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的二零年代 » 第十八章 失恋阵线联盟

第十八章 失恋阵线联盟

    有首歌叫做失恋,这首歌是这么唱的:“将敌意将身份放低些吧,今夜里应一起了解她。失败过哪用怕只管说吧,共于苦恋中找点潇洒。深夜里将一起暗恋的她,互倾诉不应关闭嘴巴。”

    王心怡没听过这首歌,因为这是首老歌,1990年的草蜢组合演唱歌曲。

    王心怡对上世纪的老歌没有任何的兴趣,她只喜欢新时代的歌手。

    比如欧美的霉霉,比如韩国BLACKPINK。

    失恋是王心怡的男朋友们喜欢听过的歌,准确地说是前男友们。

    作为一名标准的白富美,王心怡身边不缺少人类高质量男性。

    而作为一名标准的新时代女性,以自立为目标的王心怡对人类高质量男性没有太多的要求。

    简而言之,看的顺眼就可以。

    “那你看我顺眼吗?”这是后来梁国栋最常问王心怡的问题。

    王心怡并不知道答案,对她来讲,梁国栋是个特殊的存在。

    在她的心里,梁国栋的有且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青梅竹马的发小。

    顺眼是能看得顺眼的,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后来的后来,王心怡会这样回梁国栋:“来,靠近点,我告诉你啊。你猜?”

    梁国栋面无表情,他的心里满是疑问,说不出,问不清,想不透。

    王心怡是个喜欢做计划的女孩,在小学的时候,她的计划是上一个普通的初中,但要在普通的初中上重点班。

    在初中时,她的计划是要上一个重点高中,在高中时,她的计划是要上一个985或211的重点大学。

    在大学,她的目标是要到国外留学。

    去日国,京都。

    王心怡喜欢日国,许多年前在日国旅游过的她记住了很多的美景。

    京都的樱花树,北海道的滑雪场,那个烈日炎炎的下午人来人往的街头红绿灯,那群天真无邪穿着JK制服一边聊天一边幻想未来的日国女高中生。

    王心怡想过很多次,如果她能去京都大学,她一定要吃遍整个京都的美食,用蹩脚的日语在日料店里吃天妇罗吃的满嘴流油。

    她还在想,从京都大学毕业后,在上海落户,一边找工作一边找未来的丈夫。

    一边在东方之珠享受霓虹灯一边在一群又一群的西装革履里精挑细选。

    如果有熟悉王心怡的人,绝对会脱口而出,王心怡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交际花。

    但王心怡不喜欢这个称呼,准确来说,她不喜欢“交际花”这个称呼。

    她更喜欢“名媛”这个名词。

    尽管梁国栋用了很多很多年都没有弄清楚这两个称呼的区别。

    “名媛”和“交际花”这两个称呼有什么区别呢?

    这是个问题。

    一个好问题。

    就像莎士比亚说过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那么“名媛和交际花的区别在哪呢?”

    答案是“在八面玲珑上。”

    王心怡是个不喜欢八面玲珑的女孩,她有自己的棱角,在人潮汹涌中不断打磨却从未断过棱角。

    她喜欢爱憎分明的感觉,就像她的偶像欧美明星霉霉。

    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对待,始终有自己的爱恨情仇。

    梁国栋弄不清王心怡的棱角,对他而言,王心怡的棱角就像莎士比亚的悲喜剧一样,深奥而深情。

    就像一月的春风,二月的春雨,三月的百花齐放春满园。

    对于王心怡来说,梁国栋的再次出现是个意外,一个让人惊喜的意外,一个可控的意外。

    人生四大喜,对于异乡人来说,最大的喜事就是他乡遇故知。

    有个熟悉的人在身旁,是寂寞寒夜最温暖的安慰。

    后来的故事,就是顺理成章了。

    君不见,古人有时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青梅竹马是爱情故事的标准开头。

    更何况梁国栋是个标准的阳光开朗大男孩。

    有时王心怡也在想,有个标准的大帅哥做自己的青梅竹马,也是个值得自己自豪的好事。

    人们常说,陷入爱情的男女智商为零。

    这句话是对的,但对的不多,正所谓爱情不醉人,人自醉。

    主动陷入爱情里面的男女是主动放弃思考,将自己的智商归零的。

    王心怡不喜欢智商归零的感觉,对她来讲,如何在爱河中做个优秀的掌舵手,是爱情的必修课。

    所谓智者不入爱河,入爱河求自由。

    在一段感情里随时可以抽身是当代年轻人的恋爱经验之谈。

    毕竟,二零年代不是一见钟情的七八十年代,也不是从一而终的九十年代。

    王心怡擅长处理感情,她在感情关系中始终位于主动,这是她在爱河中掌舵的本领。

    梁国栋的位置是她的青梅竹马,是她的偶然所得,也仅仅是她的青梅竹马,绝对不可能是她生活里的全部。

    在浮躁的二零年代,每个人都在爱河里浮沉,有人游刃有余、有人飘忽不定、有人有始有终、有人突如其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恋爱经验,王心怡也好,梁国栋也好,都是浮躁时代里渺小的一份子。

    他们与她们的故事在钢铁丛林的森林法则里显得纯遂而天真烂漫,在那爱而不得的青春年代,有人伤心,有人迷茫,有人无所畏惧。

    青春最后的象牙塔像个避风的港湾,让在海洋上沉浮的年轻人有家的归宿感。

    无论经历什么狂风骤雨还是天崩地裂,回到港湾,卸下一身疲惫,放弃一身尖锐。然后在平稳中悄然入睡进入梦乡,在梦里重新拥抱美好。

    第二天再醒来就又是一个阳光开朗的大男孩或者好女孩。就像歌词说的一样。

    “当你我不小心又想起她,

    就在记忆里画一个叉。”

    每当你再想起那个青春里爱而不得的女孩就在记忆中画一个叉。然后绕过这个让你魂牵梦绕几度梦回的记忆。毕竟,人要学会与自己何姐额。

    生活的唯一真谛就是—在认清生活的残酷本质之后,依然选择热爱生活。

    失恋阵线永远不缺上联盟,每个人都有自己失恋的时候,这无关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