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1980,我的文娱黄金时代 » 第15章 邮差送信(求收藏追读)

第15章 邮差送信(求收藏追读)

    书记在一阵阵掌声中迷失自我,然后询问王波意见:

    “你觉得这个名字怎么样?咱们肯定还得听听原作者的意见啊。”

    王波心想这不就是这首诗本来的名字嘛,看来这位书记确实如传言般,对文学有所造诣。

    “我觉得很好!直接写出了整首诗歌的精髓。谢谢书记提名!”

    甄为民听了后,脸上笑开了花:

    “小同志啊,你叫什么名字?”

    “王波。”

    “波涛汹涌的波,日后必成大器啊!我已经好久没有遇到这么有文采的年轻人了,我建议你去将这首诗歌投稿,要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么美好的文字。”

    全场的人没有几个文化人,也不知道黑板上的诗歌好在哪里,但是他们至少看得出书记跟王波英雄所见略同,就差原地认干儿子了。

    书记似乎又想起来什么,右手抬起,招呼王建国过来。

    “建国啊,我之前跟你提过县委需要调一位懂机械的同志过去协助完成省里的项目,你人找好了吗?”

    厂长王建国一听喊到自己,立刻屁颠屁颠地移步到甄为民的身旁,微微含着背,笑脸盈盈。

    “甄书记,我们厂有位实习生,不仅熟悉机床机械原理,还是中专文凭。这不明年就毕业了,我们花了好大的劲儿才请来的人才。我觉得很适合您说的要求,调去县委工作肯定没问题!”

    王波听了后,大抵知道王建国在推荐谁了,那一定是王建国的亲侄子王皮了,当年就是王皮顶替了王波的高考名额,去了淮省电力中专。

    王波倒是想看看这回王建国又要唱哪出戏。

    甄为民微微皱眉:

    “既然是中专文凭,为什么明年才毕业,那不是还没拿到文凭吗?既然你们花了好大劲请来的人,就好好跟人家学本领,又往外调是什么意思?”

    王建国被甄为民这么一问,才发现自己逻辑混乱,漏洞百出。正当他不知道怎么弥补的时候,甄为民拍了拍王波的肩膀:

    “王波,你是二车间的?我记得二车间都是厂里最基础的工作,也是跟车床打交道最多的工作。”

    王波点点头,心想还是最苦最累钱最少的工作。

    甄为民继续笑眯眯地望着王波:

    “那也就是说你对车床很熟悉喽!我看你文采斐然,笔杆子一定了得,愿意来县委帮我们完成一个关于车床发展的省项目吗?”

    王建国脸色有些难看,自己都跟侄子王皮吹好了牛皮,这下回家怎么交代。本来就没身为村长的哥哥王卫国混的好,好不容易有个展现自己的机会,还没给办好。

    王波在看到王建国吃屎的表情,自然心中畅快。

    “谢谢甄书记给机会!我很乐意去做项目。”

    “你还有什么要求吗?”

    若是旁人捡到这样天大的好事,肯定欣喜若狂地接受,哪敢再有什么奢望。但他是王波,现在家里还有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食物。

    “书记,我想问一下,我要被调去多少时间,每个月工资多少?”

    甄书记先是一怔,本就客气问问,没想到年轻人这般实诚,反而更加欣赏。

    “大概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县委每个月给你发25元,如果顺利结项,再一次性奖励你50块。”

    旁边的厂工们都露出羡慕的眼光,他们每个月累死累活也就十七八块的工钱,王波不仅可以坐在办公室里,还能拿那么多钱。果然有文化不愁饭吃。

    而王建国此时的脸都被气炸了。

    然而更气的还在后面。

    春节后开工的第一天,仿若是王波的重生日似的,不仅工作待遇马上要改善,就连命运的齿轮也开始转动起来……

    一位穿着朴素的小哥背着邮包来到彭县机械制造厂门口。

    他看着厂门口站着一群人,就吼了一声:

    “王波同志的信!请问你们谁认识王波同志?”

    厂里只有一个人叫王波。

    这时候大家先是看了看邮递员,又齐刷刷地看向了王波。

    王波心里突然有所预感,缓缓举起手来:“我就是王波。”

    邮递员小哥满头大汗,急匆匆地走到王波跟前。

    “王波同志,您好!这是《钟山》杂志社给您的信。这个杂志我知道,创刊两年了,水平非常高,您是往里面投稿了吗?”

    此话一出,在场一片哗然。

    甄为民更是不可思议地盯着王波。

    “是的,是我投的。”

    邮递员听后,用一种崇拜的眼神望向他。但是看着旁边那么多人,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而王波此时心里也是发怵,万一这要是退稿可真的丢人丢大了,毕竟那么多人看着呢!早知道把地址写在家里了,原先就是怕退稿让陈秋月知道,才写的厂里。

    平日里厂里的信都统一放在传达室,这个厂里认识字的人都不多,更何况知道《钟山》的呢!

    但是王波转而一想,这信看起来那么薄,不太像是把20万字稿件退回来的样子,那么……

    他很有可能是中稿了!

    王波这么一推理,又有了底气,干脆心中一横,把信封撕开。

    里面不仅有一张录用信,还有一打人民币。

    “王波同志:

    非常高兴地通知您,您的长篇小说《亮剑》已经被我社录用,我们将分两期连载。稿费千字10元,现先寄给您一半,等见刊后再寄给您另一半。

    《钟山》杂志社编辑部”

    王波数了数,整整1020元!!!

    这在80年代简直是一笔巨款。

    甄为民非常好奇地问王波:

    “王波,这是怎么回事?”

    王波这才反应过来,身边这么多人看着自己呢!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厂工到万众瞩目,还真的一下子有点儿不太适应。

    “甄书记,我之前向《钟山》杂志社投了一篇小说,这刚收到回信,中了。”

    “是嘛!你还会写小说?你们这里还真是卧虎藏龙啊!小说叫做什么呢?我也得买一本看看。”

    “《亮剑》,讲打仗的。”

    甄为民此时更感兴趣了,看着王波年纪轻轻,写出的军旅题材居然可以登上《钟山》这样的优质文学杂志,看来真的不能小觑。

    于是一时间,王波成为大作家的消息不胫而走,在这个不大的机械厂里传了个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