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大仙儿 » 第四十五章 立嗣

第四十五章 立嗣

    赵晓灵辞别庄妃,沿着原路走出了后宫。在他从凤凰楼的楼梯下去的时候,发现刚才广场上跪着的人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了,那个祈福的萨满也不知去处。广场上取而代之的确实一队队面色凝重的清朝士兵。这些士兵虽然都戴着孝,但战服的颜色都不相同,在太阳即将升起的清晨中,这些人给这个白色的皇宫抹上了一些难得的色彩。

    晓灵继续走着,他走过崇政殿,这大殿门口不只是士兵,各色大臣,老的少的。这些大臣都聚在这崇政殿门外的广场上,一个个全都眉头紧皱,互相交头接耳,大家都在议论这什么。晓灵顾不得他们,他沿着崇政殿的门前往东走,按照庄妃的指示,他走过东边的那个大门。

    虽然这东边的门不是很大,但是走过去后,却在眼前呈现出一个巨大的广场,这个广场面积和一个完全体的田径场差不多大。晓灵走进去,站在广场中间四下张望着,广场的南边是一个巨大的大门,广场的东西两边各有五个亭子一般的建筑,正南边便是皇上在国家重要决策的讨论和涉及对皇室贵族处理时所在的大殿-大政殿。

    赵晓灵的注意力并没有被这个没有人的大殿-大政殿所吸引,反而他对着东西两边的十个亭子很感兴趣。这十个亭子的就像十个帐篷一样立在广场上,看来当年努尔哈赤建这大政殿与十王亭时显然还是没有忘记部落游牧时期召开会议的样子。

    这十个亭子的侧面都立着一根旗杆,上面都飘着一个绣着金龙的旗帜,除了前面两个亭子立着黑旗与白旗外,其他八个亭子的旗帜分别的黄,红,白,蓝为底的,看来这便是八旗的旗帜了。大量全副武装的士兵穿着与八旗颜色一致的衣服,站在自己旗主的亭子四周。各色传令的传令与奴才不断的在这八旗旗主所在的房间里匆匆忙忙来回进出。

    这八旗亭周围士兵与里面大臣最多的两厅分别西边的正黄旗亭与东边正白旗亭。其他旗主的亭子里都没什么动静,看来现在隐约已经分为两派了。

    赵晓灵走到正黄旗亭外,看到里面有多人,为首的便是那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只见他面色凝重的坐在亭子正中间,四周都坐着好几位大臣。这个屋子内的气氛十分沉重,这些大臣各个都沉默不语。

    突然一个满脸乱遭胡须,身高体壮的大臣站起来对着豪格拱手作揖,然后中气十足的大声说道:

    “肃亲王,您不必担心,先皇对我们这些正黄旗,XHQ的重臣们有恩,我们无论如何都会支持先皇的血脉登基。今天正红,镶红,正蓝,镶蓝的旗主都在这,他们显然都是支持您的。目前看只有正白,镶白两家支持多尔衮那个畜生。在我看来他们不堪一击,我们胜券在握。实在不行,我现在就领兵冲进正白旗的亭子里斩杀了多尔衮那个畜生!”

    还没等他说完,一个瘦弱的大臣站起来摆摆手打断了他,正色说到:

    “胡说!鳌拜,我知你这满洲第一勇士勇猛无比,在战场上从来没怕过谁。但那多尔衮也不是吃素的,他毕竟是先皇的亲弟弟。别看我们明面上是六旗对他那白色二旗,但其实我们的兵力都差不多,先皇留下的大部分战力都在正黄旗,XHQ,正白旗,镶白旗。多尔衮他的文武才能自不必说,身后两白旗和勇猛善战的两个兄弟则是他坚强的后盾,而且,据我多方打探所知正红旗、ZLQ和正黄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他,就更使他如虎添翼。”

    豪格这时开口道:“索尼侍卫所言极是,现在还不是打的时候,而且我们一但动手,这皇宫内外必定血流成河,动乱一出,必将损我大清国运。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这时一个老人开口道:“侄子你真是明事理,识大体,为了大清国运,我们绝对不能贸然出兵动手。多尔衮那边也一样不敢轻举妄动。我量他多尔衮也想不出什么正当的登基理由。今天在座各位已经达成共识,要拥立皇子登基,就算那多尔衮跳出来说他是先皇的兄弟,也有登基的道理,那我就会站出来,我们与他都作为先皇的兄弟,即使立先皇的兄弟也轮不到他,也应该是我这个先皇的长兄优先才对。”

    索尼点点头说道:“礼亲王说的对,无论如何,我们内部都要达成一致。”

    正在这时,外面有士兵跑进来,跪在各位面前说道:“报!睿亲王请各位移步崇政殿,共同商定皇位之事。”

    “好,知道了,你去告诉睿亲王,我们这就过去。”豪格说道。然后他站了起来对周围的大臣说道:“看来,该来的早晚都会来的,人家来请我们的了,我们走吧。鳌拜,你领着我的亲兵看住大清门,在会议期间绝对不能让任何人进出。”

