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悠悠养成记 » 第四章 李旭韬

第四章 李旭韬

    不管怎么说,这个“丢人”的老爸,是亲生的!

    \tSo,自己的爹,只能自己来嫌弃了~

    \t闲处光阴易过,咻忽又将周岁。

    \t这一年,优优大病没有,小病不停,周老爷子几乎成了张家的常客。

    \t本来这一辈就只优优一个女孩子,全家上下都把她放在心尖尖儿上。眼下又如此多灾多病,优优在家中的地位陡然上升,超过张老爷子,她的事,成了全家人的头等大事中的头等大事。

    \t这天,隔壁老李头带着一个人敲响了张家的大门。

    \t入座、上茶,一通寒暄自不在话下。

    \t李老爷子对张老太爷说:“老张头,今儿我给你引荐一个人。”

    \t说着,便指了指跟在自己身后的一个年轻人。

    \t“这是我的一个侄儿,”李老爷子笑道,“我们李家世代行医已有百年,到我这一代,虽比不上周崇远那个老东西,但也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小辈里,老大的医术自不必说,将来定是要传承我的衣钵,唯有小苒,于中医上不甚通达,却在西医上颇有造诣。也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t说完,李老爷子端起面前的茶轻抿了一口,一眼瞥见张老太爷手中的两颗珠子愈转愈快,心下好笑。

    \t原来,张、李两家原为世交,两位老人是地地道道地发小,彼此性情相熟。李老爷子唯一的小女儿又嫁给张家老大张文启为妻,更是亲上加亲。彼此之间,如同左手熟悉右手一般。

    \t今儿,李老爷子带着他这位侄子上门,一是因他这侄子的确有点儿本领,或许能一解张家现今之忧;二来,也有请张老爷子帮忙看顾这年轻人的意思。

    \t只是两人自小相处便是互相调侃逗闷惯了,李老爷子深知张老爷子耐性欠佳,便故意拉拉杂杂说了许多。

    \t待见到张老爷子耐心即将告罄,却又不得不忍着,在晚辈面前强撑的样子,便觉好笑,遂也不再逗他,把自己的来意分说清楚。

    \t“你也清楚,自古医卜不分家,我的一位本家哥哥于周易一道上本十分精通,中年时,又机缘巧合,得名师点拨,或许是命运使然,竟让他能卜得天机。”

    \t张老爷子原本已经十分不耐,听到这里,知道要紧之处到了,便停下了手中旋转的碧玉龙凤球,微微坐直了身子,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t李老爷子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说:“泄漏天机之人,必遭反噬。这些年,我这位哥哥远走乡下,一边教书,一边为我们家族占卜吉凶。时也,运也,命也!去年,那个人回乡祭祖,恰在我这哥哥避居的地方。两人相遇,那个人便知他不同凡响,百般相请。我哥哥算出自己命中当有此劫,遂将天机密告于那个人,两个月后,便溘然长逝。”

    \t一时间,厅中众人均静默无语。

    \t“那个人……”张老爷子虽莽,却不鲁,心中暗自思忖,李老爷子为什么要把这事儿告诉自己,又为何要将这年轻人带来。这个年头,牵扯到“那个人”,还是要谨慎些才好。

    \t不愧是多年的好友,张老爷子一张口,李老就已经将他的心思猜着了七八分,便笑笑说:“你不必惊慌!你我的关系,分寸,我懂!”

    \t说着,又将那个年轻人让到前面来,说:“这便是我那哥哥的唯一骨血,临终前,他亲自托付给我。这孩子继承了他父亲的天分,能卜前世今生未知之事,哥哥算出他与你家有缘,便告知我,你家农历八月十一将新生一女婴,大有来头,周岁前病痛不断,需得在周岁生日前一周带他前来见你,自有化灾之法。”

    \t张老爷子一听,虎躯一震,直想拍案而起!

    \t身为军人,他向来不相信这些神神鬼鬼的话,若非李老与他是世交故友,他此刻一定狠狠将他骂出门去!

    \t他皱眉看向站在李老身边的那个年轻人,眼神中隐有杀气射出!

    \t却见那年轻人,生就一副笑模样,虽是男人,却眉眼弯弯,面带喜色,望去令人心生喜悦,烦恼减半。

    \t李老见张老爷子开始暗露威势,稍一咳嗽,说:“我知道,你向来不信这个,所以,我也没有急着带他来见你。但是,过去的一年里,我冷眼瞧着,桩桩件件都与我那哥哥预料的分毫不差,连优优的生辰都准的严丝合缝儿,这,就让我信了七八分。这一年,你们全家上下为优优的身体着急上火,却丝毫没有头绪,按下葫芦起来瓢,乱成一团,我这才下决心带他来一试。”

    \t“子尚且曰过,不语怪力乱神!你我都已经到知天命的年纪了,怎么还这么荒唐?”张老爷子皱眉说道,虽然竭力压制,但浓重的不满已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t“你先别急着拒绝,给他机会试试。倘或不成,我立刻将他送出京去,找个小县城,安排个妥当工作,也就是了。若是成,那便如我那哥哥所说,这孩子与你家有缘,他又有这个本领,还请老哥哥多看顾些。”

    \t“想都……“张老爷子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一道温婉的女声打断——

    \t“行,那就试试。”

    \t众人抬头看去,只见秦老太太从扶梯上逶迤而下,冲李老和他的侄子点头笑道:“请坐!正经算起来,你比老张还年长几岁,怎么管他叫起哥哥来了?”

