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浮世武魂 » 第十九章 潜心苦修

第十九章 潜心苦修

    自过了七月初一,楚神机开始了正式的修行。

    既然是主攻炼气,就先要了解人体自身。

    关于奇经八脉、五脏六腑等杂学,聚气于渊,凝气成丹的理论,楚神机皆有涉及。

    世间的武道高手,莫不是通过一种独特的炼气线路来一遍又一遍的锤炼加强自己某方面的技艺。

    所谓真气,经过老师授予初始的那一道气息,帮助运行身体一周,就是一个周天。自此,徒弟便能够自己感知自然气息,将自然灵气通过吞吐吸入体内不断累积,从而达到强健肉体的功效。

    有些异人,从出娘胎那刻起,天生就能感受到自然灵气,不用师授,自然就能炼气。可谓天授,但是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指导,也不过在渐渐成年的过程中泯然众人矣。

    天生底子好很重要,能得到恰当的指导则更加重要。

    而楚神机则是兼具两者的优点。

    虽然每个人的筋脉大致上是相同的,细微处却和每个人的指纹一样,大不相同,有些功法,有的人练了,便能威慑一方,成为有数的高手,但有的人练后,却收效甚微,比平常人好不了多少。

    关于炼气一道,虽然是成为高手的必经之路,但是多少年来,无数代人倾尽心力的钻研,但是炼气的神秘度,在世人面前还是玄之又玄,似乎炼气和人之间有一层迷雾笼罩,不可捉摸。

    楚神机在神策藏书库中呆了数日,收获颇丰,有不懂的地方便去找凤昭请教。

    后来得出结论,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要将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武道的修炼中,时间有限,要选择效率最高的才能尽早达到巅峰。

    可完全适合自己的功法,寻找它谈何容易。

    最后一场淘汰争夺赛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孙小飞的铜象功,阮猛虎的一叶不沾身,一个主攻身体的强度,一个主攻身体的灵活度,论力量,敌不过楚神机,论速度,一回合便败于败于甘宁。

    这两人之所以落败,只能说天赋有限或者说所练的功法不适合本身体质,效率太低,即使一直练下去,今后也难成大器。

    楚神机自从得到理论的支持,便停止了自己领悟的炼气法门,而是循着前人的正道,一遍遍尝试什么样的炼气路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在最短的时间内才是聚气最多的。

    不过这才是炼气的第一步。

    就好比一个人一穷二白,在积累原始的资本,有了钱,这钱怎么花才能最有价值,也是需要长久钻研的。

    怎样把体内的真气最有效率的通过招数发挥出来,克敌制胜,楚神机还没有摸到门路。

    这个问题在甘宁哪里却不是问题。

    甘宁对读书一向不怎么感兴趣,这个人喜欢先做再想,做不下去了才会静下来思考一下。

    所以他的变强之路并没有楚神机那么繁杂,既然命中有剑,那就将剑作为本命兵器好了。

    凤昭和甘宁的经历很相似,但是对甘宁没经过璇玑洞便得到了传承灵器的事还是有些不可思议的。

    凤昭的傍身功法真武七截虽然不可能直接传授给甘宁,但是凤昭在甘宁的修炼上可以给出更中肯的建议。

    甘宁的路子,是由外而内,通过一遍遍练习剑法(自创的),在运动中增强内息流转,从而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凤昭当初也是这个路子。

    现在楚神机和甘宁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正确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因为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第一次致命的考验在不久之后便不期而至。

    楚神机和甘宁的关系也是一日千里,最开始两人都被分入丁组,后来在须弥山中又同甘共苦,所以两人之间有种生死相托的意味。

    人在年轻的时候,心门大开,容易接纳,年纪渐长,心思便繁杂起来,各种利益勾连纷争,好友就没那么容易交到了。

    所幸,他们都还年轻。

    甘宁的剑法渐成体系,楚神机和他用剑放对,也往往胜少败多。

    虽然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甘宁的剑法却没有经过实战磨砺,那种生死相搏的状态下,剑法的缺点迟早会暴露出来。

    凤昭明知道甘宁这个大缺点,却没有指出来,因为说出来也没用。

    凤昭只是默默关注,心想,小子不要急,路还长着呢。

    说回另外二十三个人,作为楚神机的同期,凤昭给他们的自由空间更小,基本上不会让他们由着自己的心思发展,只要有询问,凤昭会直接给他们一册功法,当然凤昭的眼力是很准确的,对于天才善加引导才能成就更高,但对于人才,太过放纵,却是害了他们。

    藏书库有着神策军数十年的武学积累,都是前人将士经验所得,每人都能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款。

    这些人,既没有得到传承灵器,也没有在璇玑洞得到过多的体悟,直接上手前人的功法是最好的。

    ******

    殷鸿渊作为北境统帅,比起祖上石玄公,还是自愧不如。

    石玄公天纵奇才,当世又有谁可以和其相比。

    天玺朝上下好大喜功,早已忘记当年蛮丹的铁蹄蹂躏,而今时时提起要灭绝蛮丹,建万世奇功,一劳永逸。

    但是明白人心里都清楚,时运不对,这些是没法做到的。

    殷鸿渊是明白人,当朝主君也是明白人。

    主君梵姜,年老且疲懒,心里却相当有自知之明,每当听到对于灭绝蛮丹这种空话上奏,也就是一笑而过,不予理睬。

    即使大势所迫,也只是暗示殷鸿渊,伺机而动。

    自从石玄公镇守北境,天下男儿莫不把他当做榜样,人人争相投军从戎,心气高是好的,但也要自我考量自己的实力。

    作为长期和蛮丹正面对抗的将帅,殷鸿渊是最清楚蛮丹实力的人之一。

    蛮丹大一统之后,国力蒸蒸日上,猛将如云,如果不是凭着地利天险,殷鸿渊和蛮丹正面开战,也不过五五之数的胜率。

    殷鸿渊和殷鸿蒙是亲兄弟,对于北境局势,自然有一番见解。

    新年之后,蛮丹的军事行动愈加频繁,小动作不断,所谋不小。

    殷鸿渊坐镇,殷鸿蒙筹谋,一旦蛮丹开战,也绝不会措手不及。

    如果注定要战,那便战!