    崇政殿里的香炉仍在旭旭的冒着烟气,刚才站在外面的大臣都不约而同的站在门的两边,显然这些人也已经选择好了自己支持的势力。睿亲王多尔衮此时正在崇政殿的龙椅前来回踱着步,他的脸上虽然神色自如,但心中却是波涛汹涌。现在明面上已经有六旗支持豪格了,而他自己只有自己的两白旗支持,形式目前对他极为不利。如果在这大殿中趁人不备,突然使出白宗的杀招雷光刺,有可能会一击杀了豪格。但他之前去找过胡宗的正宫娘娘孝端文皇后-哲哲,皇后明确的说明了,至于是豪格还是他多尔衮,谁登基都无所谓,因为他们都是姓爱新觉罗的,但一但有谁伤害到努尔哈赤的子嗣,胡宗定会不计一切后果,群起而攻之。这宫中的宫女大部分都是胡宗族人,一旦开战,他可不容易全身而退。

    正在多尔衮思考之际,豪格领着其他人迈步走了进来。

    “睿亲王,看来早早就在这等着我们了?看来今天对这皇位是志在必得了?”礼亲王先开口道。

    多尔衮笑着回复道:“哪有哪有,礼亲王说笑了。我是也是心急这大清不能一日无主,必须有人出来主持大局才行啊。各位请坐。”

    众人落座后,大家心中各怀鬼胎,一时无人开口。索尼看了看大家,他率先站起来说道:“各位亲王,今日我们在此讨论立嗣事宜,我想我们首先应该遵循一个规则吧。我认为未来的皇上必须得是先皇的子嗣,因为无论是在我们大清满族还是中原的汉族,都是这样择君的。”

    巴图鲁额拜站起来附和道:“索尼所言极是,先皇不是没有子嗣,既然有子嗣,那必然得在先皇的子嗣中选人立君,根据这个原则,以长为尊,我认为应该由先皇长子-肃亲王豪格荣登大宝。”

    “呵呵,说的好,说的貌似有理有据。但是你两个是什么东西?这里轮得着你两先出来说话吗?不想被撵出去就别说话,给我坐下!”多尔衮喝道。

    索尼和额拜没办法。二人只能坐下。

    这时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站了出来,豫亲王说道:

    “别说那么多没用的,既然先皇没立遗嘱,而且他这么长世界都没有选定是谁来继承皇位,说句不好听的,先皇估计压根就没看上肃亲王,否则先皇早就立他为太子了,我认为睿亲王作为先皇的弟弟,无论在战功还是能力上都是皇上的不二人选。我们二人支持睿亲王登基。”

    听完豫亲王说的这些话后,多尔衮用他那阴森的眼神四下打量了一番,看看众人听完作何反应。

    礼亲王代善站起来说道:“按你们的话说,应该是立我为君。论战功,论能力,我比睿亲王差吗?而且我还是先皇的长兄,这样就应该立我。所以我认为立先皇的兄弟为君,纯属就是胡闹,必须立先皇长子为君。”

    “说的好,说的对。”看来很多大臣们都赞同礼亲王这个说法。

    “礼亲王,你是老糊涂了吧,我不是说了吗?先皇要是想立肃亲王为太子早就立了,他根本就不在先皇的考虑范围之内,我们必须得遵从先皇的意思啊。”

    “就是,要立早就立了。”支持多尔衮的也有很多人。

    正在两方争论不休之时,外面突然进来几个武将,这几个人全都全副武装,手都按在腰间的宝剑上,看来随时都可能出手。为首的便是“满洲第一勇士”鳌拜。

    鳌拜带着这几个将军冲进大厅,然后他大声喝道:“我们这些臣子,吃的是先皇的饭,穿的是先皇的衣,先皇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皇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

    多尔衮心里暗叫不好,他感应就在鳌拜他们几个进来的时候,这崇政殿四周突然多了无数执弓箭的士兵,这些弓箭手全部冲着大殿,要是有谁一声令下,这屋里的人一个都跑不了。

    就在这电光火石间,只见多尔衮眼珠一转,心中突然暗生一计。他立即站起来说道:

    “我认为鳌拜将军说的对,我们这些亲王虽然与先皇都是兄弟,但在先皇在位期间,对我们几个都是无微不至,关照有加,我们确实应该立先皇的子嗣为君。”

    肃亲王豪格听到这时轻轻的拿起茶杯,悠闲的喝里一口茶,这些弓箭手都是他安排的,看来今天胜券在握了。

    只听多尔衮继续说道:“虽然立先皇子嗣为君是前提,但我认为肃亲王确实没得到过先皇的认可,立他多有不妥。所以我提议立由九皇子福临为帝,由于九皇子目前尚幼,那就由郑亲王济尔哈朗和我共同摄政辅佐。郑亲王出任第一摄政,我任第二摄政,各位意向如何?”

    “这。。。”各位亲王,大臣听了多尔衮的话后,面面相觑,一时竟无法反驳。谁都知道那郑亲王是支持豪格的最大势力,这多尔衮让他当第一摄政,这明显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他必然不会再支持豪格了。

    啪!肃亲王将手中的茶杯重重的摔到了地上,他万万没想到这多尔衮居然急中生智,另辟蹊径的立那只有六岁的九皇子为君。他怒火攻心,一咬牙对外面的弓箭手摔杯发出指令,势要与多尔衮同归于尽。可许久过后,外面竟然一点动静都没有。

    “皇后驾到!”随着外面的一声通报,只见皇后哲哲穿着凤袍,戴着凤冠霞帔,款款走了进来,外面的弓箭手全都想丢了魂一样扔掉了弓箭,痴痴的望着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