    \t“废话,他来求人,不得装孙子?”张老爷子不屑地哼哼。

    \t“听听,都多大人了,还耍小孩子脾气。李大哥的为人你难道不知道?纵使有所求,也必不会为难你。刚刚你们说的我都听见了,别说这孩子和咱们有缘,就是陌生人,李大哥都这么说了,咱们也责无旁贷地帮忙照看。”

    \t说着,便看向李老爷子,问道:“李大哥,侄子怎么称呼?”

    \t“他叫李旭韬,今年刚刚大学毕业,在京大保研了,学得倒和你家老二对口,也是教育学。”李老笑呵呵地说,瞥了眼张老爷子,故意说道:“还是弟妹有格局,到底是文化人,不像某些人~”

    \t“我怎么了?”张老爷子眼睛一瞪,随即被秦老太太握住了右手,气势立时减了一半。

    \t“哈哈哈哈,这么些年,只有秦兰治得住你!”李老放声大笑。

    \t秦老太太也含笑说道:“这倒真是和我家有缘。既然如此,那就请旭韬说说,我家小孙女儿这病到底怎么治呀?”

    \t李旭韬上前,侧身坐在李老对面的沙发上,只略一张口,眉眼便立时生动起来,真真是个未语先笑,秦老太太心中暗暗称奇。

    \t李旭韬说道:“您家这位孙女儿,并非寻常人,实是大有来头。因前世所修福德深厚,故今生转投至此,具体情形,事关天机,我不敢随意泄漏。但她的命格极贵重,因而时常会有小鬼缠身,以期借她的运势。需得一个福禄寿喜齐全的人托着,才能平安顺遂,不然恐盛不住这命格,容易早夭。”

    \t此话一出,张老夫妇俩齐齐变了颜色。

    \t李旭韬又说:“倒也不必过于担心,过了18周岁,命数已全,就不怕了。”

    \t“那——”秦老太太问道,“去哪儿找一个福禄寿喜俱全的人呢?这样的人恐怕世间少有!”

    \t“我已算过您孙女儿的八字,她拜入这位老人门下,是上上策。这位老人的医术十分高超,应该在我叔伯之上,人也敦厚随和,且他恰缺一名关门弟子,应该正是优优小姐了。”

    \t“医术高超?”秦老太太细细思索起来,“要论医术,你这位叔叔就已经是人间圣手了,要是比他还厉害,这——”

    \t秦老太太一时间疑惑起来,抬眼向张老爷子看去。却见他眉头舒展,老神在在地又转起了手里的碧玉龙凤珠。

    \t秦老太太就知道,他虽然嘴上说的难听,心里对这个李旭韬也信了七八分,至于这位老人,也一定心中有眉目了。

    \t果然,正想着,就听李旭韬说:“张叔叔应该有主意了!”

    \t声音低缓轻柔,如淙淙泉水,令听者心情舒畅。

    \t张老爷子呵呵一笑:“那是自然——”

    \t说到一半,戛然而止,一脸震惊的看向李旭韬,心中暗想:好小子,果然有几分功夫,竟然仅凭声音就能让自己放松警惕,烦忧全消。

    \t李老得意地说:“怎么样?我这侄子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t“是个人物!”张老爷子不情不愿地说。

    \t“行了,心里既然有主意了,就赶紧说说吧。我想着,拜师学艺自然是有好处的,即便不是为了命数,技多也不压身呀!就这么定了!”

    \t说完,看向李旭韬,问:“拜师的日子有什么讲究吗?”

    \t李旭韬依然是那副笑模样,不紧不慢地说:“最好在周岁生日当天,正午12点。”

    \t“那得赶紧预备起来了。”秦老太太推了推张老爷子,“这人选是谁,你倒是说话呀,我可告诉你,事关优优,绝不能马虎!”

    \t三大命门,出动了两个,张老爷子一丝儿抵抗力都没有,麻溜儿地缴械投降——

    \t“还能有谁?天底下,医术比李老头还高,又正好缺个关门弟子的,不就是那个天天往咱们家跑那个周崇远!”

    \t“对呀!”秦老太太恍然大悟,“真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就更好办了!老张,咱们准备准备,亲自拜访周老。”

    \t张老爷子还想说些什么,一看秦老太太的样子,话到嘴边竟拐了个弯儿:“行,东西你看着准备吧,我和你走一趟。”

    \t李老一看,就知道事情成了,便准备起身离开。

    \t秦老太太连忙挽留,一定要他们叔侄二人在家用晚餐,并准备将李旭韬引荐给家里人。

    \t李老悄声对张老说:“有句话我刚刚没说,旭韬也不知道。我那位哥哥悄悄叮嘱我,旭韬的这一身本领,注定是为护着你家这位小孙女儿而得的,我那哥哥护了李家一辈子,他儿子护着你孙女儿一辈子,这就是命啊!”

    \t张老心里大震,看向李老,见他眼中含泪,便向李老说:“放心!他若护着优优,我全家必竭力护他。”

    \t两位老人相视而笑,彼此间的信任早已深入骨髓。

    \t优优此时并不知道,她的身份来历,已被人悉数知晓。

    \t更不知自己上一世阴德甚大,故而这一世会有这样一种殊缘。

    \t吃吃睡睡兼与病魔抗争的她,正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周岁生日的到来!

    (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