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三国搞内政 » 第三十九章 要想富先修路

第三十九章 要想富先修路

    刘封给刘备和刘表各发了一封信,言说自己在来襄阳的路上遇到了劫匪,身上受了伤,无法赴宴,只能返回平氏调养。

    如此一来,刘表与刘玄德皆无话可说。

    刘封再一次度过一劫。

    通过请诸葛亮收挫一事,刘封明白一个道理,要想贤士来投,必须有足够的实力,自己现在的实力还太过弱小,必须要尽快发展起来才行。

    还有三年,曹操就会南下,留给自己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回到平氏之后,刘封立即大张旗鼓,生产精盐与茅台酒。

    让刘封想不到的是,同样的工艺,这平氏生产出来的茅台酒就比新野的茅台酒要好喝许多。

    刘封知道,这应该是水土不同的关系,各地的微生物菌群不同,所以同样的工艺,酿出的酒味道也不一样。

    平氏生产的茅台酒比新野的茅台酒好喝,供不应求,这个年代,百姓没有什么多余的爱好,甚至喝茶还要几百年以后才能盛行。

    百姓们只要条件允许,都以饮酒为乐。

    喝酒的人太多,所以,平氏茅台酒的生产,对新野茅台酒的生产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冲击。

    在短短的数月之内,平氏一下子成为了荆襄以及豫州一带酿酒与生产精盐的中心。

    各地客商络绎不绝来到平氏。

    这时,一个巨大的问题摆在了刘封的面前。

    平氏的路太差了。

    以至于外地客商来到平氏,需要太多的时间,道路难行,严重影响了平氏的发展。

    刘封计算过,如果将平氏城内外道路全都重新修缮一遍,那可以极大方便客商来到平氏经商,到时,精盐与茅台酒的贩卖数量将是现在的数倍不止。

    要想富,必先修路。

    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刘封当即亲自设计了规划图,将平氏的大街小巷重新规划,所有的路都要重新修葺,变成青石路。

    与此同时,刘封还下令,在平氏修筑城墙,以抵御外敌入侵。

    除了这些之外,刘封还让人在石柱山上修建了一座山寨,里面囤积了大量的粮草。

    魏延就问刘封为何在石柱山上修山寨,还囤积粮草。

    刘封就问魏延:“若是曹军来袭,南阳能守得住吗?”

    魏延想了想道:“南阳兵马太少,曹操有数十万大军,若是大举来袭,南阳是守不住的。”

    刘封又问魏延第二个问题。

    “南阳若是守不住,我义父会怎么办?”

    “刘皇叔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退至襄阳,与刘表一同抗敌,一种是退至平氏……”

    “我明白了,主公在石柱山上修建山寨,囤积粮草,为的是日后万一平氏守不住就退到石柱山与曹军抗衡。”

    刘封一点头。

    “文长果然聪慧过人,我在石柱山修建山寨,为的正是抵御曹军来袭。”

    魏延便问:“若是刘皇叔不至石柱山,而去襄阳呢?”

    刘封道:“平氏是我一手建起来的,是我的根基所在,义父可以放弃南阳,但我绝不放弃平氏,就算义父弃守南阳,我也要在平氏与曹军血战到底!”

    刘封很明白,平氏是他的根基所在,没有了平氏,他刘封只是刘备身边的一个普通将领,而且还是刘备的眼中钉。

    所以,他必须保住平氏,哪怕战死疆场,平氏也绝不能丢弃!

    刘封还有一个想法,只要守住了平氏,赤壁大战之后,自己就可以平氏为根基,趁着曹军主力北归,荆州空虚的功夫以最快的速度发展势力,那时,平氏就是刘封的一个跳板,有了平氏,刘封就有机会先于刘备与孙权一步占领荆襄要害之地,在荆州站稳脚跟。

    只有如此,下一步才可能北伐中原,或者西出益州,亦或是向西北进攻上庸等地,向南也可以攻掠襄阳和荆州各地。

    总之,平氏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一统江山的跳板,绝不能丢。

    而上一世,刘备放弃了平氏以西的新野,从此以后,蜀军就再也没有打到过新野,哪怕是关羽最牛X的时候,也不过打下了襄阳,但却无法攻克樊城,更别提樊城以北的新野和平氏了。

    要想在赤壁之战后有巩固的根据地,平氏是最佳选择!

    所以,刘封才如此大力发展平氏。

    但此时刘封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想要修路,修城墙,必须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需要大量的人口,以及无数的钱粮。

    平氏本是落后之地,人口只有十万,其中青壮年,男女加起来不过三、五万而已,这些人平时还要从事生产,不可能日日去修路筑城。

    所以,最大的问题就是将人口吸引过来。

    有了人口,就有了充足的劳动力。

    如何吸引人口呢?

    随着精盐和酿酒业的兴起,平氏县蒸蒸日上,赋税也多了起来,但对于刘封想要干的事来说,这点赋税还远远不够,必须开源,创造更多的税收。

    刘封心情有些郁闷,于是出了门,却见院内鲜花怒放,空气中飘荡着浓郁的花香。

    刘封就想,这花每年只开月旬,要是能将这花香留住该多好。

    一阵微风吹过,一片花瓣落到刘封的手臂之上。

    刘封心头一跳,一个想法浮现在他的脑中。

    “来人,吩咐全城百姓搜集花瓣,官府可花巨资购买。”

    “喏!”

    随着刘封一声令下,整个平氏县城的百姓都行动起来,三日之内,搜集了大量花瓣送至县衙。

    魏延心中纳闷,心道刘封这是在干什么?

    这几日也不理事,只是下令全城搜集花瓣。

    魏延来到刘封住处,远远就听到刘封的声音从房间内传出。

    “大事成矣!”

    魏延连忙推门进入房间,只见刘封两眼通红,尽是血丝,脸上尽是胡碴,却欣喜若狂,一脸兴奋之色。

    魏延便问:“主公,你这是怎么了?”

    却见刘封手中取出一个白色小瓷瓶。

    瓷器在东汉时期在江浙一带已经出现,虽也珍贵,但却不足为奇。

    魏延就问:“一个小小的瓷瓶,主公何故如此欣喜?”

    “哈哈哈……”

    刘封大笑。

    “文长,珍贵的不是这瓷瓶,而是这瓷瓶之中所盛之物。”

    物完,刘封打开瓷瓶,顿时,一股浓郁花香扑鼻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