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1980,我的文娱黄金时代 » 第25章 彭城模范(求收藏追读)

第25章 彭城模范(求收藏追读)

    王建国这下彻底慌了,他已经习惯了身边的人对他言听计从,此刻都没有明白为什么王波不再如过去那般软弱可欺,明明已经与哥哥联合将王波的人生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里,王波怎么敢反抗?

    王建国现在心里很乱,面对人们的指指点点,只能落荒而逃。

    因为事关国企厂长跟一村之长,小李也不敢贸然写文稿,她打算将今天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报告给晨报主编,再做定夺。

    但是她知道,这种事情一旦报道出来,绝对是大新闻,甚至可能造成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王波这时只觉得身心舒畅,连毛孔都豁然开朗,就一个字:

    爽!

    当日。

    彭县晨报报社,主编办公室。

    小李将采访内容和高考顶替的事情跟主编全盘托出。

    每一个地方的纸媒主编,都有着强大的关系网。

    彭县晨报的主编听完小李的叙述后,皱了下眉头:

    “你先去把采访王波文学话题的稿件写了,其他的我来处理。”

    见小李出去后,主编前后拨通了两个电话,然后在报社召开小组紧急会议。

    “小李,你下午再辛苦下,去县委大楼找甄为民书记,调取王波和王皮1977年的高考档案,我已经跟他打过招呼了。如果情况属实,这篇头条就由你来写,我审核。”

    小李突然明白了什么,有些激动。身为记者,就是要为人民发声,这也是她要当记者的初衷。

    临走时,主编又叮嘱了两句:

    “甄书记喜欢文学,你把你刚才写的稿子也带着,先给他老人家一睹为快。”

    小李拼命点头,飞快地把稿子塞进布袋里,跑出了报社。

    到了县委大楼,小李办事畅通无阻,不由在心里感慨主编神通广大。而她也终于在档案室拿到了王波说的证据,现在高考顶替事件终于真相大白。

    当晚,晨报紧急增加版面,将王波的文学采访和高考顶替事件相结合,引起了社会的轰动。

    其他省市的晚报也在当日改版,转发了这条新闻。

    一石激起千层浪,新闻标题也是五花八门。

    “《亮剑》作者高考被顶替上学,原是村长所为。”

    “恶霸厂长协助村长哥哥压榨《亮剑》作者,兄弟二人终将伏法。”

    “军旅小说作家背后的故事:父亲原是战场老兵。”

    ……

    后来王波被评为“彭城先进模范”“彭城优秀青年作家”,而这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亮剑》,引起社会广大关注。

    一时间这一期的《钟山》杂志风头无两,紧急增刊印刷两批,也是供不应求,全部售罄。

    原来在哪个年代,都是流量为王啊!

    而王波这件事情的沉冤昭雪也引起了中央的注意,开始严厉打击“上大学冒名顶替”,各地方单位专门组建投诉部门,接受人民的审查与检验。

    还教育以公平,给平凡家庭的孩子同等的上学机会。

    王卫国和王建国则皆被停职调查,王皮被退学,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淮省电网中专的校长得知此事,亲自打电话到王波的工作单位,询问他是否还愿意重新入学。

    王波拒绝了。

    他本就是21世纪985高校的学生,对于学历早就祛魅,王波并不想毕业后再去工厂工作,他只想继续写作。

    人活这一辈子,总得干点喜欢的事情吧。

    如果没有温饱的问题,那么所谓的稳定工作也不再是人民的首选,他们更希望活得自在洒脱些。

    王波对陈秋月说:

    “我来人间一趟,总得看看太阳。”

    陈秋月则是温柔地回以微笑,像开春的泉水,淳朴甜蜜:

    “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啊!

    作为彭城的模范人物,一点风吹草动都会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在得知王波没有选择去学校读书,而是要继续写作,社会很快就出现不利的声音。

    “为了赚钱就不学习了,当代伤仲永啊!早晚有一天会后悔。”

    “本来可以去校园深造,成为国家的电网人才,非要写一些没有用的东西。”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毕业后又有稳定的工作。写小说能有什么出息呢!历史上的文人饿死的还少吗?”

    ……

    淮海省作家协会却不这样认为。

    “文学是每个文明的国度都需要的东西,虽然理工科重要,但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被磨灭,才是真正的亡国。因为从下一代开始就没有人记得这个国家的了。”

    “是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只有中国一个国家延续了下来,因为没有一种文化可以侵蚀直到取代中国的文化。而文学就是文化的一种,我们需要王波这样的人才。”

    说这话的正是淮海省作家协会的主席何戴夫,他也看过第一期的《亮剑》,虽然文学性不高,但是十分有趣。又得知作者才22岁,感觉未来可期。

    又等了两个月,何戴夫拿到《钟山》最新一期,就先翻到《亮剑》认真地看起来。

    “谁说没有文学性?这简直是伤痕文学的代表!”

    何戴夫感叹《钟山》虽然创刊不久,但是内容着实优质,再加上把《亮剑》的后半部分刊登了,他更是赞赏不不已。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良心杂志社,中国文学有救了。”

    他一分钟也等不及,立刻拨通《钟山》杂志社的电话。

    “老丁,新刊我看了,你很有魄力嘛!”

    电话那头,丁君还不明白这位省作协主席的意思,便试探性地问了问:

    “所以,你觉得好看不?”

    “好看!太好看了!这真让我感到欣慰,像《亮剑》这样的小说能够得到公开的发行,时代真的在进步。真幸运,我们生活在一个文学的黄金时代啊!整整一代人的沉默终于被打破,还给我们一段真实的历史,看到我们真正的伤口。”

    丁君听后送了一口气。

    由于之前王波在彭县的采访突然爆火,《钟山》几次卖断货,这也让丁君更加担心第二期的反差会带来怎样的社会反应,如果能得到省作协主席的认可,他便放心了很多。

    “总有一代人或者总有一个人要先勇敢点,很高兴,我们这群热爱文学的人相聚在这美好的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