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扶一把大汉 » 第八章 许诺

第八章 许诺

    “司马以为,国家会与蹇硕说什么?”

    坐在殿阶上,看着雨点打在青砖上,脂习好奇道。

    脂习是六百石,盖顺也是六百石,二人是同一阶的,还都是内臣。

    盖顺瞥了这人一眼,淡淡道:“妄议君上,若是落入了那阳球的耳目中,你知道是什么罪名吗?”

    阳球,灵帝时期的酷吏,死在他手里的清流党人不计其数。

    九年前逝世,至今不满十年。

    “司马是想说酷吏之祸?”

    盖顺不语,看着雨点发呆。

    酷吏之祸不过九年,连刘辩都是在那个时代长大的,自然知道酷吏的厉害,也知道酷吏对皇帝的作用。

    皇帝会不会用酷吏治臣?

    脂习似乎也想到了什么,看向了殿内,打了个寒噤。

    殿内

    刘辩坐在首位,蹇硕附右。

    “蹇公世食汉禄,蒙汉恩,如何今日竟然顾小利而忘大义?”

    蹇硕低头不语,这话他没法接,他忠心的是先帝,并非皇室,说是顾小利也对。

    刘辩接着道:“先帝纵然再不喜我,我也是皇长子。”

    “是。”

    “我虽然是被扶上皇帝位的,但我有做皇帝的野心。

    你一心想要扶立的皇子协,伯和呢,他还那么小,他可有为帝之心?”

    蹇硕沉声道:“那是何进权势在上,王美人教训在前!”

    刘辩讥笑,道:“是么,他若真有野心,骠骑将军董重,董老太皇太后难道不是他的臂助吗?”

    蹇硕无言以对。

    董氏与何氏的差距就是,董氏争不赢何氏,而且正如刘辩所言,刘协的年龄太小了,真要让他上位,他能担任皇帝的职责?

    刘辩十四岁的年龄都不行,他们就能行了?

    主少国疑,从来不是史书上的四个字,而是血淋淋的现实。

    梁冀把政二十年,窦武,窦妙的祸端就在眼前!

    “外戚,宦官,清流党人们,如今清流,外戚势大,他们诛杀你,是需要一颗人头来为把摄朝政铺平道路,他们需要朕,是因为朕是皇长子,上有母后,侧有舅父,朕这个招牌更好用一些。”

    蹇硕低着头,沉声道:“国家圣明。”

    “我和你并非是什么不共戴天之仇,你我之间也没必要以仇寇之势对待。”

    蹇硕突然道:“陛下说了这么多,是想从何进手中拿权?”

    刘辩伸了个懒腰,道:“不只是舅父,还有清流,太后。”

    “陛下十五岁以后,即便是太后,也要还政于陛下吧,陛下何必急于一时?”

    “庶民尚且争家宅田地争得头破血流,卿何以觉得,朕那母后舅父会如伊尹故事?”

    “而且,真到明年还政之日,何进必杀你,到时候他独断专横之下,张让,赵忠等人同样逃不过何进的屠刀,到那时候,还有无朕都两说呢?”

    蹇硕闻言,面色一沉,道:“陛下慎言!”

    刘辩这么说,岂不是说他们都斗不过何进?

    “你为何不想一想呢,若是何进的屠刀想要挥向你们,凭袁绍他们够不够呢?

    外臣入京,若是以清君侧之名把持朝政,你们且该如何自处!”

    “陛下!”

    “如今,唯一有能救你的人,只有朕!”

    “朕是正朔,先帝长子,你不该是朕的敌人,朕也没把你当做敌人!”

    蹇硕尖着嗓子,高声道:“请陛下回宫!!”

    刘辩淡笑一声,道:“你不要以为朕是在危言耸听,张让他们自以为有郭胜与何进的同乡关系,且对他们多有扶持,所以对何进抱着美好的幻想,只有你与朕,才最了解这些人的秉性。”

    “他们,吃人都不吐骨头,何况是拿下你个区区公侯?!”

    “朕的舅父,只是一柄刀而已,袁氏一族,于朝廷,军中都有势力,与张邈等八厨都有密切关联,你以为他们是在讨论如何封侯拜相吗?!”

    轰隆隆~

    慑人的雷声带着一道白芒,狠狠地落下!

    打断了二人的谈话。

    蹇硕沉声道:“陛下,您该回宫了!”

    刘辩耸耸肩,不置可否。

    “你没有几日的思考时间了,何进自录尚书事以来,便与袁隗等人商议着该以何罪拿你。”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蹇硕不甘心的问道:

    “陛下又如何能对臣如此推心置腹呢?就不怕臣以此为投名状,交给那些不想让陛下进一步的人吗,臣终归是个阉人,若是主动交权,最多也不过守太庙而已。”

    这话说出来就属于大不敬,但是不说的话,蹇硕的心难安,毕竟,这种事情实在是赌不得。

    刘辩面色不变,一双眼睛只是盯着蹇硕,也不说话。

    好吧,蹇硕已经懂了。

    待看到刘辩拿起了蓑衣,蹇硕才长松一口气,尖声道:“恭送贵人回宫!”

    刘辩转头,含笑,看了蹇硕一眼。

    蹇硕,安全了!

    目送走了刘辩三人,蹇硕感觉自己的后背已然湿透了,这一次见面,竟然让他感觉冷汗森森!

    即便如先帝在位三十年,这直透内心,危言耸听的本事也不如今上!

    这位才即位多久,他竟然已具备皇帝之威了?!

    ………

    尚书台

    太后何氏,录尚书事何进,袁隗,尚书仆射卢植,侍中荀爽,太仆孙琬等人。

    这个时间段,他们不是在议别的,正是大行皇帝的谥号与庙号。

    谥号是对知名人物的是非功过,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后世给予的褒贬评价,始于西周。

    庙号,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

    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

    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

    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这时候,一个好的庙号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比如太宗,世宗,中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