀在逃亡路上,听说信都的任光没有投降王郎,就专门赶过来。

    我觉得第二种说法靠谱。不管怎么说,八十里的路程,骑马很快就到了——刘秀就这样来到了信都郡。

    其实这时候,河北还有另外两个地方没投靠王郎,一个是下曲阳县(今河北石家庄下辖的晋州市)和钜鹿郡的昌城(今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

    下曲阳的守将叫邳彤,昌城守将叫刘植,这两位老兄后来也都成了云台二十八将。别着急,他俩很快就要上场了。

    当然,任光太守也许知道这两个地方没投靠王郎,但河北这么大,除王郎之外,还布满了形形色色的起义军,规模最大的有二十多万人。无论哪股势力,灭一个小小的信都都简单。在这种形势下,三个地方能自保就不错了,更别说互相支援了。能否守得住信都,任太守心里一直敲着小鼓。

    现在一听刘秀来了,可把他高兴坏了。赶紧和李忠、万修等人打开城门,拿着牛酒,把这帮蓬头垢面的人迎进城。

    经过一个多月的逃亡生活,刘秀终于在河北找到一个落脚之地。估计刘秀自己都想不到,信都郡正是他帝王之路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